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6-16 09:41
单位名称 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积极提供劳务中介服务。劳务信息咨询·全市劳务市场业务指导·各类求职人员劳务中介·劳务输出、技术劳务承包以及特种工种的技术培训
住所 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28A号
法定代表人 吴强
开办资金 676.1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6.32万元 55.8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及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市人社局的领导下,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宗旨及业务范围开展工作,现将2022年度履行事业法人职责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深入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举办“春风行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招聘活动;举办各类招聘会233场,28579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空岗1280290个;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发布6347家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提供空岗174005个。助力重点人群高质量就业,分别联合市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举办针对残疾人和退役军人的7场招聘活动,共达成就业意向854人次;同时,关注技能型大学生就业,联合灞桥区人社局举办“2022年度白鹿原大学城就业创业促进联盟专场网络视频招聘会”共15场,达成就业意向27524人次,并在疫情防控允许的前提下联合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翻译学院组织线下招聘会。2.加强区域劳务协作、人力资源交流。依托“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陕甘宁青人力资源交流协作联盟等平台联系城市合作机制,通过联办网络招聘活动,对接合作城市资源优势,促进人力资源顺畅配置,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深化苏陕劳务合作,帮助周至县实现劳务协作转移就业1091人,完成省厅下达任务的351.94%。3.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定期收取区县《公益性岗位人员安置及增减情况月度统计表》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安置明细表》,并实地督办未央区、新城区、长安区等区县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期满清退等情况,核查在岗超3年情况,并办理清退,目前,全市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安置在岗2732人,新增462人、离职886人;下发《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安排》和《市公招网业务评估考核细则》,做好月度考核和通报工作,开展实地调研,完成全年求职个人任务的110.7%,单位任务的80.0%。4.落实脱贫人口就业台账信息数据监测工作督导机制,持续推动就业帮扶台账数据质量完善。坚持专岗专人动态监测“陕西省脱贫人口就业台账系统”数据,优化系统数据动态维护督导机制,实施每周筛查通报和每月抽查通报,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数据及时动态更新。发布筛查通报38期,抽查通报8期,电话抽查6期。5.持续做好人事代理业务和群众接待工作。受理人事代理业务39148人次,涵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退休代办等多个方面;受理群众咨询74572人次,为群众提供业务办理帮助指导5499人次。6.做好组织建设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完成中心党委和中心工会成立工作,制订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党员教育培训、“三会一课”工作计划,中心工会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定位、坚守责任担当;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活动18次,收取党费12328.8元,并设立中心党建书屋,拓展宣传载体,营造政治理论学习氛围。7.做好作风建设工作,完善内控制度。严格落实局关于作风建设的工作安排,成立领导小组并制订工作计划,并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中心“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活动,完善业务流程,听取群众意见,排查廉政风险;制订并严格遵守《“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审议决策管理办法》和《采购实施流程》,实行重大事项和大额资金集体讨论和民主决策。二、取得社会效益1.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高效便民服务联合区县人社部门设立便民就业服务点,为群众提供就业服务,共收到求职登记表308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560人次。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均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造成积极社会影响。2.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利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打通中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系统与全市退休审批系统,通过数字档案图片自动上传,实现退休审批线上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3.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联合灞桥区、雁塔区人社局举办就业指导网络课6场,讲解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共吸引95万余人次收看。4.推进西安市公共招聘网信息化平台升级,完善公招网功能完成市公招网与“秦云就业”系统的数据对接、与省政务服务网“统一身份认证”登录端口对接和职业工种体系升级。推进市公招网移动端系统开发,组织召开公招网移动端系统开发研讨会,并提出待优化变更需求。三、存在问题1.西安市公招网仅可在PC端网页运行、无网络招聘会和直播功能,不能满足手机用户需求,影响服务时效性和便捷性。2.受疫情和经济形势影响,劳务协作转移就业工作难度加大,脱贫劳动力个人基础信息过时。3.中心党员线上教育平台虽已经建立,但因平台兼容性、流动党员人数较多等问题,平台推广难度较大。四、下一步计划1.按照要求推动业务入驻大厦“一门综窗”政务服务大厅,完善人事代理业务信息化建设,力争实现全系统无纸化经办业务和全市信息数据互联互通。2.进一步做好市本级协理员日常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助推就业困难人员救助帮扶工作深入开展。3.统筹做好部、省文件安排的大型公共就业服务,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及品牌提升。做好针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服务落实,内引外联,拓展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对接区域。同时,组织开展苏陕劳务协作、西安·陕南三市就业帮扶等活动,确保结对帮扶年度任务完成。4.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业务培训会和市公招网系统操作培训会,确保各级经办人员熟练掌握系统操作和办理程序,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上报质量和就业信息发布效率。5.创新就业活动形式。通过设立在市公招网“零工市场供需信息专栏”、举办“企业沙龙”等方式,满足企业多样需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6.推动全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精细化,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工作督导,召开交流会。分享先进经验,了解实际困难,制订并下发整改方案,进一步提升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水平。7.推动就业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完成人力资源市场“智能招聘”大厅建设并投入使用,参考先进经验,推动就业工作智能化进程。同时,重点推进市公招网移动端上线运营,召开系统操作培训会,提高市级线上就业平台信息化水平。8.持续抓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夯实线上教育平台应用、优化党员示范岗载体等基础建设;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完善线上教育平台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