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鄠邑区> 西安市鄠邑区农业培训中心(西安市鄠邑区农业机械化学校)

西安市鄠邑区农业培训中心(西安市鄠邑区农业机械化学校)

发布时间: 2023-06-04 14:18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农业培训中心(西安市鄠邑区农业机械化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现代农业知识培训服务。开展农民及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训;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及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高素质农民认定、申报、管理。
住所 西安市鄠邑区沣京路紫金大厦海丝村镇银行二楼
法定代表人 张存花
开办资金 8.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鄠邑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88万元 2.7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2年6月8日,办理了法人代表人由黄宗华变更为张存花;住所由西安市鄠邑区三鑫公司院内变更为西安市鄠邑区沣京路紫金大厦海丝村镇银行二楼;开办资金由6.39万元变更为8.9万元;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2年农业培训中心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200人。一年来,我们开展了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线上学习、现场观摩、交流实践、考核认定等活动,累计举办粮食、蔬菜、果业、畜牧等产业培训班54期,完成培训人数2195人次,全面完成了20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任务,为我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现已全面完成215名培育对象的结业笔试考核及论文答辩考核工作,对考核成绩合格的200名学员进行了资格认定及公示,并完成发证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涌现了一大批乡村人才,得到了社会认可。如“带动一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同兴西瓜种植带头人——温来宏,“践行初心造福乡梓”的跨界新农人——王勃、耿树森,“共享发展理念绿色生态养殖〞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贾康乐、刘航录,“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算富”的致富带头人——丁艳丽,“助力农机事业造福一方的农机手”——弋参军。同时,借助粮食产业发展“领头雁”——张象俊,草莓种植能手——张转利等等,他们都是我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带领人,更是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2022年4月26日,鄠邑区农业培训中心报送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案例“亲农爱农,服务基层,把党的惠农政策和农业科技传播到千家万户”荣获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入选案例。我区高素质农民学员丁艳利荣获2022年“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学员王卫锋荣获第四届农民丰收节技能大赛奖,邢正颖、弋江波分获西安市高素质农民演讲比赛二、三等奖。王康永、张象俊等荣获鄠邑区首届高素质农民产业论坛暨技能大赛一等奖。树立了鄠邑区金辉种植专业合作社、西安市鄠邑区双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两个高素质农民创建的合作社培育典型,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在《陕西日报》媒体刊播2篇综合性报道,在《西安新闻网》、西安广播电视台媒体刊播2篇综合性报道。2022年完成200人的培训任务,带动2000人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效益产值约500万元,为农民创收创就业做出重要贡献。三、存在问题在人事人才方面,农业培训中心编制过少,现有工作人员平均年龄52岁,人员结构层次不合理,尤其缺乏年轻的后备力量,业务工作很难开展,单位后继人员极度缺乏。业务上面存在问题主要有:(1)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创新意识和争先创优的观念不够强,培育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2)高素质农民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为周边群众传播知识、传授技能的动力不足,在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缺乏活力。整改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现将工作整改措施整理为以下三条:(1)为了便于开展农民及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训、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及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高素质农民认定、申报、管理等工作开展,建议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及体制设置,区农业培训中心应加挂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鄠邑分校牌子,增加编制到15人以上;(2)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引导和宣传,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建设平台,积极营造争当农村产业带头人的社会氛围,不断激发农民创业热情,进一步壮大农业技能人才队伍;(3)挖掘潜力,树立一批高素质农民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产业提质增效;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计划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人数200人,进行分类、分批开展培训,运用理论+技能的培训方法,按照产业需求进行培训,开展不少于20次的线下专业培训活动。2、继续深入“高素质农民上讲台”活动,让每位高素质农民带头学、谈体会,提高业务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真正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形成“教农民、农民教”的良性循环。3、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活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培养,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聚力赋能,结合农时及农民培训需求组织开展技能大赛活动,通过以赛促训、以赛练兵、以赛选才的形式,为培养和选拔高素质农民技能人才奠定基础。4、围绕产业建立田间学校,扩大高素质农民队伍。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学校,一个学校服务壮大一个产业,力争做到每个村民小组至少有一名高素质农民。5、培育服务管理型人才,持续围绕粮食、葡萄、畜牧等主导产业,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开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所需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农产品销售、加工、冷链物流、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体系培训,重点培育服务管理型人才。6、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种养加工等技能培训,重点培育种养大户、返乡创业人员等,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策划鄠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宣传工作,找准宣传点,持续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做好人才培育基础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市农培发[2022]1号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优秀单位2.农播[2022]18号高素质农民培育入选案例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