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劳动能力提供鉴定保障。劳动能力鉴定、伤残鉴定·鉴定专家库建设与管理。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28A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厦 | |
法定代表人 | 康维铭 | |
开办资金 | 6.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1万元 | 7.25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西安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西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坚持“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深化“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劳动能力鉴定“只跑一次”试点工作得到赵一德书记批示肯定。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全年共组织现场鉴定99次。其中,病残鉴定14次,伤残鉴定57次,视频鉴定20次,上门鉴定8次。鉴定人数共计7114人。其中,病残355人,伤残4039人,护理等级33人,辅助器具配置1517人,停工留薪期确认或延长1020人,工伤直接导致疾病及工伤复发87人,康复审批60人,工亡遗属鉴定3人。取得社会效益(一)规范病退鉴定工作,防控基金风险。我局联合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病或非因工致残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通知》。协调市卫健委,确定市中心医院等三家医疗机构作为辅助检查医院。同时,制定《因病或非因工致残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实施方案》,落实现场鉴定和辅助检查,理顺专家鉴定流程,进一步规范病退鉴定工作,预防基金风险。(二)试点骨科简易程序,实现办事群众“只跑一次”。3月,中心联合西安仲德骨科医院试点劳动能力鉴定“只跑一次”。将现场鉴定从政府的办公楼搬到了医院,从简单的骨科伤残职工着手,依托医院仪器、场地和医护力量,合并辅助检查和现场鉴定环节。结合网上申请、结论书邮寄措施,实现了用人单位不跑路、职工“只跑一次”就完成鉴定。鉴定周期缩短至5到10个工作日,与国家规定的60日相比提速达70%以上。此项工作得到赵一德书记和吕来升常务副市长批示肯定。(三)开展劳动能力鉴定专项行动,提升管理水平。按照省人社厅工作要求,我市开展了为期3个月,以自查自纠为主的劳动能力鉴定专项行动,市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为顺利开展行动,市人社局印发《西安市劳动能力鉴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方法步骤及具体工作要求。通过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深入剖析,能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行立改的,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从而进一步提升西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质量。(四)组织召开专家培训会暨疑难案例研讨会。为进一步加强劳动能力鉴定专家队伍建设,提升鉴定工作质量,我局组织召开了劳动能力鉴定专家聘任培训会。向33名劳动能力鉴定专家颁发了聘书,专家代表进行了交流培训。通过培训,专家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力量起到积极作用。(五)修订《劳动能力鉴定信息化建设方案》。明确2022年,完成“互联网+工伤”系统测试并投入使用。2023年,逐步合并并行系统,实现政务系统一体化。2024年,实现全部劳动能力鉴定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全流程网办。最终达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六)收集整理疑难案例,形成2022年度指导案例。为解决实际问题,细化统一鉴定标准,中心充分调动医疗专家积极性,对2022年日常典型疑难案例进行分析研讨,最终选取其中21例作为本年度指导案例,编印《2022年度劳动能力鉴定指导案例汇编》。(七)梳理法规政策,更新办事指南。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针对工伤直接导致疾病鉴定、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及辅助器具审批等业务,及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梳理政策规定,结合工作实际,重新设计鉴定表格,更新办事指南及表格下载方式,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八)开展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及人员调研。为进一步规范鉴定工作,强化我市劳动能力鉴定管理机制,防控社会保险基金风险,我们对深圳、南京、杭州等副省级城市,以及北京、重庆等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设置及工作人员配备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梳理我市鉴定机构及工作人员配备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先进地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设置及工作人员配备的建议。(九)继续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党建和业务相融合。一是继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开展2021年度组织生活会及作风建设专题组织生活会,严格谈心谈话及民主评议党员。三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相关规定,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四是联合局乡村振兴工作队,开展“爱心义诊到乡村,贴心服务暖民心”义诊活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理念与医疗义诊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五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制作活动展板,丰富党内生活。三、存在问题一是鉴定业务人员配备不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代管西咸新区、原省级鉴定事务下放等,致使鉴定人数快速增加,业务人员不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二是信息化水平较低,未实现数据共享。目前,劳动能力鉴定依靠“掌上办事”小程序,仅实现了高频事项网上申请,与办事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养老、工伤、经办、鉴定等部门之间数据不能互通共享。四、下一步打算一是积极应对鉴定人数快速增长实际,申请增加人员编制,争取财政经费支持,优化机构岗位设置,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加强风险防控。二是联合市中心医院,扩大劳动能力鉴定“只跑一次”试点范围,针对部分伤情复杂的伤残鉴定,创新鉴定流程,让职工“只跑一次”就完成鉴定。三是组织劳动能力鉴定疑难案例研讨会暨专家培训会,研讨疑难案例,解决实际问题,就病退鉴定流程进行专题培训。四是组织专家收集整理疑难典型案例,编印《2023年度劳动能力鉴定指导案例汇编》。五是继续推进劳动能力鉴定信息化建设,做好新旧系统过渡衔接。2023年2月21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12月获评市直机关“五星级党支部”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