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

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

发布时间: 2023-06-09 16:30
单位名称 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护文物古迹,弘扬民族文化。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与管理·文物资料及档案的征集、整理和陈列·文物宣传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大刘寨村南
法定代表人 刘用社
开办资金 1226.4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23万元 1903.53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公益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活动1、实施并基本完成了渭河古桥厨城门一号桥北端考古发掘现场回填保护工程和实施汉长安城城墙西北角遗址保护修缮及围栏防护工程。这两项保护工程由于方案修改、保护现场土地协调不畅、资金到位晚等因素,导致进展缓慢。对此,我所集中力量狠抓各环节推进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使之按程序基本完成。2、开展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7项本体保护展示工程的验收工作。这项工作既是我所年度任务,也是长期未能解决的难点工作。为此,我所通过多次与验收部门沟通协调,督促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不断完善相关资料,加强工程现场管理等有力措施,于今年11月11日顺利通过陕西省考古工程协会组织的专家竣工验收。3、为积极配合和参与“省部共建”汉长安城遗址会议的召开以及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所积极组织专人在资料提供、讲解稿编撰、文物借展、各项规划编制以及接待等全过程中,给予全力支持。一是积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接,推进“共建”工作前期准备;二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组织编制《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管理规划》,并于9月5日将成果上报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履行报批程序。三是组织并委托专业机构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开展《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相关专题研究》工作。目前,正在有序开展,为后续“省部共建”工作的科学决策和保护展示利用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4、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首先,开展并完成2021年度世界遗产监测以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监测报告的编写相关工作。完成2020-2021年度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现状评估报告,接待西安市遗产监测中心的现场检查。同时,为相关研究机构提供遗产监测所需的相关资料。其次,完成2022年度四有档案收集整理和档案系统维护工作及2023年度档案系统维护项目申报工作。第三,完成2021年度固定资产年报、本年度固定资产新增工作以及资产系统与一体化系统预算单位代码核对等工作;现场核查西安博物院借展和暂存我所佛像文物清单;完成4件捐赠文物的移交;完成2021年度全市文物统计年报工作及2021年度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陈列馆、长乐宫四、五号建筑遗址博物馆年度报告。第四,完成建设项目初审、报批、回复等工作。即:完成未央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景观协调区建设设计方案的报批;完成西安市庆安集团322厂房项目的指导;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西三环丰产路——草滩八路的项目报审等工作。5、做好博物馆宣教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宣传教育职能。为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文旅融合,让文物活起来,我所不断发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向广大群众介绍宣传汉长安城遗址和其背后的故事。一是全年接待各级领导、专家学者、院校师生、行业人士等团体45余批次,共700余人。二是利用“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宣讲活动。通过《汉都长安》和“西汉文化”知识文化讲座、“传承历史文化”主题校园活动、《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宣讲,开展进校园专题活动5次;三是通过5月18日、中国遗产日、“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3次走入附近社区,以讲解、宣讲和移动宣传展板和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广大村民宣传汉长安城遗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四是利用公众号、LED屏、线上微课“大汉中枢丝路起点——未央宫的前世今生”专题陈列云展览(一、二)、配合咸阳市博物院开展“探源历史理清脉络敬畏历史传承文化”主题活动等,大力宣传介绍文化遗产知识。五是充分发挥社会媒体宣传作用开展文化遗产宣传。配合西安电视台拍摄了《看西安—长安长安系列篇-走进汉长安城遗址》共3期;配合华商报拍摄《陕西文物探探探第49-50-51期》直播宣传等。六是推进文物活起来,新研发团扇、钥匙扣、咖啡杯等文创产品。通过以上形式,极大的发挥了我所的文化传播职能,为提高群众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6、加强文物安全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1)持续开展遗址巡查。严格贯彻落实《陕西省不可移动文物巡查管理办法》,本年度共巡查52次。巡查部位包括汉长安城未央宫、长乐宫、桂宫等13处重要地面夯土遗迹以及石化大道、丰产路、丰景路、朱宏路沿线保护范围的安全,填写巡查记录,拍摄巡查照片,及时处理巡查中发现问题。(2)及时组织行政执法。一是针对六村堡街道办范围内3处违法盗掘案件,及时向六村堡派出所报警,协调派出所加强对相关区域的夜间巡逻力度;并将此现象上报市文物局;同时致函六村堡街道办,加强对辖区内遗址的保护和管理。二是针对张家巷村违法挖掘遗址行为,及时报警并全力配合公安机关,提供案情所需资料;加强对该区域的巡查;协调社科院考古队做好现场考古勘探和遗迹性质鉴定,案件正在侦办中。三是针对巡查中发现的未央区基本农田撂荒土地整理工程、电缆落地工程等涉及民生领域工程,致函遗址区各街道办和未央区相关单位,召开专题协调会,督促履行报批手续,严厉打击遗址区的各种涉嫌违法建设行为。(3)继续办理2021年查处的行政违法案件。对拒不配合的施工单位采取相关文书留置送达;整理“西安宏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责任公司”等4宗涉嫌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建设工程案卷递交未央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目前4起案件均已判决。(4)“未央区特殊教育学校涉嫌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建设工程”案卷,获西安市文物局首届行政执法“十佳”案卷,我所获优秀组织单位奖。(5)做好全所安防消防管理工作。一是加强设施维护维修。开展了文物库房的屋顶渗漏维修;长乐宫五号遗址展厅排风机组及大门更换、管理用房屋顶渗漏维修;长乐宫四号遗址展厅玻璃维修及院落排水清理梳通;城墙东北角防护栏维修;保管所及桂宫院落内井盖整治;遗址点保护标志碑翻新等安全维修维护工作。对原有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维护更新改造;对长乐宫四、五号遗址也均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遗址陈列馆、文物库房、办公区院落全覆盖。对所内消防设备进行更新,定期检查微型消防站。二是加强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定期安全检查等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年初与各部门、与每名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将日常安全检查巡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安排专人每日对办公区、陈列馆及微型消防站等处各项安全指标进行常规检查,填写各类检查记录和值班;在重要节点全面开展消防、安防、防汛等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立即组织整改;组织开展了“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盛会”、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汛期文物安全排查和隐患整改等专项整治行动;在“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过程中,联合物业公司安保人员组织了消防培训演练系等列活动。不断强化安全整治,完善制度建设和增强责任意识。二、计划外任务1、向市委第五巡察组提供所需相关资料并按照反馈意见实施整改工作。2、配合并参与市文物局筹备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第三次联席会议,会议于9月22日圆满召开。3、组织政府采购并委托专业机构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进行修编;4、组织政府采购并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相关专题研究》工作。5、接待了国家及省市文物局、省市委编办、委第五巡察组等各级各部门领导调研以及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各大院校师生学习等14批次。6、组织并委托专业机构建立我所《内控制度》。7、参加了西安市文物局组织的“虎年全城搜虎”活动,并获得优秀奖;8、其他工作:一是按时完成工资、养老、医疗等各类保险发放和缴纳、职称晋级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等,涉及18人次。二是办理物业、招投标、合同备案等政府采购相关工作8批次。三是全面完成财务涉及的年度相关工作。四、下一步的工作方向2022年,汉城保管所在各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发展思路、工作方法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还有待创新,亟需积极探索出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机关各处室的帮助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项工作部署,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看齐意识,狠抓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业务工作、人员管理、干部教育、队伍建设、单位文化等方面,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工作效率、队伍素质、领导能力和整体形象,全面推进保管所各项工作科学发展,以“省部共建”汉长安城遗址为契机,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不断推进汉城所的各项事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