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鄠邑区>
西安市鄠邑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西安市鄠邑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
西安市鄠邑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西安市鄠邑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6-04 14:15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西安市鄠邑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和产权流转交易提供综合服务。为土地承包、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农村财务、农村经济统计、农经体系建设、农经政策宣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等提供服务。
住所
西安市鄠邑区人民路御苑新城5#楼10103号
法定代表人
王乾旭
开办资金
10.2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鄠邑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1.82万元
37.51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及培训工作。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个,评定区级示范合作社23个,推荐省级示范社4个、国家级示范社3个;认定家庭农场14个,评定区级示范家庭农场8个,推荐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种培训会、培训班8场次,520余人次。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工作。全区共开展343户农村宅基地审批工作,其中完成审批142户,正在进行审批201户,逐步实现了农村宅基地审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数字化管理工作,组织参加省市2期农村宅基地业务知识培训线上培训活动,累计培训240余人次。农村承包地管理及纠纷仲裁工作。持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变更纠错工作,接待群众咨询土地流转政策、经营权纠纷等内容,办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信访件6件,办理土地确权证变更与纠错108份,发放土地确权证1300余份。全面完成区、街办、村三级仲裁调解体系建设,成立了西安市鄠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仲裁委员会。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全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累计信息发布量26750条,成交量10000余宗,成交金额12000万余元;完成土地流转13宗,面积1532.56亩,流转金额1363.04万元。5.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举办了全区深化“三变”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中招商签约活动,共集中签约7个项目,签约金额2420万元;积极申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共征集各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37个。6.农经统计年报(半年报)工作。做好省市安排的产改报表填报及农经年报(半年报)和农民收入月报表的统计工作。7.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督促各街办完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对辖区内所有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就所在行政村开展区划匹配工作,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8.农村集体“三资”合同清理工作。统计、填报全区11个街办(景区管理局)经济合同统计表,对街办上报的合同由专班人员扫描上传至电脑,对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育建成30人的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为12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为全区60个示范合作社提供项目设计包装服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录入农民合作社项目库。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累计信息发布量26750条,成交量10000余宗,成交金额12000万余元;全年完成土地流转13宗,面积1532.56亩,流转金额1363.04万元。全区深化“三变”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中招商签约活动,签约7个项目,签约金额2420万元。三、存在问题1.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工作中还存在着按部就班的思想,工作缺乏超前意识,导致有时工作比较被动。2.村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部分村未能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容易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一些债权债务没有及时清理,财务报销制度不够规范,制约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四、整改措施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和服务型组织建设,理清工作思路,完善管理机制,培养实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指导各村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各街办加强对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强化监督。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加强业务培训,规范报账员任免程序,规范往来业务管理。进一步加强街办三资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工作职能,提升实操成效,促使运营中心正常运转。加强会计监督,提高各村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杜绝一切坐收坐支、违法违纪现象。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力度,建立完善政策扶持机制,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进一步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