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榆林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6-20 09:19
单位名称 榆林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市食品(除食用农产品之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
住所 榆林市高新区建业大道口岸联检大厦(南楼)7楼
法定代表人 马腾
开办资金 1932.2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665.08万元 3484.03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我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好检验检测任务1.一是重点完成好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二是积极完成各县区的案件稽查检验检测任务,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全力维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三是中心在完成省、市监督抽检任务之余,综合考虑人力、检验资源配置情况,有条件地为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部分检验检测服务。2.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助力省十七运会。中心抽调6名业务骨干承担省运会期间运动员村的食材抽检和餐厅内部快检工作。驻会期间,快检工作组累计抽样检测果蔬食材2200余批次,做到严格把控原材料、加工、餐厅环境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二、加强能力建设,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1.开展干部全员培训。安排各级各类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抽样、检验、报告编制审批、质量监督和检验数据处理等方面能力水平,推动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2.加强检验技术交流。召开食品检验技术经验交流会,评选出年度优秀学术材料,并推荐到大会进行交流。会后,汇总形成了年度《检验检测业务技术经验交流材料汇编》。3.做好CNAS复评审准备工作。严格按照CNAS评审专家组要求,对中心实验室管理体系、设施环境、技术能力、质量控制、文件记录等方面开展自查,认真查漏补缺,全面准备复评审所需资料。三、健全激励机制,高质量推进科研创新工作1.申报省市场监督系统科技项目《榆林羊杂碎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研究》,严格落实科研项目责任制,明确时间节点,争取科研项目能够按计划推进,取得实实在在成果。2.加强校检、企检合作。进一步深化同省内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中心与高校间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机制。11月,我中心与榆林学院生命科学院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开展《羊杂碎》和《羊杂碎生产卫生规范》两个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起草和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实地调研,并和各企业代表、高校代表完成座谈,达成合作协议,现处于验证试用阶段。4.创建榆林市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心严格按照市科技局创建要求,提交“项目计划任务书”,并根据《榆林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严格管理、科学组织、精心实施,全力建设重点实验室。四、狠抓安全工作与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风险管控1.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一是严格执行两个一票否决制度,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排查,确保安全工作时时处处有人管、有人抓。二是狠抓质量控制。明确了2022年中心的质量目标:报告差错率5‰以下;事故报告率为0;投诉处理率100%;能力验证满意率90%以上。2.严格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严格中心易燃、易爆、剧毒、易制毒等危化品的采购、保管、领用、处置程序,要求管理人员做到“四无一保”,严格遵守“五双”制度。配合应急管理、治安部门完成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库房升级改造工作,主要包括新增防爆柜、更换防爆门、升级监控系统等。3.中心技术负责人和各检验检测重点专业技术带头人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努力强化分专业领域团队建设,积极带动中心整体检验业务水平稳步提升。4.加强依法检验、廉洁从检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树牢依法检验理念,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规范业务受理、抽样检验相关工作程序,做到有规可依、有迹可循,确保从样品接收到检验报告出具各环节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五、抓好党建创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1.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组织全体人员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做好食品检验工作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2.开展“查不足、找差距、强举措、创亮点”活动和“五个过硬”模范机关创建,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建设政治过硬的模范机关、组织过硬的模范机关、作风过硬的模范机关、纪律过硬的模范机关、能力过硬的模范机关。3.开展党建品牌创建。中心围绕“精准检测,为民服务”组织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把基层党建工作贯穿于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之中,结合工作职责和特点,积极打造和完善支部特色品牌。通过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推进中心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4.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中心成立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与抓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确保“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积极开展了以比党性、争当践行“两个维护”表率,比担当、争当攻坚克难表率,比情怀、争当为民服务表率,比实绩、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表率为主要内容的“四比四争当”劳动竞赛。通过查摆,我中心无作风不严不实、推进重点工作不力、干部群众反映强烈、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等典型事例。5.中心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帮助村党支部发展年轻党员和村后备干部2名,建强、优化村干部队伍,助推村集体持续稳定和谐发展。驻村干部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驻村干部逐户走访,开展一氧化碳中毒风险隐患排查,并查看村民家中是否有冻管现象;召开防返贫综合研判会,开展防返贫监测;向村民宣传养老、医保缴纳政策,宣讲疫情防控注意事项等。六、取得的主要效益今年以来,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以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效果。1.重点完成好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现已完成市级监督抽检632批次,不合格10批次,合格率98.42%;完成2022年市级评价性监督抽检520批次,全部合格。此外,配合市局完成好各类专项抽检任务:一是完成元旦春节双节期间专项监督抽检任务共计324个批次,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99.07%。二是完成端午节专项抽检40批次,全部合格。三是完成中秋节专项抽检42批次,全部合格。四是完成包装饮用水专项抽检96批次,4批次不合格,合格率95.83%。五是完成脱贫专项抽检80批次,全部合格。2.积极完成各县区的案件稽查检验检测任务,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全力维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中心开通检验检测绿色通道,及时完成了米脂县公安局送来的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案件稽查检验任务。3.中心在完成省、市监督抽检任务之余,综合考虑人力、检验资源配置情况,有条件地为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部分检验检测服务。完成了来自4家本地食品企业送来的14批次样品检验工作,涉及乳制品、糕点、粮食加工品、酒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4.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助力省十七运会。中心抽调6名业务骨干,组成省十七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组入驻运动员村,承担省运会期间运动员村的食材抽检和餐厅内部快检工作。驻会期间,快检工作组累计抽样检测果蔬食材1500余批次,经检验农残抽检合格率为100%、二氧化硫抽检合格率为98%;对运动员村餐厅每日三餐前的操作专间、热菜加工间和洗碗间内的刀、墩、操作台面、冰箱内壁、紫外灯及菜品中心温度等进行快检,累计检测700余次,检验合格率为92%;做到严格把控原材料、加工、餐厅环境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七、存在问题1.未配备抽样专用车辆,不方便外出开展抽样工作。2.未落实实验室接触有毒有害物检验人员岗位津贴,无法保障检验人员相应权益。八、整改措施1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为中心配备抽样专用车辆,为实验室开展工作打好基础;2.积极同市级主管部门协调,增加编制和技术人员力量,促进检验工作效率最大化。九、下一步工作计划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食品安全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深入推进检验检测业务发展。中心计划开展省、市食品安全抽检任务,配合市局完成各项专项抽检检验任务。承接辖区内食品安全稽查案件检验检测任务。结合工作实际,面向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3.切实加强质量风险管控。狠抓质量控制,继续实行“两个一票否决制”。积极开展能力验证、实验室内外部比对、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检验报告质量评比等工作。4.抓好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抓好业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技术攻关,推动科研创新。积极开展横向检验技术交流。5.抓牢安全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扎实抓好安全教育,搞好安全应急演练,强化干部职工“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促进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6.发挥技术优势,服务民生需求,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日”等科普宣传活动。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探索建立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更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举办“榆林食检大讲堂”。抓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推进社会共治。7.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和市乡村振兴局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好乡村振兴相关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