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西安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

西安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西安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6-16 09:41
单位名称 西安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西安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服务。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施和考评人员的资格培训·职工技能鉴定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咨询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收集统计相关培训信息·就业培训政策法规的宣传
住所 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28A
法定代表人 罗曼
开办资金 115.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0.41万元 257.2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我单位法人证书登载事项未发生变化。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一)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稳步推进今年我中心大力开展全面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工作,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规范发展,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今年新增备案评价机构34家,全市评价机构数量达到141家,全年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33584人次,全年评价任务为30000人次,完成全年评价任务的112%。(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扎实开展深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重点就业群体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2.61万人次,完成全年2.3万人任务的113%。二、重点工作情况(一)落实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改革,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1.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一是制定印发《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备案事项办理指南(试行)》等2项制度性文件,健全制度保障。二是进一步优化了评价机构备案流程、监管流程;修订了备案评分标准;建立了系统实名制台账、质量督导台账等,等级认定工作更加规范有序。2.打造高质量评价机构队伍。一是分类推进评价机构备案工作。根据用人单位、技工院校(职业院校)、高校、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机构的特点,分类制定备案要求。二是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布局评价机构。依托我市雄厚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研究形成企业自主评价重点推进、紧缺职业领域重点倾斜、社会评价组织平衡发展的布局规划。三是坚持高标准备案。严格实施专家评审、会议决策的备案流程。今年新增备案评价机构34家,全市评价机构数量达到140家,已备案等级评价职业(工种)361个,涵盖西安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的有43个。3.规范质量督导工作管理。一是完善质量督导工作机制。向社会公开征集了一百名外部质量督导人员,举办了外督人员“线上”培训班,建立了我市首支外督人员队伍。二是加强督导检查,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模式,采取视频监控、实地督导、资料抽查等方式,开展质量督导50余批次,平均督导率达到24.6%。三是加强违规问题查处,对督导发现存在问题的3个批次考试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严肃处理。4.加大等级认定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做好传统载体宣传,印制了企业自主评价和等级认定政策宣传页,编撰了政策汇编。二是做好网络宣传,通过局官网、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政策解读,编发、转发等级认定相关政策信息十余篇。三是积极开展政策宣讲,赴6个区县,向100余家企业面对面宣讲政策。5.持续开展“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制定《西安市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广泛征集“山寨证书”问题线索,建立线索台账。查处“山寨证书”问题线索4条,保证职业环境的清朗有序。(二)深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监督管理。一是制定企业在岗职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技师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指南、制定线上培训审核标准、修订就业创业失业培训工作指南,完善规章制度提升培训质量。二是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监管机制,不定期开展实地核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电话回访、调查问卷,对535期培训班进行多样化动态监管,共监管取消3973人。三是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进行“回头看”自查,梳理风险点和短板,及时整改不足。四是优化审核方式,通过学习平台提取有效学习数据筛查线上培训合格学员,对参训学员资格审查增加领取失业金等人员的身份校验,对申报补贴人员提取社保数据比对,并对部分专项培训引入了第三方机构审核评估。以“人防+技防”为抓手,加大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审核力度,全年审核培训人数5万余人次,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得到有力保障。2.统筹做好重点就业群体培训。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共2.37万人次,重点针对失业人员做好再就业培训服务,对参训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安全教育、常态化疫情下的职业规划等课程设置,定向投放企业招聘信息。3.开展提技能促就业系列活动。一是组织承办“助力全民抗疫居家免费学技能”公益活动。我中心组织8家线上培训平台免费向西安市民开放200多个职业技能课程,共2.2万余名西安市民注册参与,累计学习11.7万人次。二是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做好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开发适合大学生的新工种及培训内容,参与培训活动500人次。4.优化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一是就业创业信息系统新增开发企业职工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功能。二是配合完成省市系统对接及数据导入工作,建立省市数据通路。三是通过共享比对企业职工参保数据和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数据实现数据审核,简化申报流程。四是规范线上培训,实地考察线上学习平台,制定线上培训审核标准及平台管理规范,开展线上培训业务研讨会及线上学习平台征集工作。三、2023年工作计划(一)加快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活力1.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出台社会评价组织征集遴选办法、评价机构管理办法、技能人才评价违纪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制度,进一步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管理机制。2.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加强服务指导。加强评价机构队伍、外督人员队伍、专家队伍建设,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等级认定工作队伍;推进信息化建设,筹建技能人才评价补贴管理系统等,实现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加强考务技术研究,创新考试模式。3.开展考务标准化建设,提升考试质量。逐步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务标准化体系,制作考务标准化示范片,从考务管理、考务流程、统一标识、题库建设、文档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提升。4.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规范发展。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加强外督人员建设,完善随即抽查、定期检查机制,强化实地督导与资料核查,加大违规问题惩处力度。5.结合乡村振兴,推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地方特色需要开展技能人才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鼓励涉农企业开展人才评价,重点结合我市乡村振兴和涉农产业发展,开发2-3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促进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二)落实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技能人才培育1.持续开展重点就业群体及企业职工职业培训工作。按照省市相关培训政策要求,确保2023年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为保持就业稳定提供重要抓手,解读政策、优化服务,确保将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努力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进一步强化评价和培训衔接。打通培训后评价渠道,助力职业培训由广泛培训向质量培训发展。对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培训工种须属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范围,对学员培训后由评价机构对学员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对评价合格的相关学员取得技能等级,拓宽人才成长通道。3.依托大数据共享严把培训审核关。持续推进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及线上学习平台规范管理等手段,严格审核参加培训人员资格、补贴人员身份状态等资料。与人社各职能部门紧密贯通,推动各部门数据共享,在培训审核方面做好数据比对,并持续优化流程、简化申报资料、强化审核力度、严把审核质量,在提升培训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严把审核关,夯实职业技能培训在大就业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转发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我省职业资格考试收费标准的通知(市人社函〔2018〕517号)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