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督办室

榆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督办室

发布时间: 2023-06-20 09:28
单位名称 榆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督办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监督“一府两院”的信访工作;承办省人大常委会及省、市有关领导转办、交办的信访案件;督办集体上访及影响较大的重点信访案件;接待人民群众来市人大常委会上访;指导协调各县(区)人大常委会的信访工作。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榆溪大道13号
法定代表人 鲍晓榆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榆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86万元 6.18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督办室.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2022年9月19日将法定代表人由闫翊山变更为鲍晓榆,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及主任会议的领导下,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强化责任担当,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发挥新时代人大信访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信访工作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一、基本情况(一)受理信访件情况。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信访督办室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200件,其中来访126批139人次,来信74件。同时经甄别、梳理,剔除诉求不明、不属于人大信访范围的5件次,劝返息诉停访8件次,还有一部分不属于人大信访受理范围的来访事项,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告知到相关部门询问或办理。从来信来访所反映的问题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涉及市、区(市)县两级法院有关民事、行政、裁定、执行等相关问题129件,占总量的64.5%;二是涉及土地纠纷、房产纠纷、劳动关系、户籍等问题22件,占总量的11%;三是涉及反映个人违法违纪15件,占总量的7.5%;四是涉及控告检举、村民自治问题6件,占总量的3%;五是其他28件,占总量的14%。(二)信访件特点分析:一是信访总量下降趋势明显。一方面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以来,大量信访件直接引导至司法机关受理;另一方面监察机构改革后,大量举报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信访件直接由市监察委受理,人大信访总量逐步降低。二是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总量占比居高不下。总量占比大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涉诉群众对司法机关办案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大监督寄予愿望,造成到人大信访增加的趋势;一方面信访人对刑事、民事、行政处罚不服,不愿意依法申请复议或诉讼,而是直接到比较容易反映问题的信访渠道提出诉求;一方面在法院判决后,上访人抓住审判环节的司法瑕疵,主观臆断判决不公;同时反映法院生效判决“执行难”问题仍然严重。三是重复访仍较突出。群众对法律的信任度不高,对裁判的结果也持怀疑态度,形成了当事人反复上访请求人大监督法院进行再审的局面;有的是案件情况复杂、涉及多个部门,这些案件在处理时较为困难,信访人因不断重复上访;还有有一些上访老户一定要达到自己的意愿之后才肯罢休,不停地进行重复上访。二、主要做法(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学习教育,人大信访部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力争在学懂上花时间,在弄通上下功夫,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政治敏锐性和理想信念坚定性。(二)完善工作机制,理清思路,准确把握人大信访工作职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统领人大信访工作,强化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信访制度改革,以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为立足点,以关注民生、维护民利为着力点,积极化解信访突出矛盾。一是在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每年把信访工作列入常委会工作要点,与其他工作同考虑、同安排;坚持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作情况汇报,每季度分析研究一次信访工作形势,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常委会领导阅批信访件,对一些重要信访案件,常委会领导亲自接访处访和出面协调督办。同时,常委会分管领导经常到信访室检查指导工作有效的提高了信访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规范化办理信访案件。二是明确职责,规范办理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做到责权分明,推进人大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工作中严格按照收、阅、办、转、督的信访工作程序,要求全部拆阅分类、编号登记,做到随时可查,不得疏漏和积压来信。(三)转变工作方式,在提高信访工作质量、突出工作实效上有新作为。严格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做好接访工作,接访时要热情周到,耐心倾听,认真梳理和分析群众反映的问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一是着力化解初访矛盾。针对不同上访人群,开展法理疏导、政策解释、情理融通,解释疏导,把矛盾化解在初信初访之中。二是真情善待弱势群体,一些上访群众提出解决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虽有其情,却于法无据,我们及时分析解释具体问题,努力化解上访难题。三是坚持不懈的通过接访“窗口”,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释法宣传工作,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用生活中的语言打比方、举例子,反复说明解释,努力达到息访息诉目的。特别是部分上访群众对“一府一委两院”政策理解有偏差,造成误会的,则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和法律政策宣传教育,得到群众谅解,进而达到息访目的。(四)发挥“窗口”作用,把信访工作纳入人大整体工作的大格局中。监督权是人大常委会及其重要的一项职权,人大信访工作是国家权力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把信访工作纳入人大整体工作的大格局中,强化措施,围绕“四个结合”(即:把信访工作与监督工作相结合、把转办信件与跟踪督办相结合、把信访督办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把信访工作与支持一府两院工作相结合),通过信访这个“窗口”找出带有全局性、典型性的问题,为常委会依法开展监督提供重要依据。三、存在问题一是接访人员少,接访压力增大。人民群众对人大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解决其反映的信访问题解决难度大,信访人情绪激动,接访人员严重短缺,时有难以把控的现象发生。二是接访工作不仅要对其反映的问题进行说明解释,更要做好情绪疏导和息诉罢访工作,信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工作能力水平、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还存在交办、转办不及时,没有时间下基层督办督查,分析研判信访情况少,向常委会领导报告工作少等问题。四、整改措施一是与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接,尽快配齐相关办公人员,积极与辖区公安分局、派出所对接、有群体性上访和信访人情绪激动时,第一时间向分管领导汇报,做到分管领导参与接访,公安人员执法记录仪留档,并用温和的语气,和霭的态度平复上访人焦燥的情绪。二是及时转办、积极交办,积极开展基层调研,深刻剖析群众上访的根源,协调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仅要息诉罢访,更要防微杜渐,将矛盾化解在苗头阶段,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问题,给群众树立“法律大于天、依法即有理”的理念。同时依托信访联席机制,即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使群众对党满意、放心、拥护。五、今后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业务学习,认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虑意识。不断增强法律素养,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对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采取自学和参加省、市信访系统组织的培训班等方式及时进行学习。二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转变工作方式。按照信访工作原则和工作程序,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心做好人大信访工作,把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上级人大常委会和本级人大常委会领导批示件、交办件作为信访工作的重点,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解决。在工作中注意不激化矛盾,不拖延时间,不推卸责任。三是进一步加强互动交流,探索人大信访工作新做法。增进与“一府一委两院”和区(市)县人大的沟通、联系和协调,妥善解决信访事项,让上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