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档案馆

西安市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3-06-09 16:21
单位名称 西安市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管利用档案资料,为西安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与保管•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与维护•档案宣传•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103号
法定代表人 吴立民
开办资金 476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西安市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777.92万元 5408.25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档案馆 从业人数  4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基本情况(一)做好迎接服务党的二十大档案宣传工作。与市党史研究室合作,举办“新时代新辉煌——西安十年发展成就展”,充分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市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民间收藏家首次合作,举办“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西安市红色藏品集萃展”,展品由馆藏红色档案及8位民间收藏家个人收藏精品组成。与区县档案馆联合举办社区档案展览、户外宣传站巡展,用档案颂扬发展成就、服务家庭建档。与国网西安供电公司联合举办“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赋能发展谱新章”专题展,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热烈氛围。(二)优化升级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修订《西安市档案馆档案利用办法》《西安市档案馆预约查档工作流程》等制度,安装查档大厅抽叫号系统,签订陕西省民生档案信息跨馆利用服务承诺书,与厦门、青岛等城市档案馆签订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协议,完成与福州市、成都市、铜川市等档案馆的跨馆利用查询。(三)加快馆藏档案开放审核进程。深入贯彻执行《档案法》,制定年度档案审核工作计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本年度到期应开放档案的解密与开放审核工作,促进档案的有序开放和有效利用。全年,共鉴定数字化档案52168件,未数字化档案873卷、40件。(四)做好“两类档案”归集和红色档案资料目录采集工作。成立馆“两类档案”归集工作专班,接收进馆脱贫攻坚档案2663件,疫情防控档案17762件;接收脱贫攻坚成员单位目录数据15412条、疫情防控成员单位目录数据3206条;注重巩固归集工作成果,建立“两类档案”专题数据库。红色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共采集上报全市红色档案目录4258条,其中文书3748条,照片497条,实物13条;红色资料一级目录共计3397条。(五)做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档案接收整理工作。制定《十四运档案整理方案》,整理编目十四运市执委会文书档案永久20847件,定期30年407件;市迎接十四运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文书档案永久2078件。制定《十四运档案著录标准及注意事项》,加快推进十四运档案数字化加工,共完成文书档案著录15086条、扫描146617页,整理照片、音视频档案72792张、11871件。编撰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第十一届残奥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大事记、组织沿革和全宗简介。(六)丰富馆藏档案门类和载体。收集涉外婚姻档案757件,增加馆藏门类。接收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2022年“市两会”视频(照片)档案41件、52件,接收党史学习教育档案2310件。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整理方案》,整理编目2020年征集进馆的疫情档案528件、照片档案150件、录像档案16件、实物档案4件、其他档案1175件。制定《票证档案整理方案》,整理馆藏票证档案6大类、3027张。征集中华版本资源图书3173件、音像制品和报刊杂志789件、地图2件。(七)开展异地备份和外地调研工作。购置4块大容量存储硬盘,历时1个月完整备份数字档案馆系统目录及多媒体数据库20TB,由1名副馆长带队赴济南市档案馆完成异地备份。同时,围绕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馆际共享等方面,在济南、青岛市档案馆进行学习调研,形成《学习借鉴他山经验推进我馆工作发展》调研报告。(八)优化提升数字档案馆平台系统。持续做好数字档案馆各平台系统优化完善,对档案鉴定系统、档案查询利用系统、自助查档系统、库房管理系统等进行升级优化,数字赋能成效不断显现。积极发挥西安数字档案馆在西北地区引领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辐射作用,2名专家型人才参加省、市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配合延安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兰州、宝鸡、榆林等5家档案馆到我馆参观学习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有力支撑省、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迎接服务党的二十大档案宣传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与市党史研究室合作,举办“新时代新辉煌——西安十年发展成就展”;与民间收藏家首次合作,举办“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西安市红色藏品集萃展”;与国网西安供电公司联合举办“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赋能发展谱新章”专题展;与区县档案馆联合举办社区档案展览、户外宣传站巡展,用档案颂扬发展成就、服务家庭建档,今日头条、《中国档案》、西安日报、西安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二)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取得较高社会满意度。2022年共接待档案利用者3749家单位、4509人次,电话咨询2242人次,提供档案9769卷、2324件。答复全国档案查询利用平台、陕西省政务服务网查档申请及咨询共152条,编写利用实例6篇,全年服务群众满意率达100%以上。(三)档案开发成果向多层次、多形式、多系列转型。充分挖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编辑出版《交通大学西迁档案史料编辑》和《西安城墙保护档案史料选编(现代)》;拍摄《西安古城墙保护侧记》纪录片,用档案生动讲述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三次保护西安古城墙的故事。10个项目入选陕西省档案文献遗产项目库,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申报的“交通大学西迁档案文献”被列为第五批中国档案文化遗产名录。(四)电子文件管理及归档工作迈出坚实步伐。主动融入西安市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全市一体化政务平台建设,指定专人与市大数据局、市行政审批局对接,积极参与全市一体化政务平台建设,负责档案业务标准规范和方案研究制定;在一体化平台上线前,完成开放档案数据前置库迁移工作,确保全市一体化政务平台服务流程完整。(五)民生档案馆际共享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赴区县档案馆开展实地调研十余次,制作发放电子签章,目前已实现与3个区县档案馆互通互联。以婚姻档案目录为突破口,开展全市民生档案馆际共享试点,目前已接收整理19余万条婚姻档案目录,制定婚姻档案数据标准格式,为实现档案服务利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奠定坚实基础。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还不够紧密。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对党建工作典型做法挖掘、提炼、总结、宣传的力度不大、方法不多,党建、业务统筹推进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二)开拓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照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形势要求还不相适应。四、下一步打算(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始终把牢政治方向。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一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会贯通,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常效化一体推进,始终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管档案的原则落到实处。二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做到头脑清醒、态度鲜明、行动坚决,在档案的解密开放、提供利用、编研出版、宣传展览等工作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把讲政治体现在政治机关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巩固作风和“清廉机关”建设成果,持续培育“忠诚、严谨、自律、奉献”的办公厅机关文化,弘扬党办人绝对忠诚、高度自觉、极端负责、无怨无悔、廉洁自律的优秀品质,以实际行动当好市委的“坚强前哨”、“巩固后院”。(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现工作新作为。档案工作要找准与全市中心工作的结合点,融入西安发展的各环节,做到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一是充分发挥“党管档案工作”的政治优势,推动形成市委领导,办公厅负责,局馆协同,各方齐抓共治的档案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建立局馆工作会商调研、工作清单对接、项目专班制度等机制,推动《西安市档案管理条例》修订,实现“工作一盘棋、局馆同发力”。二是紧紧围绕西安高质量发展目标,主动作为,及时记录好留存好西安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奋斗成果。在全市重点工作中继续强化档案工作参与度,形成“党有所需、档必有为”的良好氛围。三是认真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求,积极融入西安“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动市区县档案馆资源共享,形成全市馆际互联互通;着力推动数字档案馆融入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党政机关OA系统;积极参与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建设,推进数据归集和共享工作;统筹推进各领域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三)充分整合档案资源,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文化发展的目标,准确理解文化自信自强的本质要求,切实把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充分展现出来。一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建立全市档案馆红色档案数据库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整合西安红色文化资源,努力把档案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党性教育的重要平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二是围绕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类档案”接收归集,确保把两场战役形成的档案收集好、管理好、保存好、利用好,为推进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打好基础。三是围绕打造世界人文之都目标,整合档案部门的资源优势、专家学者的专业优势和现代传媒的传播优势,以“西安城墙”“易俗社”等16项档案文献遗产项目为抓手,全方位开展编研开发,用档案讲好西安故事,为建设文化强市贡献档案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国家一级档案馆长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