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维护法律公正及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宣传,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培训 | |
住所 | 西安市二府街宏府大厦B座 | |
法定代表人 | 屈礼军 | |
开办资金 | 121.8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司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4.82万元 | 124.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 从业人数 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市司法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正确实施《法律援助法》,认真落实市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六个打造”和“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以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为主责,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作用,下足功夫做实做细做好法律援助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圆满完成了目标考核各项任务六个方面工作实现了新的提升: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司法局关于以“三优”为抓手努力提升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水平的工作部署,市、区县、街镇三级14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5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党建优、服务优、保障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核查评估工作基本完成。二是全市贯彻实施《法律援助法》准确到位,申请人经济困难承诺制、法律援助补贴减免税政策、法律援助志愿者规范化管理等配套制度举措落实到位。三是全市法律援助办案数量继续保持增长,2022年办案达到17394件,同比增长4%,占全省总量约40%;四是市法律援助中心办事窗口整体入驻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市民群众体验到更加便捷、高质量的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五是市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服务驿站、数据服务中心启动实施,将为我市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智能服务支撑;六是新组建的未成年人、务工人员、老年人、残疾人、乡村振兴5个法律援助服务团,开启了我市法律援助服务高效精准新模式,受援人的服务品质有了新保障,我市法律援助服务受到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的基本认可。2022年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全力做好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坚决落实二十大安保维稳各项工作要求,做实做细法律援助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各项服务,主动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我市公共法律服务24小时不间断。今年以来,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394件、提供法律咨询13.2万人次,依法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约6230万元,我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移动端)实行24小时不打烊服务,保持无投诉服务已达10224小时。(二)全面贯彻正确实施《法律援助法》制定出台了《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法宣传服务月活动实施方案》《全市范围关于实行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工作办法(试行)》,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举办《法律援助法》集中培训15次,举行《法律援助法》主题宣传服务活动42次,制作发布了《法律援助法》电视宣传公益广告、公交车移动传媒广告。拟定《西安市法律援助志愿者管理实施办法》,联系对接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群团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宣传宣讲《法律援助法》有关规定,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法律援助法的热潮,为《法律援助法》在我市的正确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三)全面推进重点工作落实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决策部署,出台了《稳经济惠民生促发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举措》,在全市14家法律援助机构开通了社会救助对象“绿色通道”、在西安市劳动仲裁院、陕西省医疗纠纷调解中心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高校、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了“促就业创业、送法送服务”专场宣传服务活动。二是全面落实省司法厅《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十条措施》,开通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专席,安排专家律师提供坐诊咨询服务,为秦创原驱动平台企业和园区提供法律咨询、公共法律服务指引服务。三是落实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以开展“三优”工作为抓手,努力提升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市、区县、街镇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建设年”“标准化服务年”“高质量提升年”活动,打造“党建优、服务优、保障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2022年,全市已完成市、区县、街镇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任务,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已建成1516个,建成率达到60%,“三优”工作作为市局创建法治政府项目报送省厅。(四)大力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效,不断提高市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一是进一步深化《全市法律援助机构“我为群众办实事”1234行动方案》的落实和提升工作,针对一老一小、农民工、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组建未成年人、务工人员、老年人、残疾人、乡村振兴5个法律援助服务团,服务团主要职责是做好5个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宣传、服务、调研和服务质量监督等工作,促进我市法律援助服务逐步实现高效精准。二是持续加大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投入,不断提升我市律师刑辩、法律帮助业务水准,促进人权司法保障和公平正义。举办了首期刑辩律师业务强化班,探索法律援助机构在刑事辩护全覆盖制度下组建“刑辩培训+法援实操”为内容的刑辩律师团队,通过“激励—培训—服务”全链条培养模式,打造政治可靠、训练有素、专业稳定的法律援助刑事辩护律师服务团队。三是继续加强服务监管和质量评查。实行法律援助案件全流程动态监管,受援群众可以在线查询掌握法援律师服务情况。启动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专项第三方评估工作,持续提高案件质量评查比例,完成了100件典型案例评选汇编工作。(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进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一体推进“三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和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20条落实我们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贯彻,特别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法律援助法》方面做实落稳,进一步加大对市、区县、街镇、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规范化建设投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有效保障区县以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制度机制,做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发挥作用的研究探索,发挥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协助基层组织促进德法兼修、实现德法共治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公民的法治修养,使崇德尚法成为社会普遍价值认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市直机关评为“党员先锋岗”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