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纪念馆

发布时间: 2023-06-08 14:54
单位名称 西安事变纪念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保管、展览·文物及相关研究·文物宣传出版
住所 西安市建国路69号
法定代表人 范建国
开办资金 67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0.43万元 463.7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保管、展览·文物及相关研究·文物宣传出版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年初疫情期间,我馆在《人民总理周恩来》图片展的基础上举办了线上展览,方便游客通过线上方式进行访问;《西安事变剪纸艺术展》是我馆自去年起向外推出的巡展项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之际,该展览在半坡博物馆进行展出。2022年,我馆图书资料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为馆藏的1300多册图书建立了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图书借阅电子化、手机终端智能化;对2000多张照片及底片进行电子化加工和数字化保存;并对原有陈列大纲、临展小样、活动照片、视频等资料进行了整理,极大的改善了资料乱归乱放、查找借阅效率低等问题,提高了馆藏资料的利用率,为职工研究学习提供了便利。二、开展博物馆“五进”活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文化惠民,贴近群众2022年,我馆爱国主义教育小分队走进碑林区永新小学、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兴平市庄头镇初级中学、兴平市庄头镇中心校、兴平市法震学校、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环东社区、建国门老菜场、庄头镇社区、长庆油田、第71集团军等社区、学校、军营,开展爱国主义宣讲活动,助推文化惠民落地生根。2.“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春节期间,通过开设线上小课堂介绍春节知识,让游客更加了解春节,弘扬传统文化;清明节到来之际,通过少先队员重温入队誓词等形式,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端午节,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有奖知识问答,并为大家送上精美香包,烘托节日气氛;“九一八”事变爆发91周年之际,我馆品牌活动“12.12”互动课堂走进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依据历史史实和馆藏文物,借助绘画形式展现西安事变的历史故事和人物,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同学们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情怀;“十一”国庆节期间,开展“祖国我想对您说”主题活动,并在馆区内设置寄语专栏,方便游客留言。3.举办大学生诵读比赛七一前夕,由陕西省文物局、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物局指导,西安事变纪念馆和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联合主办的“激扬青春梦永远跟党走——第二届全市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比赛”决赛在我馆成功举办。本届参赛作品紧紧围绕革命文物、革命遗址、革命人物,以诗歌、红色作品节选、情景再现等表现方式展示。共收到来自全市24所高校的142部参赛作品,最终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一场起源于双十二的独特西安记忆》和武警工程大学的《江姐》两部作品荣获一等奖,陕西师范大学的《七贤庄颂》等四部作品荣获二等奖,陕西科技大学的《请铭记雾重庆》等六部作品荣获三等奖。三、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活动,文创产品研发。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我馆首次招募社会志愿者,并对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海报进行设计展示,陕西科技大学志愿者设计的2022年“博物馆的力量”海报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们创新的设计理念,获得了游客朋友们的赞许和一致好评。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在馆区内摆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相关介绍的展板,发放宣传彩页以及并展示主题海报,向游客介绍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我们设计推出了四件文创产品,分别是西安事变旧址茯茶套盒、“1212”帆布背包、“爱人如己”抱枕被以及张学良送给部下的怀表,计划在“双十二”当天与游客正式见面。四、紧盯文物安全,安防项目竣工。馆领导班子全年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八次,结合文物、消防、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对纪念馆安全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和研究,做到全年安全工作无事故,为我馆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1月,安防项目竣工,全面提升了我馆安防智能化水平,达到了技防、物防、人防于一体的三维立体安防体系。项目从立项到批复再到建成历时三年时间。期间,得益于省、市文物局的全力支持,离不开全体职工的通力合作,建馆以来首次实现了馆区保护范围内监控无死角,声、光一级防护设施全覆盖,三防深度融合衔接,全天候24小时无缝对接的立体安防体系,保证了陈列文物和旧址建筑本体的安全。五、基本陈列《西安事变史陈列展》改陈。2019年,根据《陕西省文物局关于西安事变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造项目立项的批复》意见,我馆正式启动该项目。2022年8月,专项资金下达,我馆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要求,组织项目实施。8月15日乙方进场施工,至11月6日基本完工,先后完成围挡搭建、原展厅拆除、地面保护、隔墙基础、封板和造型,穿管布线、墙面刷腻油漆、方通吊顶、感应门维修、空调安装换线、平面修改制作、展柜安装、灯光调试等工作;完成“12.9学生运动”、“肤施会谈”、“12.12兵谏”三个主题场景的制作。计划于11月15日对外预展,12月12日正式展出。六、西安事变旧址保护规划编制。为全面综合指导西安事变旧址的保护利用,研究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和演变,为红色旅游提供提前引导控制,深度阐释文物本体独特历史文化内涵与整体布局特色。2022年,我馆正式启动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两处旧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5月12日,项目资金下达,项目进入政府采购手续,10月8日,我馆与乙方正式签订《西安事变旧址之张学良公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保护规划编制项目合同》。截止目前,项目正在有序进行中。七、积极开展业务活动,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年内,组织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参加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年《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开发分享会(第一期)》、“全国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线上培训班”等线上培训、讲座;参加市文物局举办的太平遗址考古现场、沣东考古基地、隋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线下考察活动;参加局博物馆处举办的“馆库藏文物管理”和“临时展览备案”等业务培训。八、严格执行预算,支付进度达标。年初,财务人员参加了2021年度市文物局组织的年度财务决算会议,全面梳理了当年财务工作,按时完成2021年度财务决算编报工作,完成2023年预算编报工作,制定了《西安事变纪念馆公务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方面,全年共办理《西安事变旧址之张学良将军公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保护规划编制》项目、《保安管理服务项目》、《物业(保洁)服务项目》、《西安事变纪念馆图书资料管理系统项目》等各类政府采购项目手续10次,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给单位采购办公设备15台套;完成法人印鉴变更、人员工资台帐系统使用、住房货币化补贴申报、非税收入票据年审等工作,确保了我馆资金管理、使用合法合规,全年资金使用进度达标。九、精心组织,接待有序。圆满完成了中国民主同盟、西安市人大、西安市政协、延安市政协、黑龙江文旅厅、泉州市鲤城区政协、宝鸡市纪委监委等单位以及团体的参观讲解接待工作。十、配合媒体,做好宣传。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我馆先后配合陕西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访谈、采访;配合西安市对外联络办公室拍摄有关历史纪录片。十一、官网官微,多元展示。2022年,我馆利用官方微信以及官网推送各类信息百余条,内容丰富,涵盖社教活动预告、开展情况、临展信息、旧址及馆藏文物、相关历史人物介绍、馆内日常工作动态、观众留言节选推送、馆区四季景致介绍、疫情防控等,使社会公众能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纪念馆。十二、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生平展览改造提升工作。2021年10月,“西安事变旧址展示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审批后,我馆立即申报了2022年度省级文保资金,至今未批。3月,邀请了4家单位进行概念设计。4月,经过概念设计汇报,确定由陕西宝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化设计。5月,组织召开了陈列大纲专家评审会。目前,设计公司正在进行张、杨两馆的空间及版式稿设计工作,并邀请西安外国语大学专业教授进行英文翻译,待设计方案确定后将上报主管部门进一步审核。同时,《西安事变旧址展示-张学良公馆旧址》展陈设计项目和《西安事变旧址展示-杨虎城止园别墅旧址》展示设计项目申报2023年度市级文保经费。十三、反思与展望2022年在盘点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工作理念还没有及时更新,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业务研究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众教育工作还需要适应新的形势与要求;我们的博物馆管理能力还需要下大力气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重视老中青梯队建设;游客服务设施还需要更加专业化、人性化;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等等,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2023年,我馆将上下齐心,积极谋划、合力做事,以提升基本陈列、举办精品临时展览、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等具体工作为抓手,以在新形势下做好公众教育工作为目标,进一步明确责任,不断提升我馆学术研究能力,创新公众教育模式,提高公众服务质量,稳步推进纪念馆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获奖:1、“西安市爱国拥军单位”西安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西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西安市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市双拥办发【2022】4号)2、“党员先锋岗”中共西安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市直机工通【2022】128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