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水产工作站(西安市渔政监督管理站)

西安市水产工作站(西安市渔政监督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3-06-09 16:22
单位名称 西安市水产工作站(西安市渔政监督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水产技术,促进渔业发展。水产技术推广管理和新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渔业投入物资质量监测、渔业环境监测、水产病害的防治以及水产品的检疫、监测·受市农业农村局委托对我市渔政进行监督管理
住所 西安市碑林区文艺北路98号
法定代表人 涂兴中
开办资金 393.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32万元 15.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了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我单位对2022年度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自查,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突出保生态,渔政监督取得新成效一是持续实施禁渔期管理。联合发布《禁渔通告》,落实联席会议与联合执法机制,实现资源互通、信息共享、部门协作。联合公安部门检查14次、处理案件25起。二是开展水生动物保护救护。组织集中放流大鲵8尾。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管、社会参与”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三是积极开展“清风行动”。对海洋馆等重点单位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4次,严厉打击无证驯养繁殖、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四是加强行刑衔接。联合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联合公检法多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及相关活动。五是开展“呵护秦岭生态,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开展外来入侵水生动植物普查。(二)突出保安全,水产品质量监管得到强化一是夯实目标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督促逐级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夯实监管部门和养殖主体责任。二是持续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加强水产品、生产投入品及养殖水质的监管,送检鱼样274个、饲料样品26个、水样26个。加强养殖尾水监测,对全市重点养殖单位(个体)持续抽检90个养殖尾水水样。三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全市75余名渔业官方兽医参加水产苗种检疫线上培训考试。四是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3次。落实陕西省“两个计划”,积极开展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管和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三)突出保供给,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取得新进展一是全力做好稳产保供。加强养殖技术指导,坚持做好自产水产品供应信息周调度;适时发布高温、暴雨、寒冷、降雪、大风降温等极端天气预警,出台养殖技术指导意见,组织指导开展养殖病害防治,做好产地稳产服务保障工作;向24户受灾场户免费发放优质鱼种22200斤,帮助恢复生产,保障日常供应。二是积极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新模式,创建市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4个;指导新增大水面生态养殖1处,发展陆基圆桶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设施累计达到6000立方米。三是深入实施“五大行动”。推广应用循环水养殖技术一项;在长安区、鄠邑区、高新区等落实全市规范稻渔综合种养流转稻田面积达2130亩;指导区县完成养殖尾水治理12户,养殖面积1249亩;池塘改造9户,养殖面积703亩;定期开展鱼病测报工作,指导养殖场(户)规范使用渔药。四是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取得实效。加州鲈引进试验取得阶段成功,成功实现本土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引进试验有序展开,试验养殖单位3家面积79亩,平均亩产达到1213斤,每亩利润超2万元;澳洲淡水龙虾推广260亩,实现年繁育虾苗500万尾,年产商品虾10万斤。五是牵头组建全市渔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池塘库边为养殖生产单位服务。六是全面推进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管理和水产种业提升。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宣传,累计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等宣传材料36种、4498份,明白纸1833份,科技入户151次,渔资打假16次;临潼淡水龙虾荣获“全国名特优农产品证书”,已经被“全国名特优特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推荐省级水产保种场2个;组织参加各类线上技术培训6期,培训300余人次。二、亮点工作(一)完成稳产保供任务开展小水库和淤地坝大水面养殖,拓展养殖空间;开展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挖掘养殖潜力;探索高产高效生态养殖新模式,加快推进建立“产学研推用”五位一体机制,实现全市水产品规模、产量和效益稳中有增。(二)特色渔业品牌彰显先后引进加州鲈、南美白对虾、澳洲淡水龙虾、淡水蓝鲨等名特优新品种落户西安,“临潼淡水龙虾”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西安渔业“新名片”,特色养殖蓬勃发展。(三)观赏鱼进入“快车道”以试验渔场为平台,引进培育优选后,发放优质锦鲤苗种5批次20万尾;召开现场技术培训,优化西安锦鲤养殖布局;实施陕西特有品种金鱼“蚕豆眼”的保种扩群优选项目,保护本地水产种质资源。(四)水产养殖从量变到质变传统养殖方式加快转型,稻渔综合种养、陆基圆桶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新模式蓬勃发展,池塘生态化标准化景观化改造持续提升,水产养殖用药总量明显下降,本地特色水产品养殖发展进入快车道,配合饲料全部替代幼杂鱼养殖,推动了全市水产养殖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五)渔业影响力空前高涨协调配合中省市十余家媒体,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秦’劳富‘渔’看西安”主题系列采访,编发新闻稿件100多篇。农高会上水产品展示“小鱼缸”取得“大效果”,我市主流媒体报道,反响大,省市领导参观并给予好评。(六)水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全省领先坚持以第三方定量送检为主、定性自检为辅,强化产地监管,年度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全省领先;全面开通检疫管理系统端口,实现水产苗种检疫出证全覆盖。(七)全年生产无事故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渔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组织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八)禁渔制度影响扩大农业、公安、市场监管三部门联合,在主流媒体印发通告;加强暗查暗访,聘用社会监督员,深入推进生态补偿,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管、社会参与”的长效管理模式,有效打击非法捕捞,社会效果明显。(九)完善水野保护制度建立《西安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方案》《西安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台账》,处站联合,加强日常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护,有效推动了全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十)增殖放流影响新高度2022年全国“放鱼日”陕西省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办,组织放流优质鱼种30万尾。省厅、市政府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规格高,多媒体宣传,社会影响力广泛。三、存在问题一是编制总数与事业发展不相匹配,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制约正常工作开展;二是推动渔业绿色生态、特色发展点子不多,办法不多、措施不够;三是休闲渔业管理不够规范。四、下一步工作思路2023年,围绕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稳一促二强三”原则,紧盯稳产保供、资源养护、质量安全、安全生产四大核心任务,多角度、全方位谋发展。(一)稳产保供强基础。因地制宜,抓科技保质量,抓治理促产量,扩规模提产量,强服务稳产量,千方百计抓好稳产保供。(二)资源养护强生态。创新推动禁渔期管理,完成资源普查,继续开展外来物种调查,增殖放流鱼类40万尾,强化四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三)质量安全强监管。落实目标责任制,开展专项整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休闲渔业管理,开展业务技能比武,多措并举强化自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药残抽检合格率98%以上。(四)安全生产无事故。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常抓不懈确保安全生产,全年不发生一起重大渔业安全生产事故。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7月,市水产站党支部获得“2022年度市农业农村局迎七·一‘党在我心中’主题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