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内科、外科、老年医学科、精神科、社区防治科、司法精神科、检验科、影像科、中西医结合科诊疗与护理·医疗人员培训教育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雁引路1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吴强驹 | |
开办资金 | 6867.0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5687.3万元 | 6568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7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院在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二十大精神。深化业务发展,强化疫情防控,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统筹推进医院各项工作有序运行,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现将我院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一、2022年工作总结(一)发挥党建引领,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医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医院重点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强化理论武装,开展学习二十大会议精神系列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干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先后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并将党建内容写入医院发展规划,开展党建查房10次。推进医院文化建设,通过专家访谈、精神心理科普、大型学术论坛、典型人物塑造、公益活动开展等多角度宣传,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医院成立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专班,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提醒谈话、廉政考试等,深入开展李强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巡查100余次,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多项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全院职工全力应对疫情冲击,坚守岗位,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工作。因疫情影响,医院2022年门急诊总诊疗人次139150,同比下降3.86%;入院6241人次,同比下降5.47%;出院6619人次,同比上涨1.08%。病床使用率101.67%,平均住院日39.56天。总收入26167.46万元,同比下降6.03%,医疗收入21360.13万元,同比下降8.15%。(三)坚守疫情防线,彰显社会担当2022年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年底又迎来多轮“冲击”,全院职工积极应对、义无反顾、团结一心,确保了医疗秩序、物资保障、人员管理、环境消杀、疫情防控等工作的有序进行。医院共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例会45次,安排部署疫情防控相关事宜,及时调整防控方案和救治体系,动态优化诊疗流程,全院统筹调配,完成防控模式的快速转变。设立急诊留观病区、发热精神疾病门诊、急危重症处置科,成立了院内流调队、制定门急诊、病区、后勤等部门应急预案和流程,多次妥善处理疫情突发事件,全力以赴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在疫情面前,医院展现了专业担当,派出多支队伍进驻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驰援上海、内蒙古、支援流调、转运、急救等共133人次,外派核酸采样队共采样200余万人次。成立陕西省突发事件心理援助队,组织全省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及演练。开通“长安心语”紧急线上心理自助平台,对陕西省心理援助热线进行扩容,2022年来电量达11000通,开展专业危机干预培训及督导100余场。(四)强化医院管理,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医院高度重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以绩效考核指标为导向,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厚积薄发,在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中取得了长足进步。连续两年评定等级为A级,在全国精神专科医院中名列前茅。我院不断推进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在保证总体框架稳定的情况下,对部分科室设置及业务划分进行了调整。同时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讨论,不断完善医院章程,明确了机构及人员设置、决策机制、激励机制、业务与质量管理机制、财务资产管理机制、文化建设机制、监督机制等。开展经济管理年等一系列活动,成功上线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优化运营模式,强化预算管控。建立健全以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综合考评管理体系,明确了各归口管理科室的职责分工等,促进了医院精细化管理。(五)聚力医改,持续推进医疗护理质量医院长期开展整治漠视群众利益和群众利益专项活动,定期开展病历检查,组织医疗安全、医疗质量例会。利用护理质量管理系统提升护理安全和科学化,充分发挥了三级质控职能,做到护理质量层层把关。成功举办了医疗质量季:技能比武、精神访谈、病历书写、科普视频比赛,护理教学技能大赛等,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优化门诊预约诊疗,完善投诉和信访管理流程,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六)加强联盟建设,稳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医院引领西北区域精神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组织召开“西北区域精神卫生专科联盟会议暨陕西省精神专科联盟会议”,承办“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全国学术年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年会”、“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精神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年会”等多项国家省市级大型会议,围绕专科疾病的预防、诊疗、人才培养及研究与各医疗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交流。开展多项陕西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我院与兵器工业521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与榆林市第五医院、陕西省新周精神病医院签订了紧密型医联体协议,稳步推进分级诊疗、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为医院国家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七)强化人才引进,狠抓科研教学能力提升。2022年度获批国家、省、市、局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共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得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二等奖、批复2项适宜推广技术项目,申请市级重点学科及优势专科7项。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共计11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3项,审校、翻译出版论著2部。开展科研诚信教育专项系列活动,规范科研,杜绝科研失信行为。持续投入建设陕西省精神卫生实验室,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天然血管药物筛选与分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精神卫生分中心”。(八)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提升全省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院积极配合国家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全省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疾控中心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截止2022年12月,陕西省、西安市报告患病率4.93%、3.51%,规范管理率90.39%、87.6%,规范服药率77%、77.59%,精神分裂症患者规律服药率76.33%、77.10%,面访率92.41%、89.25%。完成2020年度全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82名学员完成学习任务;启动2021年度全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来自全省10个地市的72名学员参加培训;分区县举办2022年精神卫生工作线上培训班,来自全市各区县精防办和基层医疗机构的382名精防人员参加了培训。开展《2022年西安市心理健康素养调研》,共计调查居民1638人,调查率为97.50%。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全省防公共卫生队伍,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二、2023年工作计划(一)以党建为引领,切实加强医院全面管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健康西安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好“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党建引领与医院发展相融合。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和监督管理,开展廉政思想教育和党的纪律监督检查,正风肃纪。(二)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全面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各项指标为导向,优化全面精细化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完善考核指标的细化和落地。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视安全生产,打造无烟医院,扎实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三)以区域联盟建设为平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的各项工作,积极贯彻医改政策,落实DRG支付方式改革,加大力度在医联体内推广专业领域高新医学技术。促进联盟内医疗机构的合作、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全面强化和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重视对核心救治措施、疑难病症、急重症救治能力的培训,优化服务流程,持续开展急救培训及演练。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医疗行为;推行预约诊疗、便民门诊、优质护理、特色诊疗服务等惠民措施,严格考核,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四)以“科研兴院”为动力,建设学术型医院。筹建科研项目专题小组,培养一批优秀科研人才,保持项目申报的良好势头,继续发展重点及优势学科建设,孵育特色专业。加大与国际、国内科研机构的横向合作,提高我院研究水平和知名度。逐步由临床型医院向科研型医院转型。(五)以社会使命为初心,践行专业担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组织全省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培养基层人才,推进精神疾病防治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医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化改革创新,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院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医院2023年重点工作,践行初心、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守护百姓身心健康,向打造“国际接轨、国内一流、中国西部精神卫生第一品牌”不断迈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17.5.3-2023.10.30)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