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23-06-12 10:32
单位名称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国际问题研究;社科规划、社科基金及课题管理;社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社科理论成果评奖;指导、协调所属学术团体的工作。
住所 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74号
法定代表人 高东新
开办资金 270.5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87万元 33.87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从业人数  4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1.开展8项院内重点课题研究,形成《乡村旅游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新时代秦人精神研究》《双循环格局下西安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秦创原打造国际一流创新高地对策研究》《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西安韧性城市建设研究》《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经验与借鉴研究》《疫情防控背景下西安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研究》《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社区党建引领作用研究》等8篇研究报告。2.进行汉长安城未央宫保护利用、“三河一山”绿道文化资源挖掘、文旅融合等多项领导交办的课题研究,完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发展报告经济卷、社会卷、文化卷等书籍编撰工作。3.完成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等17个学科的社科规划基金课题立项和结项工作,主要研究事关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资助项目超过了100多项。4.《领导参阅》完成编发8期,《西京论坛》全年共编发出刊6期,《西安智库》完成推送191篇。5.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等级评定工作。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科学的分类鉴定等程序、严谨的会议评审,最终共有220项成果入选。其中,一等30项,二等50项,三等140项,评定工作呈现出作者参与面广、初审把关严格、入选单位均衡、成果质量较高等几个特点,全面展示了两年来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举办“家西安”系列社科普及等活动。利用“市民大讲堂”“文化大讲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两融入”。院(联)与市妇联等共同举办“关爱女性健康,助力健康中国”社科普及宣讲活动,与临潼区政协合作,联合开展西安市民大讲堂——“社科助力临潼高质量发展”社科普及活动,举办了题目为《壮大特色产业加快乡村振兴》《聚焦产业链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与突发事件管理》3场讲座。7.围绕全市“九个方面重点工作”评审立项一批关注宏观环境、聚焦西安高质量发展、解决现实问题、有价值、有意义的重点课题。组织实施了培育高价值人工智能专利,促进西安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双碳”目标下西安市减排潜力及路径研究、“双循环”背景下金融支持西安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经选择研究、数字经济赋能西安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效应研究、智能化转型赋能西安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机制、模式和路径研究、西安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绿色低碳路径研究、西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西安市动漫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路径优化研究、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下西安营商环境优化路径研究、一体化趋势下西安都市圈综合交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西安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研究等21项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8.举办理论研讨会7场、学术沙龙5次、读书交流活动2次、市民大讲堂24场。9.围绕党的二十大,充分做好社科理论界宣传解读工作,增强影响力。邀请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共同座谈研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自信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共同富裕”、“党的自我革命”、“中华传统文化”等主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发言。全年还围绕“六个打造”“秦人精神研究”“建设世界人文之都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理论座谈会发言摘要”等专题召开了系列研讨会。10.与省社科联、临潼合作,项目化运作课题5项。完成了《临潼社区党建引领作用研究》《临潼区乡村旅游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疫情防控背景下临潼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研究》《渭北工业区改革创新赋能临潼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临潼韧性城市建设研究》等5项课题研究。不断推进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加强与基层的密切联系和深入合作,促进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地方新型智库的研究能力和服务水平。11.提升与西北政法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市委统战部、市法学会等单位战略合作的研究课题设置质量及管理水平,建立高校科研工作者研究能力提升、研究团队组建的平台。与西北大学合作,共同开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推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西安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实践与贡献》共25万字的成果,编撰为市民红色教育读本,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教材,向市民发放。联合西北政法大学联合开展“咏西安诗词”朗诵大赛,面向全市属地高校在校大学生征集优秀作品,传颂经典。大赛共设置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40名。与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发布关于《征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研究成果的方案》,共105个课题获准立项。与市委统战部合作开展统战专项课题研究,共有10个课题获准立项。与市法学会合作开展法学专项课题研究,共立项7个课题。二、存在不足及原因作为地方智库,院(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科发展重点向应用对策研究倾斜,符合客观实际和发展需要,但在突出应用对策研究的同时,存在弱化基础理论研究的现象。社科普及主要形式是举办讲座,方式较为单一,邀请高水平外域专家较少,高水平社科普及读物也不多。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和成果评价体系,鼓励支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支持向理论高峰攀登,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厚植学术根基,促进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方式,丰富社科普及活动方式和渠道,在坚持开展举办线下社科普及讲座的同时,加强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合作,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联动,搭建新的社科普及平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陕西省先进社科联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