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周至县水产工作站(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中心)

周至县水产工作站(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6-25 18:06
单位名称 周至县水产工作站(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水产技术,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水产技术推广与服务;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病害防治;保护区建设与服务。
住所 周至县马召镇东火村
法定代表人 丁鑫
开办资金 19.2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74万元 3.4万元
网上名称 周至水产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2022年度周至县水产工作站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严格履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注重水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发展生态渔业,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加强渔业初级生产环节的各项监管,实施禁渔制度,为全县渔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圆满完成年度工作和章程规定内容,具体业务内容如下:(一)签定《2022年渔业安全生产告知书》、《2022年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6份,每周定期开展保护区在建工程巡查2次,严防严守安全生产防线,从每一个细微处入手杜绝安全隐患。在每周一例会上,都会及时总结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深入查找身边问题,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极力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消防知识,并购买了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安全设备及新冠肺炎防控物资。要求职工不论是在单位或家里都要做到安全用电、用水、用气、用车。新冠肺炎防控也要严防严守确保安全,让安全生产深入人心。(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保护区管理。(1)完善了保护区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保护区日常巡护管护工作,安装宣传警示牌、悬挂印制横幅、印制宣传资料,大力宣传贯彻《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强化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理。开展保护区的每周两次巡护,逐步完善巡护管护制度,严格巡护时间、路线、内容,强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理,确保巡护工作落到实处。(2)在保护区核心区重点区域的监控设备进行22张流量卡的3年续费至2025年,对监控设备进行了维护、维修,恢复了设备正常运转,确保了正常监管、管护。(3)做细巡查工作,完善在建工程监督,从年初开始,对保护区在建工程的巡查、监督做了进一步提升。在巡查时严格要求做到实地勘察,多问、问看、多记录让在建工程的监督不流于形式,对于工程实施单位积极让其落实相关备案手续,对于多次要求备案无果的单位也已正式文件下达通知。对在建工程的每一次监督坚决做实、做细,做到认真履职、尽责。(4)利用西安西南郊水厂引水工程项目对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影响的生态补偿资金,经过招标后委托华达(西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对保护区2021-2022年水质及水生物监测、鱼类进行调查,在监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工程对保护区的实际影响,并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评价保护区生态和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从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资源长远保护需求出发,制定保护区5年保护规划方案。做好连续监测、定时监测和严格的管理相结合,准确反映资源环境状况,取得了大量基础数据,为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区内实施河道修复、人工增殖放流后,鱼类种群数量增长,黑河水系水生生态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多措并举,落实禁渔工作。(1)联防联动,发挥群众能动性。为推进我县水生野生动物有效保护,按照《西安市农业农村局、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禁渔期管理的通告>》,4-7月份,开展全县自然水域禁渔工作。我站协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河库管理单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禁渔期、禁渔区宣传活动。积极张贴禁渔通告,发放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手册并充分发挥群众积极能动性,发动沿河群众参与监督举报。(2)落实禁渔工作,宣传常抓不懈。截止目前,我站今年在重点水域先后设立宣传警示牌、禁渔期公告牌60套,悬挂水生动物保护横幅68条,张贴禁渔期管理的通告100张,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出动宣传车50台次,出动宣传人员200余人次。劝离垂钓人员93余人,不达到处罚标准的渔获物予以放流。迎接省、市督导检查8次,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起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共同参与到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中来。(四)多方协调,完善站内基础设施。(1)积极主动协调各部门工作,最大化救护站的救护功能。我站分别于4月3日在周至县黑河管理站接收大鲵1条,5月10日接收终南三湾群众发现大鲵1条,7月6日、7月16日高陵区农业和林业局分别送来群众拾获的大鲵2条,经联系我单位后,将大鲵接至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大鲵救护池内进行救护暂养。6月9日配合阎良区农业局协调金盆水库将群众饲养多年的大鲵放流回归自然。8月17日晚,在富仁镇上高村将群众拾获的50斤陆生龟1头救护到站内暂养,联系省市专家后,将其联系移交给楼观台四宝公园饲养。今年我站共救护暂养大鲵6条,10月12日将6条暂养大鲵放流至黑河金盆水库回归自然,让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的功能最大化的得到发挥。(2)持续开展节假日水产品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日常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安全责任无小事。聘请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全县渔业养殖户和水产品商家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随机抽样,共抽样65批次,出具检测报告65份,合格率100%。(3)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1>签定《2022年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2份。<2>发放《水产健康养殖日志》10本。<3>全年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90批次,合格率100%。<4>对水产养殖厂进行技术指导24次,配合省厅、市局、县局和单位正常的渔业安全生产检查10次。<5>10月、11月,利用渔业生态补偿资金和2022渔业资源养护项目,分别在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渭河周杨大桥段,举行了2022年周至县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放流鱼苗23.9万尾,其中鲤鱼苗3.9万尾、鲫鱼苗9万尾、鲇鱼5000尾、黄颡鱼5000尾、鳙鱼、草鱼各5万尾改善了鱼类种群数量同时对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了一份心力。<6>委托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对全县自然水域开展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及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工作。经商议先对县域河流科学布点,确定25个普查点位后,进行清查、踏查、走访调查、采样点调查、风险评估等,普查结束后出具了普查报告,为确保全县河流水系的水生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依据。(4)制作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报栏,印制宣传册、宣传单,制作展板、宣传横幅,开展宣传活动2次,开展渔农培训班1次。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今年以来,我站水产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转变渔业增长方式,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注重水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强化渔业种质资源的保护,不断加强渔业初级生产环节的各项监管,确保了全县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科技渔业、生态渔业,顺利推进了我县现代渔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三、存在问题。水产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不利于全县水产事业长远发展。四、改进措施。继续加强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年抽检、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以上,确保全县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调整人员结构。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继续加强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年抽检48批次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以上,确保全县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二)做好全县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工作。(三)加快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保护区日常监管工作。(四)继续做好党建和扶贫工作。(五)狠抓自身建设,提升渔业队伍新形象。围绕全局工作中心,服务发展大局,紧抓发展机遇,以构建现代渔业体系为工作主线,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县渔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