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农机安全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机安全使用提供监理保障。辖区内农机安全生产服务工作;全市农机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宣传培训工作;指导全市农机机械牌证管理、驾驶员考核发证及农机年度检审验工作;参与配合全市重特大农机事故处理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 |
住所 | 渭南市华山大街51号 | |
法定代表人 | 严攀 | |
开办资金 | 10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2万元 | 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全市农机安全工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深入推进“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为主线,以“廉政风险管理防控”“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服务三农”为工作重点,织密织牢农机安全生产网,保障全市农机安全形势平稳有序。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安排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内容和要求;二是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层层签订全面从严治党目标责任书,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与业务工作同推进、同落实,全面细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三是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局党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会议决定,确保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真正体现集体意志。四是扎实开展廉政风险管理防控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廉政风险管理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位,梳理建立防控清单,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廉洁提醒、廉政教育,引导全站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防微杜渐、引以为戒,起到了统一思想、改进作风、警钟长鸣的积极作用。五是对标要求抓整改,转作风。结合“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要求,对全站工作作风、纪律开展自查,梳理建立问题台账,逐条落实整改;健全党员考核机制,即参加集体有记录、日常学习有笔记、网络学习有积分。同时邀请群众代表及党员相互之间,对每名党员学习及参加活动情况开展评比打分,并将评比结果作为评先争优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二)创新农机安全监管,强力推进“345”工作模式。针对机构改革后市县业务推进慢、协作不顺畅,人员分流变动较大,结构老化,专业人才欠缺等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市推广“345”农机安全工作模式。即3个重点(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4个不放松(任务落实、专项整治、风险防控、考核评价)、5个有(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整改、有提高),紧盯主责主业,从源头预防到农机生产全过程,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形成闭环管理,牢牢守住农机安全生产底线,一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三)源头管理为基础,保障农机安全。一是持续开展“送检下乡”。设立32个农机安全便民服务点开展年度检验工作,切实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累计检验农机27410台,新注册登记5799台。二是推进农机“亮尾工程”。鼓励和引导全市累计采购反光标识11.8万条,印制跨区地域标识1万份,安全警示标识1万条,反光背心3千件,实现参与跨区作业农业机械全覆盖,有效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在夜间行驶和作业期间事故发生率。三是开展“送考下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规范考试环节,实行“双人监考”、持证上岗,推行“县级监考、市级巡考”模式,多措并举规范农机驾驶考试工作,累计核发驾驶证1907本。四是全面开展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专项清查工作。从根本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有效消除农机安全隐患,全市共清查拖拉机19449台,联合收割机7182台。其中注销拖拉机4750台,联合收割机共计5224台;补检拖拉机5670台,联合收割机320台,报废拖拉机18台,报废联合收割机85台;办理拖拉机转移登记162台,联合收割机转移登记295台。(四)督查检查手段,防范农机事故。按照省市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春耕及两会期间”农机安全生产检查、“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盛会”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农机安全生产“百日行动”督导检查,对各级农机安全机构贯彻落实中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农机安全工作安排部署及开展情况,深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报废企业、农机大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等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列入《督办安全隐患台账》,排查的隐患下发《农机事故隐患整改指令书》,并明确责任和要求,立即落实整改,形成闭环管理。(五)宣传培训为保障,提高安全意识。结合各县地理环境,因地制宜,针对性开展农机安全培训,通过观看农机安全警示教育片、多媒体培训、新机具现场演示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切实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六)重要农时为重点,做好农机服务。按照市局统一安排部署,“三夏”“三秋”期间,组织各级农机安全工作机构设立24个农机跨区服务点,协助跨区机手做好疫情期间信息登记、矛盾调解、事故处理等服务,并提供机收、天气、维修网点等信息。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与公安交警、农业综合执法部门联合开展检查,排查隐患22个,查处违法行为23起,已全部整改到位;成立督导检查组,对各县农机安全巡查检查、安全宣传、跨区服务及应急值守情况开展督查,为全市重要农时生产平稳有序推进筑牢安全防线。(七)规范应急处置,提升应急救援能力。11月4日,在澄城县寺前镇举办了全市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演练按照“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调配合、分级负责”原则,检验了部门间反应迅速、配合密切、救援得当,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升能力、教育公众的目的,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一致认可。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1、农机安全服务方面。“送检下乡”活动累计检验农机27410台,新注册登记5799台。农机“亮尾工程”累计采购反光标识11.8万条,印制跨区地域标识1万份,安全警示标识1万条,反光背心3千件,实现参与跨区作业农业机械全覆盖,有效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在夜间行驶和作业期间事故发生率。“送考下乡”累计核发驾驶证1907本。2、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方面。全市累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334次,出动工作人员1390余人次,排查一般隐患116起,已全部整改到位;开展农机执法检查252次,出动执法人员863人次,查处违法行为16起,查处违法人员12人,做到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排查早整改,有力的整治农业机械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农机事故发生。3、农机安全宣传方面。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农机安全宣传400余次、培训35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受益群众2.3万人。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农机安全机构和执法机构配合不紧密,联合执法力度需加强。2、基层农机安全技术检验设备配备不足,检验效率偏低。(二)整改措施1、在“345”农机安全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三方责任”监管体系,即政府牵头、部门协同、农机专业合作社落实,依托农机入社,调研梳理安全监管点位,细化各方监管职责,形成一套自上而下,协同联动监管体系。2、积极与公安交警部门沟通,加强协作,将农机牌证管理机构、农机安全执法机构和公安交警联合起来,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工作,有效打击农机无证驾驶、无牌行驶、酒驾醉驾、违规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3、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强化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配备一批农机事故处理装备、培训一批农机安全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全市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水平。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推进“平安农机”创建。以创建带动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落实,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意识,规范农机安全监管,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保障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二)加强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持续在重要农机生产作业场所、重要农时节点,开展农机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坚决杜绝农机“带病”作业,对不合格车辆收缴牌证、禁止运行,从源头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三)强化农机安全宣传培训。对全市农机安全工作人员,尤其是对新参与农机安全工作的人员,从思想认识、法律法规、业务办理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考核发证,确保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服务;强化对农机操作人员、辅助作业人员和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机作业参与者安全意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