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鄠邑区> 西安市鄠邑区融媒体中心(西安市鄠邑区广播电视台)

西安市鄠邑区融媒体中心(西安市鄠邑区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 2023-06-06 17:52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融媒体中心(西安市鄠邑区广播电视台)
宗旨和业务范围 整合媒体资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积极开展内外宣传。
住所 西安市鄠邑区东大街22号
法定代表人 张晴
开办资金 193.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西安市鄠邑区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4.91万元 93.7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照报送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坚持内容为王唱响服务发展主旋律1.正确引导重内宣,围绕大局做文章。按照“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建设总目标,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作风建设等重点工作,坚持融合策划,做深做强主题宣传报道,奋力谱写鄠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围绕“立足基层、服务百姓”定位,突出亲民、互动,做强民生栏目。2.保质冲量强外宣,提升美誉树形象。今年我中心精心谋划,创作出一批质量优、社会反响好、思想性艺术性强的外宣作品,为我区建设“诗画鄠邑品质新区”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3.公益宣传常态化,丰富多彩效果好。在秦岭保护、疫情防控、创建文明城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治宣传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各个方面加大公益宣传。(二)推进媒体融合坚持与时俱进求实效1.有序启动完善提升鄠邑融媒技术设备,申请启动完善提升鄠邑融媒技术设备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区级融媒体中心典范项目,区财政局已将该项目资金纳入2022年预算并划拨到位,技术设备已陆续到位,待设备完全到位后进行安装调试。2.依靠科技力量,创新媒体运营模式,搭建全市首家纪录小康工程展示平台,完成《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个许可证申办工作,策划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片,搞好生产运营,开展了“鄠邑区十大设施农业园区评选活动”、第16届中国鄠邑设施瓜果大会、第38个教师节等系列宣传活动,在丰富节目内容的同时创新了运营模式。3、全媒体齐头并进,彰显主流舆论影响力,不断提升重大活动直播影响力,全媒体宣传有力有效。(三)疫情防控工作常抓不懈1.多媒体联合发声,打好疫情防控宣传主动仗,及时转载各级权威消息,发布市、区防控指挥部的工作要求、防控举措,进一步扩大疫情防控宣传的覆盖面和宣传效果,引导公众科学应对疫情;开设专栏,及时把疫情防控政策信息传递给全区广大群众,及时报道全区上下、各行各业众志成城、齐心战疫的工作成绩以及在抗击疫情中的感人事迹。2.克服困难下沉基层,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积极响应区委组织部关于千名党员干部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抽调15名党员干部下沉到3个小区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好进出人员扫码、登记工作,详实统计住户信息,及时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帮助住户采买食材、药品等,配合社区管理人员守住社区防疫阵地。(四)时刻绷紧安全弦警钟长鸣无事故制定每日巡检制度,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障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播出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定时对机房内进行打扫清理,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在重要保障期间,加强安全播出防控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消防安全工作检查,加强值班人员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做好日常巡查,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在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成立了融媒体中心党支部,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发挥服务保障,鼓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及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意识形态等方面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引导党员职工在中心工作中积极投入、担当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我中心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勤政廉洁。凡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都经领导班子会集体研究决定,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强作风提素质,以培养“全媒体”记者为目标,定期召开“审片会”,对各部室制作的节目从策划、文字、摄像、制作等方面进行研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我中心将原有制度进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规范,持续推进“六型干部”整治及作风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提升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播发电视新闻1600余条,编排《鄠邑视野》刊物48期、《诗画鄠邑》专刊12期。播出公益广告45000余条,宣传标语24000余屏次,制作播出公告70余期,播出电视剧1100余集。《我的鄠邑我的城》《魅力鄠邑》栏目共播出人文、旅游、美食等方面节目42期,拍摄制作三八系列宣传片18个。在中省市媒体发稿300多篇,转载刊发1000多频次,采写的《陕西鄠邑:葡萄上市》在央视新闻播出,累计在各平台浏览量达100多万;《新农人为户县葡萄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新华网浏览量达303万,《寻梦桃花缘西安鄠邑邀您欣赏绝美桃红海洋》在新华网浏览量161万;《忙罢艺术节助力西安鄠邑乡村振兴》在新华网浏览量144万。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人民号、群众新闻客户端、原点新闻等中省市平台推送各类信息920条。积极对接省市学习组,于10月14日在学习强国上开通学习强国鄠邑融媒号,推送各类宣传资讯信息343条,其中3条被总平台录用,最高点计量378万。2022年我们先后进行现场直播12次,其中2022西安鄠邑首届麦浪音乐节、2022第四届关中忙罢艺术节暨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纪念晚会 、关中忙罢艺术节、鄠邑瓜果飘香季等大型活动,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感受不一样的关中端午民俗”直播当日观看人数达69.4万人次,“西户铁路开通首日体验”直播观看人数达9万人次,“鄠邑区第四届关中忙罢艺术节新闻发布会”直播点击量4.8万次,“春风送温暖就业送真情”网络直播招聘会现场点击量达4万次。爱鄠邑APP平台推送各类宣传资讯信息2586条,微信公众号刊发各类新闻报道1600余条,今日头条播发各类新闻700余条。抖音号、视频号、快手等平台发布短视频1400余条,总浏览量达5亿余次。今年7月开设的《早安鄠邑》短视频栏目,受众面广、区域影响力大,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及好评,截止目前,已发布短视频百余期,转发点赞上万余次,浏览量累计超100万。区融媒体中心13件作品荣获2021年度西安广播电视奖品,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10件;荣获区委宣传部颁发的新闻宣传创新项目奖;荣获我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三、存在问题1.融媒体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地域限制,播发平台多,新闻题材少,内容存在同质化问题。另外,一些专版、专栏或专题新闻因时间紧、任务重,存在深度报道不深、系列报道不多、评论观点不新颖等问题,高质量的融媒体产品还不够多,需要进一步提升。2.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充实,当前现有采、编、播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仍普遍偏低,全媒体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仍严重短缺。尤其是目前急需的优秀全媒体记者、高端技术人才明显不足,难以满足融媒体时代发展需求。四、整改措施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宣传工作方法,深挖新闻题材,加强深度报道、系列报告力度,进一步提升融媒体产品质量。扩大充实融媒体人才队伍,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全力打造一支全媒体高端技术人才队伍,满足融媒体新时代发展需求。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以抓好新闻为本为总基调,做优主业提升公信力1.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宣传工作手法。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全方位挖掘和展示我区发展的新亮点和新成就,从鄠邑人文、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树立“诗画鄠邑、品质新区”的崭新形象。结合传播力分析反馈,优化节目编排,做优品牌栏目,策划新型栏目,进一步提升新闻主频道的收视率。借助融媒体资源优势,立足内宣,发力外宣。继续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策划专题性舆论监督栏目,推出系列性监督报道。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外联作用,盯紧选题,主动报题,加大向上推送力度。2.品牌活动深度挖潜,宣传营销两手抓。以融媒协作的思路开展新闻类、人物类、节日类、创收类活动。重点打造在全区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既提高新闻频道的影响力,又能结合营销,实现经营创收。突出公益主题元素,把公益做成温暖季、清凉季、关爱季多个系列,提升媒体公信力。以新媒体思维做好“两微一端”中的移动客户端“爱鄠邑”手机APP,加强“服务”“互动”板块的应用,增强互动性,提升用户粘性。(二)用技术和人才做支撑,强化融合发展源动力1.技术发力提供保障,创新手段促进融合。持续稳妥推进融媒体平台建设。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全面实现新闻采编播流程重构再造,做到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完善提升鄠邑融媒技术设备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区级融媒体中心典范项目。加强媒体技术类培训,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做好技术保障工作,提前预案,定期演练,确保安全播出零事故。2.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增强舆论引导创造力。探索人才成长机制、人才梯队建设、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和薪酬体制,激发职工干事创业活力,凝聚队伍力量。开展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新系统使用能力和运维保障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