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服务。假冒专利案件查处、纠纷调解;专利快速预审服务;专利快速维权;专利导航、预警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68号西北国金中心B座23层 | |
法定代表人 | 李铨 | |
开办资金 | 76.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6.2万元 | 286.8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 从业人数 3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预审工作1.拓展预审分类号,预审案件量质齐升。为促进陕西“秦创原”创新发展,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拓展预审服务可受理分类号,获批增加IPC分类号11个、洛迦诺分类号2个。截至11月30日新增备案主体374家,接收处理预审案件2152件,接受电话咨询2000余次,网上咨询500余次,通知书回复1800余次,案件处理无一超期。2.进一步规范预审流程,促进服务效能提升。修订发布新版预审业务问答手册,修订《发明、实用新型预审案件自检承诺表》,设立《外观设计预审案件自检承诺表》,进一步引导规范申请行为。对非正常专利申请进行排查,对提交非正常专利申请的备案主体暂停预审资格3个月。3.加大培训与座谈,促进预审工作形成合力。开展预审业务培训及座谈6场次,培训人员超千人,促进了中心、备案主体和代理机构形成合力。快速维权工作1.全力开展侵权纠纷调处。协助市局完成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调处工作。截至11月底,共协助市知识产权局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立案169件办结167件,协助处理商标案件68件,提供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书7份,开展知识产权口审4次,与市局处室、区县局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4次,办理维权援助案件12件,开展调解24场次。通过线上“云调解”的模式成功调解涉外专利侵权纠纷第一案,高效帮助当事人化解纠纷。2.畅通维权援助工作渠道。畅通网站专栏、咨询电话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线索受理通道,及时转交反馈举报投诉案件,认真解答咨询,积极指导专利权人依法维权。进驻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为参展商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及咨询服务。与莲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培训。撰写知识产权维权案例模拟剧本。加大海外维权工作宣传和引导,开设海外维权相关网络版块,联合市监高新分局对接西安特普讯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3.落实诉调对接工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根据与西安知识产权法庭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协同开展开展诉中调解案件5件。综合运用及公共服务工作1.扎实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编制发布我市2021年度《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支撑秦创原建设工作,按月完成秦创原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相关工作。完成2022年度西安市专利数据统计分析和调查工作,编制9期2022年度《西安市知识产权统计分析月报》。撰写《保护中心护航“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2.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培训。开展知识产权主题培训4场次,参培人员570余人次。开通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远程教育西安保护中心分平台,开设4个班18门课程,61人报名注册。支撑区县市场监管部门在鄠邑区开展专利转移转化专项培训。3.全力支撑我市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公益专利分析导航项目、参与导航服务基地建设工作,开展3个专利分析导航项目。对“西安市知识产权信用服务系统”及“西安知信通”微信小程序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做好“西安知识产权智库专家”的征集与申报资料初审工作,新征集申报人员41人,初审合格人员31人。受理省市知识产权2个专项104个项目。开展知识产权政策宣传,编制发布“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知识产权保护宣传页”。参加营商环境知识产权考评工作,整理我市2022年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方面的佐证材料。中心内部建设工作1.加强中心建设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场地保证、信息化建设、维权援助、公共服务等方面条件建设,完成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工作,按照要求参加国家、省市局的业务培训和会议,及时参加职业资格、职称、技能培训。通过努力中心保障条件持续向好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加强中心政务公开。中心官网及时发布最新通知公告、政策文件及政策解读,主动回应群众有关业务咨询问题,网站新增“地理标志”、“海外维权”“商标”3个板块。截至目前,共更新信息169条,新媒体共更新内容40篇,中心公众号关注人数达2757人。中心业务工作多次在各级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其中国家级媒体12篇,省级媒体11篇,市级媒体14篇。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公发布采用西安中心工作动态11条,典型案例1条。二、创新、亮点工作及成效1.积极拓展预审服务可受理分类号,为促进陕西“秦创原”创新发展,对接创新主体的需求,形成分析报告,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增加IPC分类号至51个、洛迦诺分类号17个。分类号的扩充为我市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再添“加速度”。2.积极对接省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细化人民调解工作流程,规范调解程序,选派4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人民调解经验的工作人员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在全市知识产权系统营造了良好的人民调解氛围。疫情防控期间西安分委员会通过线上方式成功调解德国某农药公司与陕西某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既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又规范、高效、便捷地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纠纷非诉化解服务,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和调解工作两不误。3.创新性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参加西安市知识产权地方标准-“专利信息咨询服务规程”的起草制订,该标准已经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批准正式立项,标准草案编写已完成。4.中心获批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项目课题“西安市面向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领域分级分类监管指标体系设计及验证”,作为两个全国首批两家试点城市和单位,开展地方面向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领域分级分类监管指标体系设计及验证相关试点工作。目前课题已完成验收,后期试点工作成果及经验将面向全国推广。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