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乡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服务。业务范围:全县电子商务的指导、督促、检查。 | |
住所 | 西乡县西大街82号(县政府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晏玮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乡县经济贸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6.9万元 | 57.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2022年12月做了法人变更,将原法人但启虎同志变更为晏玮同志。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2年我单位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的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单位章程的行为。二、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提升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探索市场经营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加大电商企业、个人入驻孵化力度,清理规范入驻企业、个人。目前已进驻产品730余种、入驻企业22家、个人4人,成功与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字经济专业牵手合作,成立教学实践基地。园区电商销售额超6500万。二是定期走访企业,对企业需求及时进行解决。服务中心对40余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常态化走访,针对走访收集的信息,及时进行点对点服务,较好的解决了电商企业和创业个人的所需所求。三是积极开展直播活动,自疫情发生以来,为快速良好的将域内企业产品进行销售和推广,电商服务中心持续组织开展直播活动,协助域内电商企业开展的直播活动共计150场,直播销售额累计200余万元;四是加强上行转化,以活动带动销量,积极组织开展“油菜花节展销会”、“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秋线上秒杀”等活动。(二)打造特色示范站点,充分发挥镇村站点运营能力。一是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的原则,依托“一村一店”电商平台,对有大河镇、泾阳村、江榜村、康宁社区、河西村等直播意向的站点配备和安装直播设备。二是对峡口镇、柳树镇、大河镇、骆家坝镇、白龙镇等5个镇快递进村示范点开展认定及孵化有关工作,从特色产品打造、电商产品包装、电商品牌推广等方面进行孵化培育,重点推进,辅助发展。三是整合镇级电商中心、供销市场、快递物流等各类资源,将群众需要的农资和快递送货上门,达到物资双向流动的目的。(三)推进公共品牌推广,提高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围绕“汉韵西乡”区域公共品牌,加强与县域内地理商标、企业商标的合作力度,支持企业开发电商产品,完善茶叶、牛肉干等产品供应链。一是加大与融媒体、移动、电信等合作力度,“汉韵西乡”成功登陆央视,“汉韵西乡”手机端宣传彩铃全面开启二是“汉韵西乡”区域公共品牌授权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与其签订“汉韵西乡”品牌供应链建设及市场化运营项目采购合同。(四)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电商人才队伍水平。一是积极开展电商创业培训,联合县人社局举办电商创业培训4期,培训191人。二是扎实推进电商示范县基础培训和专题培训,针对镇村站点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1期,培训76人。(五)积极开展网红孵化,构建行业发展“新生态”。实施县域网红孵化培育计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严格按照电商示范县工作部署,广泛发掘、培育一批优秀“乡村网红”人才,打造可持续的“乡村网红”IP,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已孵化网红IP5个,分别为:三人行三哥食品严选、尖尖角电商、水果巧儿、西乡面皮哥、秦巴阿松,万人以上粉丝量主播2人,分别为:水果巧儿、秦巴阿松。其中,三人行三哥食品严选销售额突破120万,尖尖角电商销售额突破55万,水果巧儿销售额突破65万,总计年销售额已超240万余元。(六)抢抓“双十一”促销热点,举办特色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西乡电商齐聚双十一”系列促销活动。联合县乡村振兴局、经贸局、县电商协会,按照“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各企业、团队、个人组织直播带货活动和系列线上促销活动,通过线上网络积极展示展销县域特色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网销产品,宣传推广我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成果,带农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评选出西乡县2022年度“百花齐放(产品销售快递单号多)、百家争鸣(产品销售金额大)”“双百标兵”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据不完全统计,报名参与本次活动的30余家企业3名个人,11月1日至11月11日期间共发送快递20余万件,销售金额达460余万元。通过以赛促销,在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借助2022年“双十一”网络购物节活动的盛大机遇,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释放消费活力、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作用。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2022年度,全县完成网络交易额27亿元,网络零售额4.6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3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0.8亿元,开展电商及直播培训5场次,264人次;培育本地带货网红1个;打造网销爆款产品1个;实物型电商企业纳归入统2户;开展汉中农特产品展销活动2场。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县域农特产品供应链还不完善。除了县域内电商企业的产品相对成规模外,其余大部分县域农特产品均为初级农产品,未经过加工和包装,无法提升产品附加值。加之由于生产分散、季节调配差,无标准、无品控、无溯源或有地标无品牌,加之包装老旧单一不适合网销,制约了县域电商供应链的发展。二是电商人才培训还不深入。受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本地电商人才引进难度大并且流失率高,专业人才缺口大。目前针对电商人才培训还是以普及基础知识为主,实践课程少,跟踪辅导少,内容有限且不成体系,没有对产品策划、运营推广、美工设计、数据分析、客户维护、物流仓储等进行系统性培训,电商培训内容和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奖励激励机制还不充分。县上对于电商方面激励奖补政策力度较少,对行业企业的激励力度还不够,一些小微电商企业对电商奖励激励政策的知晓率不高,开展电商业务的积极性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2、改进措施继续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产品上行及供应链体系建设,持续升级打造网销单品,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畅通网货供应渠道,提升农产品上行水平。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定政策,刺激电商内生力发展。进一步强化领导,统筹电商资源,发挥好电商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完善支持县域电商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招大引强电商企业到县投资兴业,吸引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培育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刺激我县电商内生力发展。(二)创品牌,促进农产品上行销售。汇聚农业、旅游、乡村振兴等资源,集全县之力加大“汉韵西乡”区域电商品牌推介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品牌产品供应,强化基地生产、加工、包装及营销,着重推动旗下单品、爆品打造,培育西乡特色品牌。(三)抓培训,筑牢电商人才基础。推进电商人才本土化进程,夯实电商事业发展人才基础。整合团委、妇联、乡村振兴局、人社局等部门培训资源,拓宽电商人才培育渠道,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加大实用电子商务专题培训举办力度,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四)抓宣传,提升西乡电商知名度和美誉度。综合应用电视、网络及微信、微博、抖音等多种媒介方式,宣传电商政策,播报发展动态,深入持续开展电商助农、众筹直播等活动,营造人人参与、户户知晓、齐抓共管的电商发展氛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