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处置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处置提供保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信息收集、派遣和处置情况监督核查·群众投诉受理·业务人员培训 | |
住所 | 西安市凤城八路1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万红芝 | |
开办资金 | 34.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53.84万元 | 549.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全年业务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积极参与运管服平台建设,提升技术支撑保障能力(一)积极推进运管服平台整体建设。按照市局信息化建设推进实施方案,充分考虑我市城市管理实际需求,积极配合规划和科技处,协调对接市大数据局、市城投大数据公司,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配合完成西安市运管服平台项目可研编制、机制完善、项目评审等工作。(二)不断完善城市内涝防汛系统。接入市水务局和市气象局部分雨量监测信息,整合城管系统92处水位监测信息和104处重点防范点位视频监控信息,增加重点防范点位的“一点一策”应急处置的功能,将131处重点防范点位示意图、抽排路径图、积水原因介绍、现场处置措施、现场物资情况、现场处置负责人等信息进行了“一张图”展示,为内涝汛情早发现、早处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数据支撑。(三)推动城市扫雪除冰系统优化升级。一是协助开发信息报送功能。通过研究扫雪除冰业务场景,梳理具体应用需求和工作流程,实现扫雪除冰工作信息搜集、任务下发和开展情况反馈等系统功能。二是协助开发物资装备管理功能。对扫雪除冰相关应急物资,按类别、储藏地点进行统计,并在地图上进行相应标注、关联和展示,便于业务部门及时掌握物资情况,进行全局物资调度和决策指挥。(四)扎实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一是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中心负责运维的所有信息系统、硬件服务器等进行安全自查,全面排查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建立问题清单,修复系统漏洞,解决安全隐患问题。二是强化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持续优化网络配置,对问题硬件设备进行更换,更新了部分网络安全设备,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三是紧盯关键环节。重视敏感岗位的人员管理,在党的二十大网络安全保障期间,安排运维人员利用本地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实时网络安全监测,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二、深化数字城管平台应用,促进业务机制高效运转(一)多措并举抓好一体化数字城管平台运行。一是抓好信息采集。成立指挥保障组,负责常态化信息采集,在全市建成区范围内有针对性发现问题、核查问题处置结果,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抓拍问题。2022全年,各渠道主动采集问题8.8万余件,占一体化数字城管市级平台总案件的51.8%。二是抓好现场核查。对各区县平台反馈办结的问题进行现场核查,每月对处置效果不佳的问题清单予以通报,并与考核相挂钩。三是抓好考核通报。每月对数字城管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数字城管考核打分细则》,从案件按期处置率、超期处置率等多指标多维度进行打分。四是抓好运行效率。一体化数字城管平台覆盖全市20个区县、开发区,纳入系统管理的城管责任单位共646个,全天24小时运转,根据部件事件处置规范,系统自动设定了300多类城市管理问题不同处置时限,有效保障了问题处置效率。2022全年,全市一体化数字城管平台共收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41.5万件,其中市级平台18.7万件,区县平台22.8万件。(二)配合做好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相关工作。一是配合开展平台对接工作。进一步优化案件工单对接的转办功能,实现了全市一体化数字城管平台与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案卷信息的双向流转,切实提升了各级城管部门处置基层网格员上报问题的工作效率。二是扎实推进“数字城管进社区”。全面梳理了西安市小区内归属城管部门职责范围7大类23小类问题,编制印发了《西安市小区内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规范》,并将相关问题纳入一体化数字城管平台运行,同时依托西安城市管理微信服务号,进一步拓宽市民反映小区内城市管理问题渠道。(三)持续优化数字城管平台功能。一是优化区级平台账号设置。根据不同场景应用需求,对各区级数字城管平台账号进行个性化设置。二是提升电子通讯录实用功能。为各区县城管部门,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开通电子通讯录管理员登录账号。三是完善更新城市管理行业网格。对7张行业网格边界及时进行更新及标绘上图;对城管执法易产生纠纷的点位增加了区界备注图层,便于具体事项责任归属判断;对网格属性信息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明晰了城市管理责任区划和管理责任。三、扎实做好市民投诉受理工作,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一)强化12345热线工单接收转办,提升问题处置效率。一是完善办理机制。进一步修订《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办理工作规范》,持续提高工作效能。二是严格审核转办。严把接单审核关口,及时掌握最新政策及业务事项,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工单转办准确性。三是加强督办协调。建立工单跟踪督办机制,今年以来进行工单督办150余次,提升了工单办理时效性。四是定期分析通报。坚持周、月、半年通报制度,定期统计12345热线工单办理情况。2022年我局共收到12345市民热线转办工单8490件,属我局职责工单办结率100%。(二)创新优化“城市啄木鸟”,多方位提升群众参与度。一是实时调整投诉类别。根据城市管理的季节性特点和阶段性重点任务,及时调整投诉类别,助力城市综合能级提升,推动宜居城市建设。二是创新宣传工作模式。在服务号上持续更新“民呼我行”栏目,新设“啄木鸟案件观察室”等固定栏目。三是持续做好红包兑现。“啄木鸟”目前注册用户已经突破3.2万人,2022全年新增注册6000余人,有奖投诉量超6.3万件,完成12次红包兑现。(三)持续完善“城管地图”,升级体验服务市民。一是增加市政供热小区板块。方便市民查询市政供热小区所属的供热公司及联系方式,并开设评价反馈功能,便于及时查问题、补短板,不断改进工作。二是积极完善数据标注。将市政4892座公厕、133处公园、73处蔬菜早市点、60处夜市集中经营区点、100处食品临时摊群点、1618处市政供热小区、27处全景公园影像等详细信息一一搬上了“城管地图”,方便市民生活,提升服务效率。三是建立数据共享。配合市大数据局,全量提供城管地图专题数据,通过大数据中台和互联网+的方式公开更多信息,实现城管便民数据共享。(四)加强市民电话号码隐私保护。在健全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市民投诉号码隐私保护工作,确保了用户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有效保障了投诉人的信息安全。四、取得的社会效益(一)运用先进理念和科技引领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二)全面推行西安市一体化数字城管平台,案件处理能力大幅提升,运行机制更加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求,有效的提升了我市数字城管系统的运行能力和运行效果。(三)在城管部门与市民群众的交流互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4小时受理群众投诉,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和途径,成为城管部门联系市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五、存在问题(一)在数字平台建设运行方面,与一线城市差距较大,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二)城管信息系统数据应用不够完善,共建共治共享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还未建立起成熟的数据互通共享机制,数据分析辅助决策与部门联动协调方面也有待提升。(三)便民服务“城管地图”社会影响力不大,需进一步优化提升系统功能与服务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参与度,最大限度发挥城管地图的功能效用,将为民服务落到实处。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持续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配合做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应急指挥监测预警分平台相关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构建城市管理数据中心,全力促进城市管理综合业务数据库建设。全面加快优化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协助市局全力提升城市管理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二)持续做好数字城管平台运行工作。修订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规范,持续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规范地标申报;根据开发区剥离社会管理事务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行业管理网格;修订完善精细化考核打分细则,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做实做细。(三)持续做好城市管理问题受理工作。依托一体化数字城管平台,做好微信上报、城市啄木鸟有奖投诉等渠道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受理、派遣等工作;积极与12345便民服务热线沟通,做好12345热线工单转派等工作,推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