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体系管理、培训及服务。 | |
住所 | 周至县二曲街道农商街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魏斌 | |
开办资金 | 21.9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周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1万元 | 2.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周至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本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各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都由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制度明朗。一、开展具体业务工作。(一)扎实开展市级粮食主产区县绿色示范区创建项目工作,在尚村镇临川寺村和晋水社区创建小麦、玉米绿色示范区4个,实施面积80000亩,包括百亩示范园4个,实施面积446.0亩,通过一年的努力,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521.9公斤,较全县大田平均亩产418.4公斤,增产103.5公斤,增幅19.8%;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601.6公斤,较全县大田平均亩产361.2公斤,增产240.4公斤,增幅66.6%。(二)全力做好全县粮油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我单位依托市级粮食主产区绿色示范区项目,扎实开展粮油作物的农情调查和技术指导,全年累计技术指导38次,技术咨询服务20余次。为粮油作物的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积极落实退林还耕工作。按照《周至县耕地“非粮化”平稳有序退出稳定粮食面积工作方案》和《关于2022年开展退林还耕稳定粮食产能试点工作的通知》,我站广泛宣传,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响应政策,在终南镇一带退林还耕效果良好。(四)扎实开展夏玉米增密度提单产“5335”技术试验示范。我站在尚村镇示范点开展“5335”技术试验,品种为陕单650.播量为5800粒,经过理论测算,增产效果显著,为玉米增产奠定理论了基础。(五)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根据农情定期开展科技大培训,全面完成粮食类、果业类培训903人次。(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结合日常工作和农情监测情况,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在社区服务中,主动当担,积极作为,起早贪黑配合社区做好疫情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七)立足本职工作、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好小区、社区、火车站等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粮食绿色示范区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科学种田的意识,提升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藏粮于技,使种粮大户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在今年的全市小麦观摩评比中,小水屯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612.5公斤,较全县大田(418.4公斤)亩增产194.0公斤,增幅46.4%;在全市玉米观摩评比中,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653.5公斤,较全县大田亩增产292.3公斤,增幅80.9%。小水屯小麦百亩示范园荣获“全市优秀示范点”,称号,受到领导专家同行的一致肯定。(二)我站依托市级粮食主产区绿色示范区项目,扎实开展粮油作物的农情调查和技术指导,通过技术指导大田小麦、玉米均较去年有所增长,实现了粮食增产。(三)结合我县退林还耕稳定粮食产能试点补助政策,我站积极宣传动员群众进行退林还耕,鼓励低效益残次林和非适生区果树退出发展,提高我县粮食种植面积,完成我县粮食生产任务。(四)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我站扎实开展“5335”技术试验示范,经过试验测产结果亩成穗5015穗,穗粒数525.4,理论产量895.9公斤,85折合实产761.5公斤,试验示范效果显著。(五)我站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做好产业技术指导,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意识,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六)结合日常业务工作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技术骨干做好冷空气、连阴雨、高温、干旱、强降水等灾难性天气的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为最大程度减少全县种植农户的损失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及时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为服务我县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单位人员全员奔赴一线,全面完成了驻站(西安火车站)、驻村(竹峪镇岭梅村)、及板房子疫情防控督导工作,用实际行动体现农业人的担当和责任,为广大人民群众筑起远离病毒的坚强堡垒。三、目前存在问题。(一)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比重较大,自然气候条件的反常,严重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使农业减收风险加大。(二)示范区部分地块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农民多为老弱残疾者,给技术推广带来一定的难度,影响了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质量。(三)农技推广等农业科技知识更新掌握欠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更好地奉献服务于“三农”工作。四、改进措施。(一)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完善项目区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二)以保障粮食安全发展为主责,继续加强农技服务力度;抓好示范区的样板示范辐射作用,以此来带动全县粮食生产。五、2023年工作计划。成绩是即往开来的动力,为了全面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站的工作思路如下:一是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及业务学习,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二是服务全县粮食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三是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继续加大农业培训力度,加快科技进入农业步伐。五是加大农技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实验、示范推广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度被西安市农业农村局评为“全市农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度被西安市农技推广中心评为“全市小麦百亩示范园优秀示范点”。2022年被中共周至县委周至县人民政府评为“2022年度县级文明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