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鄠邑区图书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存借阅图书资料,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图书/文献/报刊)采编与储藏;图书资料借阅;相关技术研究、学术交流;知识培训、社会教育及相关服务。 | |
住所 | 人民路南段西安市鄠邑区文化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张杰 | |
开办资金 | 158.7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鄠邑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1.65万元 | 125.4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疫情防控,有序免费开放2022年,结合疫情防控要求,馆内公共区域定期消毒、通风,借还文献严格消毒,为读者提供安全阅读环境。在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常态化开放的情况下,抽调人员参与两个社区值守480多人次,参与剧院核酸检测点全员核酸90多次230多人次。1-3月和10-12月闭馆、4-10月上旬基本正常免费开放,接待进馆读者11.4万人次,外借纸质文献3.1万册次;数字图书馆24小时提供服务,全年发布信息452条,网站和微信平台点阅量24.64万次。(二)做好回溯建库,加强文献保护新增纸质文献1200册,累计馆藏19.5万册。向社会各界人士、单位征集和接收捐赠珍贵地方文献128种439册,价值53913.2元,参考咨询接待到馆及线上服务读者9613次,在2022年省图书馆参考咨询部联盟联合参考咨询成员馆原文传递信息9327条,位列全省第4名。(三)创新服务形式,丰富阅读推广全年开展培训、讲座、展览、“线上+线下”等阅读推广活动271场次,参与26万人次。1.丰富春节活动,活跃群众文化2022年春节因疫情闭馆,以线上活动为主,先后举办“2022跨年大挑战”、“春联对对碰”、“优秀读物推荐”、等线上活动47场次,参与4.2万人次。2.丰富活动载体,推动全民阅读按照第十六届西安市“全民读书月”活动安排,“线下+线上”相结合,开展“答题阅世界·争做读书达人”、“名家名篇猜猜猜”等阅读推广活动36场次,累计参与6.8万人次。3.加强暑期开放,丰富阅读活动暑假是图书馆业务高峰期,两个月接待进馆读者4万多人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30多场次。4.落实上级要求,开展阅读文化节围绕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分别开展了:第六季“阅读节里有诗意,三秦无处不飞花”网络诗词大会系列活动3项;开展“名家笔下的陕西文化旅游名篇佳作”征集活动等线上活动20多场次,参与公众1万多人次;以“进校园”形式,开展第八届鄠邑区“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海选活动,进行10场,参与遴选学生近万人。5.坚持品牌活动,提升鄠邑影响顺利完成第七届鄠邑区“故事大王”活动,决赛暨颁奖典礼于2022年7月5日在文化中心开展,分比赛区和等候区,采取线下比赛线上直播,在线浏览量13.61万人次。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搜狐网、文旅陕西、陕西文化信息网、鄠邑融媒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宣传报道。第八届鄠邑区“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今年9月正式启动,共有15所学校报名参与,1.15万学生参与遴选。9月28日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启动之日在人民路小学拉开帷幕,已同10个学校合作举办海选10场次。“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被鄠邑区社区教育办公室评为“鄠邑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6.加强线上服务,鼓励有奖阅读发挥数字图书馆线上服务优势,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针对春节、科技之春、全民读书月、传统节日、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等重点阶段,加大线上阅读推广力度,累计参与8万多人次。7.推进分馆建设,提升基层服务以评估定级和创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在西安图书馆的支持下,在文化科的牵头下,分别走访各街办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村,总分馆系统已开通拟建分馆8家。7月1日孝义书院分馆授牌仪式在甘亭街道孝义坊村举行文旅局、街办主管领导参加授牌仪式。场地由村提供,管理员由村上志愿者担任,文献由刘瑞琦教授和村上提供6000册,图书馆出资对3000余册文献进行编目加工,该分馆是公共图书馆和个人捐赠图书共建分馆的首例,是推动总分馆制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探索性尝试。8.加强共建共享,新增文献专区6月30日图书馆新设“地情资料专区”,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捐赠《西安市志》、《西安年鉴》、《西安通史》、部分区县志、年鉴等珍贵文献58种110册,价值19465元,丰富了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资源,满足了读者地情资料查阅需求。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国家级:2022年1月被中宣部、文旅部、新闻出版总局评为“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2.市级:2022年4月被评为2021年度阅读推广先进集体;2022年6月“分享读书”短视频征集及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获得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3.局级:2022年3月被评为2021年度目标责任考评优秀等次。三、存在问题1.“城市书房”运营问题。区文旅局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对瑛煌、农展馆进行装修、购买自助设备,基本完成2-3个年度任务,“城市书房”运营、人员等经费保障如果不纳入财政预算,后期的管理、维护、运营、人员等问题仅靠图书馆无法承担。2.高质量发展经费及人员问题。《西安市鄠邑区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少于30人”标准,目前图书馆在编在岗24人(含保洁1人),15人为政府购买服务人员,月工资低于社会最低工资标准,与高质量发展任务反差较大;全区人均藏书不足1册,人均购书经费0.43元,与创建最低1元标准差距较大。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保障问题。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及评估定级均要求推动总分馆制建设,我区总分馆建设存在:人、财、物没有实现统一管理;总分馆制业务能力、协调水平、经费保障、人员配置严重不足;街办、村(社区)加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性不高;基层图书室管理人员不到位;共建共享已经建成的分馆和服务点,因后续经费保障和人员管理不到位等现实问题,要实现100%覆盖,急需完善运行管理机制,落实人、财、物保障。四、整改措施1.申请经费保障,增加购书经费。创建工作和评估定级均有详细的考核指标,申请购书经费,尽快新增文献,达标人均1元和新增0.01册以上。尽快推进总分馆制建设,政府统一招标,将基层分馆图书进行数据加工,确保验收达标的同时,可以增加文献数量。2.增加开放经费,政府购买服务。图书馆在2013年新馆由于在编人员不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增加服务人员,确保了前几年正常开放,现需延长开放时间达到每周60小时以上,需增加人员数量或增加钟点工,实行倒班制。3.共建基层分馆,完善运行机制。创建工作将任务分解到街办,要实现通借通还,形成“区级图书馆—街办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中心”的垂直纵向管理网络体系,必须要同图书馆系统对接,区图书馆以前建的分馆,因经费没有保障,运行不尽人意,现在要实现100%覆盖,急需完善运行管理机制,落实人、财、物保障。图书馆积极同市图书馆对接,尽快开通拟建分馆(街办、村、社区)系统端口。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职能工作1.做好免费开放工作。2.做好回溯建库、文献保护工作。3.开展第十七届西安市“全民读书月”活动。4.开展第十一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活动。5.开展鄠邑区“故事大王”活动及“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两个品牌活动。(二)重点工作1.完成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迎检工作。2.努力完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图书馆承担的各项指标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