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图书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存借阅图书资料,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网络产品〉采编、储藏、借阅及咨询、信息加工·相关技术研究、学术交流、馆际协作·知识培训、社会教育及相关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岗家寨 | |
法定代表人 | 胥文哲 | |
开办资金 | 8428.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378.24万元 | 8158.1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图书馆.公益 | 从业人数 7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西安图书馆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科学研判,积极稳妥逐步开展基本服务。西安图书馆全年接待到馆读者约81万人次,新增办证读者6067人,累积持证读者15.1万人;外借图书17.2万册次,外借期刊1.68万册次,为公众提供咨询服务8.67万条次。开展“长安书驿”网上借阅送书到家文献外借服务,全年共计服务读者阅读册次720册次。12个社区分馆正常开展读者接待工作,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图书外借2.17万册次。官方网站发布各类信息150余条次,访问量26万人次;官方微博发布,进行直播、服务、阅读推广等信息推送1200余条;官方微信发布信息3200余条次,关注人数突破22万人;官方抖音短视频发布70余条次,粉丝近万人。(二)发挥优势,传递数字阅读正能量。数字资源涵盖电子书、电子期刊、音频、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30个,包含300多万种中文电子书,8000多种学术期刊,1000多万篇学术论文。近4000种大众休闲期刊、500种以上的报纸、2000余种工具书、30万张艺术图片。有声图书14万小时,音乐曲目120万首;讲座音频200多小时。视频资源2万多集,2000余小时。2022年数字资源访问量突破千万,达1668.92万人次,同比增长20%。(三)拓展服务半径,线上活动效益凸显。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不得不限制每日到馆读者数量,西安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大力开展线上活动。举办线上活动160余场,参加活动13.8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年初举办“阅读辞旧岁文化迎新春”线上读书,“畅读经典欢度新年”线上系列展览等共计5项32场活动,自建资源视频《诗中游长安》(45集)《陕西面食》(100集)展播,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打造“系列天禄”品牌服务项目,进行系列公益讲座,“西安最美领读人”云上好书推荐等3个系列12集小视频,其中,我馆天禄讲坛“声音里的红色记忆—论延安精神”获得“西安因你而美”志愿服务大赛二等奖。全年开展“天禄画卷”线上公益展览54期,策划完成的2022年“4.23”世界读书日活动,首次采取现场直播方式,近百万观众观看了直播。媒体报导16篇次。(四)精心策划,线下活动异彩纷呈。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线下阅读推广活动持续开展。全年举办线下活动82场,参与人次5.35万人。其中,“云书朗朗”阅读推广推出,“喜迎二十大:云书朗朗——红歌嘹亮礼赞新中国”作品征集活动、“喜迎二十大书香润长安”主题书展等。“4.23”世界读书日,“喜迎二十大书香润长安”读书月活动,约4.1万余人次参与活动;推出的首届阅读推广人大赛。同时,注重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2022年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18场,参与活动人数464人。(五)从严落实防疫举措,动态调整服务措施。严控测温、扫码、一米线、戴口罩等要求,落实预约、限流、错峰等措施;加强场馆通风和消杀,实现文献借还分离、集中消毒,保障环境、人员和文献安全;加大服务区巡查力度,提醒读者规范佩戴口罩;开展疫情防控专项应急演练,提高以及处置能力;重视员工健康管理,长期保障各类疫情防控物资供给。今年初,全体馆员按照上级要求下沉社区。二、西安图书馆存在的困难(一)馆舍面积严重不足,服务能级低西安图书馆一期工程建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其建筑标准与设计能力与当时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但西安市经过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现有的馆舍面积(15752㎡)严重不足,在读者接待能力、文献存藏空间、服务功能设置等等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图书馆的要求,智能化设施设备没有空间布置,智能化手段不能实现,不能给读者提供智能化体验,不能满足当前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数量不足由于我馆在建馆成立之初,同期进馆人员较为集中,且年龄、学历、职称相近,造成我馆职工队伍在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存在差距较小、无法建立合理梯队的矛盾。与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图书馆相比,我馆编制数最少,人员的缺乏限制了工作的开展。(三)与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随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全社会对公共图书馆提供全方位、现代化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依据国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要求,以西安市区域内人口数量计算,西安图书馆应为建筑面积不小于10万平方米、阅览坐席不少于6000个的大型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西安图书馆建筑面积、藏书量等保障条件远低于国家标准和同类城市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服务效能受到明显制约。(四)对全市各区县馆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西安图书馆在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是全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发展核心,担负着带动全市公共图书馆快速均衡发展的重任。而西安图书馆因为基础建设和人员不足的严重制约,对区县公共图书馆示范指导带动作用不明显,各区县馆发展建设和业务开展同时也受到影响。三、取得的社会效益1、按照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要求,完成沉浸式阅读体验区建设。利用VR一体机、沉浸式听书一体太空舱、智慧型服务机器人等形式多样的现代化设备,配备融合西安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的数字资源,结合宽敞明亮的场地,为读者打造多元化阅读空间,助力文化阅读推广。2、配合主管局相关处室,积极完成对全市13个区县图书馆参加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业务指导工作,以会议培训、电话咨询、现场指导等形式,对13个区县图书馆的评估资料进行逐项检查,指出不足,提出完善资料的方法,争取实现全市13个区县图书馆均上等级的目标。3、承办“喜迎二十大书香润长安”全市公共图书馆“西安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全市各公共图书馆开展系列活动146项,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给西安的读者带来更多的文化享受和文化体验,使阅读在古都西安更有声音、有力量,也使“读书月”成为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引擎。同时,也为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为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和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凝聚精神力量。4、“喜迎二十大 书香润长安--西安因你而美--天禄讲坛:声音里的红色记忆—《话说延安精神》”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的“西安因你而美”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承办“全民悦读·最美三秦”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喜迎二十大书香润长安”西安市会场活动,以讲座、知识竞赛、阅读分享、展览等内容,为西安广大的市民打造24小时在线的文化体验;联合市人社局信息中心,打通多个信息系统数据,通过共享融合,充分利用社保卡“实人实名实卡认证”功能,让群众通过实体社保卡或电子社保卡就可享受图书借阅服务,助推全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提档升级。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启动主题分馆建设,立足区域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强化主题文献的汇聚与发现,灵活增加小而美的交流空间,强化服务与活动的主题化。(二)提高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提高数字资源的供给,加大网上阅读、e阅读大型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强化数字图书馆网络直播、融合传播等功能,推动实体服务与网络服务融合,拓展线上读者活动新模式,减少馆舍面积不足及纸质文献不足等对开展读者服务造成的影响,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三)加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加大对全市各区县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发挥全体工作人员参与事业发展最大能动性。(四)加快推进安全隐患改造项目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彻底解决安全隐患,给读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阅读环境。(五)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为西安图书馆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绩效:全年接待读者约81万人次,新增办证读者6067人,累积持证读者15.1万人;外借图书17.2万册次,外借期刊1.68万册次。举办线下活动82场,参与人次5.35万;线上活动160余场,参与人次13.8万。奖惩:1.“喜迎二十大 书香润长安--声音里的红色记忆”志愿服务项目荣获“西安因你而美”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2.2022年7月获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授予的2021年度“先进单位”称号。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