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就业创业人员提供相关服务。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实施·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就业统计·创业担保贷款。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28A | |
法定代表人 | 梁军 | |
开办资金 | 228.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9.05万元 | 102.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中心在局党组坚强领导下,创新思路,提质增效,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中心党支部在局党组和局机关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线上培训,全年共开展“三会一课”活动31次,召开支委会12次。同时积极开展“党建引领载体助力—就业创业为民行”品牌建设工作,践行“党建+业务”理念,走进西安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高新区创业咖啡街区等企业开展“援企稳岗,党员在行动”系列活动,与企业面对面进行座谈,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助力人社惠企政策落实落地,有力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中心党支部今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二)优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聚焦政策前瞻性、落地时效性、执行可操作性,主动作为,与市财政等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并完善多项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减负,先后起草出台了《关于做好我市企业一次性用工补助发放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业人员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西安市就业援助基地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转发单位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直补快办”工作方案的通知》等7个文件,调整降低补贴申报门槛,扩大补贴申请范围,同时对2022年8月至年底的新发企业贷款给予财政全额贴息,为更好开展就业工作提供政策支撑。(三)开展重点群体就业精准帮扶。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全面优化就业服务,开展精准帮扶。联合多部门,积极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按照“一人一策”实施精准帮扶,全面落实“131”就业援助措施。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新增认定援助对象2300余人,开展就业援助工作933人次,举办专场招聘会167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数162209个,规模以上企业提供岗位数近8万个,704名就业援助对象在活动期间实现就业;同时加强失业人员跟踪帮扶,全市登记失业人员166116,跟踪服务246219人次,跟踪服务覆盖率114.48%。(四)推动西安—西咸就业服务一体化目标。通过调研,制定西安—西咸就业一体化工作方案,成立联合工作专班,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对接工作。目前已实现企业类业务线上审批系统全覆盖,实现“同城通办、同城同标”的就业一体化目标,为企业与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就业服务。(五)“就业创业电子证”提升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我中心利用数字化技术,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等多平台,推出“就业创业电子证”,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掌上领取。自4月份业务系统上线以来,全市累计近4.2万人登记办理就业创业电子证。同时,以就业创业证电子为载体,积极开展失业人员跟踪帮扶工作,提供创业补贴、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就业援助等各项“贷免扶补”公共就业服务和优惠政策。截至目前,累计已跟踪服务24万人次。(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管理有序开展。一是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绩效评价工作,对全市64家孵化基地逐一进行实地考核,向符合补贴标准的39家孵化基地,发放补贴896.6万元。二是组织开展2022年度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园区)认定工作,经过资料初审、评审会和实地核查,最终认定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10家单位为西安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截至目前,现有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示范园区)76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4家,创业孵化基地总面积37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34家,带动就业37788人。三是管好用好创业导师服务团队。开展2022年西安市创业导师续聘选聘工作,征集到政府工作人员、法律财务人员、成功创业人员等报名资料260份,专家评审通过146份。经常性组织创业导师赴孵化基地、创业园区、高校等开展线上线下专题授课、项目指导等创业服务活动,全年组织活动100余场次。积极引导创业导师帮扶指导大学生创业项目,审批13名创业导师指导5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核拨资金5.1万元。(七)成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成长计划。通过搭建全方位、层次化、多方协同的教育服务平台,引入创业就业政策和优质导师资源,给予学生专业的创业就业指导,发现并培育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推动大学生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为有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成长与合作的平台,协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向更高品质、更高质量发展。24个创业项目与我市8家创业孵化基地达成入孵意向,和三十余位创业导师成功结对。(八)开展精准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为提高服务水平,中心不断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和精准性,大力开展业务培训指导。一是组织常态化线上培训和视频指导,围绕各项业务申领期限,审核办理等关键环节对全市各级经办机构开展培训;二是开展以干代训活动,采取一对一的“传帮带”形式,让区县重点经办人员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规范基层办理流程,切实提升业务素质。二、取得社会效益(一)省市考指标圆满完成。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5164人,完成省厅任务140000人的117.97%,完成市考目标任务145000人的113.91%;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082人,完成目标任务30000人的120.27%;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786人,完成目标任务5000人的115.72%。(二)各项扶持政策效果显著。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02笔,9.2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6.35%,带动就业8950人。审批一次性创业补贴1642人,核拨资金821万元,带动就业5487人;2021年度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6809人,7489.59万元;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127人,65.74万元;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2502户,30652人,10694.88万元;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31户,135人,69.28万元;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1603户,9521人,1904.2万元;审核企业用工补助1033户,8478人,423.9万元。三、存在问题就业创业服务及就业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亟待加强;就业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就业服务工作的主动意识不强,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工作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还不彻底。四、下一步计划一是完善帮扶流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省级就业帮扶系统,以“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为契机,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充分融合人社、民政、残联等各相关部门的帮扶、就业岗位等资源,实现帮扶工具数字化、帮扶手段智能化、帮扶过程可视化,努力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升级,协调社保、市场监管、房管等相关部门,努力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基础数据共享对接,不断提高就业创业智慧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能。三是转变服务模式。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对接”转变,做好“免申即领”和“直补快办”改革,同时持续发力“一件事一次办”和“直补快办”,为进一步优化流程,串联政策体系,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效应,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四是开展“订单式”宣传。依托“秦云就业”APP、政策大讲堂,短信推送等方式,开展定制化政策宣传,将各项政策红利精准传递给受众群体。五是扩大服务半径。紧跟省市“西咸一体化”和“西渭融合”架构,依托秦创原总窗口效应,努力实现西咸、西渭就业创业政策同频共振,资源充分共享,服务“同城同标通办”,为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整体提升做出探索和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