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燃气供热服务中心

西安市燃气供热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6-06 15:26
单位名称 西安市燃气供热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城市燃气供热安全提供监督保障。市内燃气、供热、燃气器具行业监督管理、宣传教育、信息交流、技术性服务、业务培训等
住所 西安市莲湖区八佳路8号
法定代表人 谭兵
开办资金 50.6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42万元 36.3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出现违法违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及取得的社会效益(一)燃气管理工作2022年度,我中心开展对区县、开发区燃气管理部门及燃气企业检查276次。在检查过程中完成对全市22个区县、西咸新区及开发区燃气管理部门,13家管道燃气企业4轮次全覆盖抽查督导。期间抽查天然气加气站90个、液化气站20个、液化气供应点18个、燃气工商餐饮用户54个。审核登记燃气器具品牌350个。共处理燃气12345工单及舆情件34个。主要工作有:1、圆满完成我市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累计排查整治燃气安全隐患51049处,其中重大安全隐患1处。燃气企业入户安检商业用户数88402户,已完成四轮次安检;全市燃气管理部门开展燃气安全执法检查6226次,执法检查处罚次数70次,处罚金额50.03万元,打击违规供应气源企业22个;查处餐饮经营场所使用不合格燃气具307家,未安装燃气报警器344家;组织开展督导检查1163次,通报102次,开展约谈296次,开展警示教育372次;全市应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的39587家餐饮场所(其中天然气19141家、液化气20446家)全部安装到位,完成率达100%。2、液化气乱象专项整治效果显著我中心自2022年4月开始对我市液化气行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期间通过10余次明察暗访,下发《液化气通报》7次,限期整改液化气企业4家,移交属地区县燃气管理部门处罚5家,共计14万元。专项整治结束后,我中心又组织了多次“回头看”工作,确保整治见长效,成果不反弹,有力保障了我市液化气用气安全。3、落实“五项制度”护航燃气安全我中心在日常燃气管理工作中,梳理归纳,摸索并制定“五项制度”工作模式,为燃气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区域燃气安全整治推进会制度。二是燃气安全排查督办单制度。三是区县交叉检查制度。四是液化气专项整治制度。五是器具登记制度。(二)供热管理工作2022年度,我中心共组织开展供热检查116次,处理12345市民热线投诉1353件,办结率100%,入户测温384户。主要工作如下:1、“冬病夏治”工作如期完成一是对上采暖期出现问题的小区进行摸排,并督促各区县开发区供热管理部门监督供热企业进行整改,对供热问题逐个销号,共摸排问题31个,并全部整改完成。二是对督促各集中供热企业做好上采暖期温度不达标用户的退费工作。三是开展集中供热市场满意度调研,组织供热企业通过拨打电话、发放意见表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意愿,经统计,市民满意率为98.6%。2、认真开展供热考核工作对各市级发证的13家集中供热企业供热质量、供热服务、安全管理、供应保障开展2轮次的检查考核,并进行打分,考核分数作为发放供热企业奖补资金的重要依据,本采暖期已开展1轮次考核。我中心采取会议汇报、查阅资料等形式对照《考核打分表》逐项开展考核工作,确保考核分数客观真实有效。3、12345市民热线供热专业座席派驻制度效果显著采暖期前,我中心主动与12345市民热线办公室沟通,安排一名业务熟练、沟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驻派12345市民热线办公室专业坐席,协调供热投诉转派工作。(三)宣传教育工作1、如期完成燃气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本年度共组织燃气从业人员培训班40期,其中天然气公司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29期,液化石油气培训班3期,加气站培训班3期,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工培训班5期,共计培训4725人,考核合格4665人并发放从业证书。同时,制定了燃气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方案,建立了继续教育报名、学习、考试系统,开展了上年度培训合格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本年度参加继续教育人员共计969人。2、我市天然气企业高峰论坛顺利举办我中心于4月底在秦华燃气集团培训教育基地,组织召开了为期3天的“西安市天然气企业高峰论坛暨企业负责人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现场观摩、交流讨论、党性教育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各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心和业务素养,促进了行业技术交流水平。3、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为加强行业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燃气、供热安全意识和使用常识,本年度共制作美篇共计20篇,各类宣传培训视频13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60篇,同时按照局宣教处要求,组织单位职工转发链接45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四)工程质监工作1、做好燃气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本年共完成各类燃气、热力工程质量监督申报量1350项,完成燃气热力工程质量监督备案量1375项。同时,督导检查各区县燃气质监工作,实地开展检查验收工程项目9次。2、完成燃气工程质监培训教材编写工作为提高燃气工程施工单位从业人员理论素养及业务水平,提升燃气工程质量,确保燃气工程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我中心在原有燃气培训教材的基础上又对《城镇燃气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城镇燃气工程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燃气工程质监书籍完成了编写工作,为下一步燃气工程施工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奠定基础。(五)其他工作一是顺利完成新办公用房的装修及单位搬迁工作,改善了职工工作环境。二是与环科院共用食堂,解决了我中心长久以来没有食堂,职工反应强烈的吃饭问题。三是报废1辆年久老化、故障频发的公务车辆,并按照局文件要求更新公车1辆,确保我中心出勤任务顺利开展,缓解了用车难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一是我中心信息化人才及部门缺失。因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燃热指挥中心在我中心会议室设置,且在全国实行城市管理数字化变革的背景下,我中心暂无信息技术方面人才及部门,难以充分发挥综管服务平台作用,后期使用及维护较为困难。二是公务用车编制极为紧张。近年来,我中心业务工作量急剧增加,目前仅有的2辆公车无法保障日益增加的出勤保障任务,严重限制我中心外出检查任务,造成燃气供热检查频次及效率低下,制约业务工作顺利开展。下一步展望(一)加强单位信息化建设,优化队伍结构一是配合市城管局做好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大屏幕安装、视频会议设备安装等工作,确保项目如期竣工,及早落地投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为切实发挥好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作用,充分利用新技术和平台优势,做好后期使用和维护工作,我中心拟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优化单位部门设置,增加“信息技术科”,同时扩增人员编制,为我市燃气供热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改革提供人员技术保障。(二)优化安全管理措施,形成隐患免疫屏障燃气方面:一是优化推进不合格连接软管及燃器具更换措施。采取区域试点方式,协调燃气企业、区县燃气管理部门、燃气器具安装维修企业,逐一排查燃气安全隐患,大幅度提高不合格连接软管及燃气具更换率。二是充分用好燃气管理“五项制度”。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总结、制定制度措施,创新管理理念,使燃气管理工作模块化、规范化,提升管理水平。供热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好市城管局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计划搭建供热用户终端室温采集系统,实时掌握用户家中室温情况,为下一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加强与局机关处室、局法制部门沟通,采取座谈会、赴企业等形式,就当前集中供热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等进行交流研讨,争取邀请市人大有关部门到会指导。(三)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强化管理提升服务一是组织燃气燃烧器具工作调研交流学习活动。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案例显示,终端燃气设施选择、使用不当是造成燃气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对燃气燃烧器具行业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将能很好地减少燃气安全隐患的发生。加强同外界交流学习的同时,提升本市燃气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二是组织召开燃气供热行业专业技术推广交流会。依托企业先进技术,组织区县燃气供热管理部门、燃气供热企业集中学习,努力通过技防手段提高人民群众用气用暖安全。三是组织召开第二届燃气企业高峰论坛及第一届供热企业高峰论坛。结合我市燃气供热企业众多、安全管理水平及新技术应用参差不齐、企业之间因沟通不当产生经营分歧问题等情况,通过企业高峰论坛的形式,搭建沟通平台,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提升我市燃气供热企业总体管理水平及竞争力。四是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区县燃气供热管理部门、燃气供热企业前往省内各地市、国内大城市开展考察调研。主要针对燃气供热安全管理、服务质量提升、新技术应用、数字化监管平台使用、电厂余热使用等先进经验进行交流学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