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06-08 16:12
单位名称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搞好全市地方志行政管理和编纂,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市地方志工作发展规划及地方志编纂、续修工作方案的拟定,《西安市志》、《西安年鉴》等地情资料丛书及相关出版物的编纂、出版、发行·全市各区县和乡镇志的编纂和续修工作的督促指导·区县地方志稿的复审和乡镇及部门专业志稿的终审及出版·相关服务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法定代表人 王鹰
开办资金 255.5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3.39万元 49.44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1.编制《西安市志(1991~2010)》导读册及电子版。完成《西安简志》篇目设计及资料收集工作。2.出台《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乡镇志、村志编纂工作指导性意见(试行)》,督促区县全面完成综合年鉴编纂工作。3.编纂出版《西安年鉴(2022)》和《西安概览(2022)》,编印《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实用手册》。4.完成《关中方言词汇和谚语集》稿件撰写。该书主要挖掘和整理关中地区方言、谚语及歇后语和歌谣,对于保存关中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关中民间文化的重要参考。5.《西安地方志》完成全年6期编发工作。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风情”栏目共计4篇文章被学习强国西安平台转发推送。6.出台《〈西安市志(1991-2010)〉“读志用志”活动方案》,并开展系列读志用志活动。7.加强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内容维护与更新。完成《西安年鉴(2021)》及《西安市志(1991-2010)》的数字化入库工作。8.完成门户网站改版。在门户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开设“讲好西安故事”专栏,其作品陆续在“悦鉴西安”微信公众号推送;展示“讲好西安故事”“地情图库”“西安要情”“人文西安”“生态西安”栏目的图文内容,注重充分利用志鉴及地情丛书中的基础资料讲述西安故事,奏响新时代昂扬的主旋律。微信公众号开辟并持续更新“名家志评”“讲好西安故事”“党史学习教育”“《西安市志》党史人物”“区县地方志工作巡礼”“西安文脉述略”等专栏。9.加强区县地方志工作指导力度,开展地方志工作专题调研和培训。全面完成我市13个区县地方志工作调研,组织开展多类形业务培训和指导,协助区县破解难题理清思路。10.积极推广长安区村史馆建设经验,提升村史馆服务公共文化的能力,指导各区县积极开展村史馆试点工作。二、取得社会效益1.围绕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办策划制作了《“志”说西安这十年》系列短视频13集,并陆续在“西安网”“原点新闻”“新浪微博”“今日头条”“悦鉴西安”等网络平台同时推出,随后被“中国方志网”“陕西地方志”等平台转发。该系列视频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市委市政府在“六个打造”和“九项重点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视频一经推出即引起广泛关注,当日访问量过万,累计访问量已超10万。“地方志+新媒体”的宣传方式取得良好开局,体现了地方志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2.积极组织参与第三届全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活动。通过认真筹备,精心组织,深入动员,我办推送的参赛作品《她以学问问黄河》在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都市生活中心协办的全省第三届“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决赛中荣获一等奖。通过选手讲述黄河故事、家乡故事,深情演说陕西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诠释了陕西人守正创新的奋斗精神,既是对地方志文化的宣扬,也是向胜利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的献礼。3.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进一步提升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我办坚持修志为用理念,通过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开发多元化方志文化产品、启动“志书六进”活动等多种形式,彰显地方志的独特魅力和社会价值。一是全面总结二轮修志工作经验,在省市刊物陆续刊登《西安市志(1991~2010)》书评稿件和宣传文章,扩大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力。《西安地方志》开通专栏,选登书评4篇;《西安日报》刊登商子雍市志书评《一段西安历史时空的珍贵记录》。二是利用第十六届“西安读书月”全民阅读活动,向全市公共图书馆捐赠志书,捐赠范围覆盖全市13个区县图书馆、市图书馆以及咸阳、商州图书馆。三是积极开展志书“六进”活动,先后赴周至县图书馆、阎良区关山镇文体活动中心、党建帮扶社区永松路社区、西北大学长安校区、武警陕西总队某部、西安庆华公司开展送志书及“读志用志”宣传活动。全年共计发放《西安市志(1991-2010)》140套1120册。4.今年以来,我办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长安区村史馆建设成功经验为借鉴,指导各区县积极开展村史馆、社区文化馆建设。同时将村史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指导阎良区、高陵区地方志工作机构深入推进村落文化红色基因建设。截至2022年底,我市各区县已建设村史馆、社区文化馆85个,在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22年4月,西安市村史馆建设项目获西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二等奖,村史馆建设成绩在全市得到了广泛宣传。三、存在问题一是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方面,还存在创新思维不够,能力与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眼界不开、思路不宽的问题依然存在,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市群众读志用志的具体举措还需要积极探索。二是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把握还不够深入透彻,真正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没有将学习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方志文化成果。三是队伍素质需要提升。特别是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队伍中真正具有较高业务素养的专家型人才较少,缺少与国家中心城市和西安厚重历史相匹配的学科领军人才。四、下步打算一是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牢记使命,以勇于担当、奋力拼搏的决心毅力,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治史态度,努力打造精品佳志。二是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挖掘修志文化成果,拓宽读志用志渠道。编纂出版《西安简志》,使读志用志更便捷;积极申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精品年鉴工程,确保《西安年鉴(2023)》成功入选;做好《“志”说西安》系列短视频制作宣传工作,持续推进“志书六进”活动,提升地方志成果利用水平,发挥好地方志“资政、存史、育人”功能,扩大方志文化的影响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我市地方志专家库,健全机关干部理论研究培养和使用机制,围绕地方志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民群众读志用志开展各类课题研究,为谱写地方志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