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古迹遗址保护研究中心)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古迹遗址保护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6-09 16:07
单位名称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古迹遗址保护研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文物研究,弘扬民族文化。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遗址保护与研究·文化遗产申报咨询服务
住所 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
法定代表人 冯健
开办资金 284.5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00.25万元 920.93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从业人数  8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有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1.积极担当努力,做好配合城市建设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全力做好省市重点项目的考古工作。一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规范流程、公开程序,做好配合城市建设的考古工作。2022年,考古院不断优化考古方案,保障土地供应,优化营商环境,完成配合城市建设的文物勘探项目、考古发掘项目。二是全力保障西安地铁、国家电网、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改造等省市重点项目三是做好大遗址主动性考古工作,开展隋唐长安城东北角遗址主动性发掘工作。2.积极推动合作项目,与社科院考古所、省考古院联合做好太平遗址、西汉霸陵江村大墓、秦东陵、阿房宫等大遗址考古工作。西汉霸陵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加强城市考古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西安文物考古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推进“考古发掘现场数字化采集”工作。一是将数字化技术与城市考古相结合,充分发挥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时空优势,加强城市考古研究工作。我院以西安城市考古数据库为主要议题,举行《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西安地区考古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研讨会》,听取与会专家对西安城市考古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研究工作的宝贵建议。二是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和采集系统使用培训,积极促进考古发掘现场数字化采集系统在考古院的推广。田野考古现场全息数字化项目验收通过后,田野考古现场全息数字化系统在全院进行应用推广。4.加强安全防范项目建设,推进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切实做好文物库房及考古工地的安全工作,推动考古工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市考指标)注重安全生产,强化隐患意识。考古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教育,定期召开安全形势研判会,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6.依托IICC-X,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文物文化交流。IICC-X在ICOMOS和西安市人民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进一步发挥国际组织职能,大力开展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培训与教育等工作,继续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国际协调相关项目,在丝绸之路信息档案管理平台和丝路数据库建设、文化遗产的国际培训与交流合作、社会宣传和公众教育等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工作。落实、推动《关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发展与管理相关问题备忘录》内容;编制丝绸之路保护管理状况报告(SOC);提升丝绸之路网络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编写和发布《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简报》,2022年度已完成2期,总第45期;注重公众宣传、普及遗产保护理念,组织面向公众的“4·18”国际古迹遗址日、“5·18”博物馆日、“6·11”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相关公益活动。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摄影展,做好丝绸之路文化宣传活动,促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公众认知,宣传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7.不断推动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完善文物修复档案。积极推动新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将现代科技与传统研究方法充分结合,践行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新路径。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移动平台投入使用,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将为文物保护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数字化采集标准规范建设、数字化保护管理和数字化传播展示工作不断深入;利用GIS、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的考古发掘现场全息数字化采集,将传统的考古工作与科学技术高度融合。8.增强课题意识,加大研究与活化利用。一是扩大文物宣传交流(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秦二世遗址博物馆、无锡特展、秦皇岛借展)、服务社会,让文物走出去、活起来。二是狠抓科研,注重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开展与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修复合作。三是增强课题意识,以研究课题为依托,整合文物资源,助推科研发展: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重点研发科研课题1项,分别是科技部“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苏尔汉河流域古代人类文化与环境联合研究”项目及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出土珠饰的整理和分析研究”项目。四是整理1部考古报告。继续加强基础资料的整理工作,推进考古发掘报告《雁东幸福林带燃气调峰供热站墓群发掘报告》的编写;完成论文、简报22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证书(有效期十年)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西汉霸陵江村大墓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