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中共渭南高新区工委党群工作部

中共渭南高新区工委党群工作部

发布时间: 2023-06-05 16:08
单位名称 中共渭南高新区工委党群工作部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高新区建设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全区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宣传、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业务管理。
住所 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崇业路16号
法定代表人 亢鹏
开办资金 199.4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中共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6万元 4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党群工作部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组宣工作路线,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紧紧围绕区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干部、党建、考核、人才、宣传各项重点任务,组织优势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一、工作开展情况举旗铸魂,理论武装再走深。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全年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12次,成员平均每人交流发言4次以上,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2篇以上,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平均开展集体学习11次以上。组建区党工委理论宣讲团,累计开展宣讲活动69场次,覆盖5000余人次。二是深化理论指导实践。举办专题培训和高新大讲堂7期,累计培训700余人次。截止年底,县处级领导干部调训6人、科级领导干部调训7人,陕西干部网络学院在库干部人均学时120.72学时。三是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书记累计讲党课26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3300余人次,拍摄党课视频23部。组建党员宣讲团进小区、进企业开展巡回宣讲9次,全区1500余名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参加。突出实绩,干部队伍增活力。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改革初步意见,分类建立人员信息台账,实时动态更新。梳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接市级部门争取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二是锤炼干部过硬能力。制定《渭南高新区鼓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若干措施》,细化8方面25条具体措施,选派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61名市派和32名区派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及1000余名干部职工到疫情防控一线锻炼。抽调10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同志参与搬迁安置、防范化解房地产项目烂尾风险、自建房排查等工作。三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调整任免干部11名,完成3批12人试用期满正式任职考察。开展2批次紧缺学科教师选调,完成全市教师招聘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资格审查审查,共选调教师19名,招聘教师19名,招聘医生2名。夯基垒台,筑牢堡垒固根本。一是凝聚党建合力,引领共促乡村振兴。做好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对5个重点村建立台账跟踪管理,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开展星级村党组织创建,评定区级星级村5个,市级五星级村1个。推广集体经济发展“村企联建”模式,全区15个村与19个企业结对子,实行“五联共建”。二是引领多元共治,打造城市党建新引擎。将全区小区村组、商铺楼宇等场所纳入网格管理范围,分层分级制作三级网格划分图,成立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设2个市级标杆党支部,选派19名社会各界代表担任街道社区“兼职委员”。三是强化党建引领,助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7家,开展“十送”进家门活动1次。4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获得市级“领军之星”荣誉称号,15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获得区级“领军之星、高新当先”荣誉称号,5家非公企业获得“四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打造“高新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3处,建立高新区“新连心·爱心驿站”12处。筑巢引凤,引才聚智助发展。一是精准引才,着重凸显“惠企效应”。制定《2022年重点企业人才引进计划》《渭南高新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引进各类人才414人。二是多元协同,有效激活创新内生动力。表彰区级人才31名,发放奖励31.5万元。推荐6名人才入选“第十批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2名人才入选市党代表、6名人才入选市政协委员,2名人才为省政协委员候选人。获批市级专家工作站1个。三是完善服务,推动人才生态全面优化。对中省市区87名人才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14.1万元。开展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津贴等6项人才政策兑现工作,共奖励1个平台、100人次,奖励共计约47万元。实施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政策,落实6名拔尖人才子女的入学问题。锚定目标,督导考核提效能。一是不断改进考核推动机制。采取“观摩晾晒+会议推进”的方式,召开2次重点工作观摩晾晒总结推进会。二是持续开展督导考核。常态化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及集中开工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考核。坚持重点项目周报送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十项重点工作”的考核力度。三是落实重点工作月通报制度。在党工委工作例会上就市考指标、“十项重点工作”、重点经济指标、重点项目建设及投融资工作等进展情况进行8次通报,发挥考核助力高质量发展作用。坚持导向,主动发声展形象。一是强化舆论宣传。全年对外发稿11981篇,其中市级以上媒体发布稿件2002篇。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开展联合检查4次、专项检查20次。二是拓展文明实践。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全市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劝导活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2个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1年度全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成功选树渭南标杆3名,选树市、区级新时代好少年17名,组织12家单位申创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三是抓好文化文艺。组织文化企业申报渭南市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重点文化产业企业和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利用农家书屋和图书阅览室等平台,依托文化讲堂、社区课堂等方式,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65场,引导全区干群坚定文化自信。二、社会效益情况一年来,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全区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平均开展集体学习11次以上,累计开展宣讲活动69场次,覆盖5000余人次。举办专题培训和高新大讲堂7期,累计培训700余人次。各级党组织书记累计讲党课26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3300余人次,拍摄党课视频23部。引进各类人才414人,发放奖励78.5万元。全年对外发稿11981篇,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65场。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部分培训班次开展不及时。受疫情影响,科级干部外出培训未能如期举办,影响了全区整体进度。二是人才招聘力度不足,招聘结果与高新区企业实际需求错位,企业普遍反映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改进措施:一是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举办1-3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二是修改完善高新区人才政策,制定更高效更符合区内实际的引才政策。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扎实推进网格化工作。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支部引领、网格管理、物业服务”的理念,形成以社区、物业公司、共驻共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模式。二是积极探索两新工作,激活新业态发展赋能。不断完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新连心▪爱心驿站”功能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再提升。三是打好对外宣传主动仗。围绕区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提高新闻宣传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对外形象。四是深化拓展文明实践,探索确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品牌,常态化开展各项文明实践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