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镇安县> 镇安县大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镇安县大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发布时间: 2023-05-31 14:39
单位名称 镇安县大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    旨: 服务“三农”。业务范围: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防疫和监管工作;开展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气象公共服务与灾害防御等工作;开展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农业生产、合作经营、土地流转等农村工作;开展农牧、水利、林业综合服务工作。
住所 镇安县大坪镇红旗村二组
法定代表人 李先富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大坪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万元 4.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大坪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牢记“服务‘三农’”宗旨,认真履行“公益类事业单位”职责,在大坪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接受镇纪委的监督、考核,全面落实上级及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单位章程。单位全体职工能够做到廉洁自律,自警、自醒,本年度无违法乱纪事件发生。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农业工作)①产业项目申报验收报账工作。完成补助小蚕共育307张6.14万元,旗帜村灾后重建养蚕工厂760㎡15.2万元,旗帜村小蚕共育室购买空调补助0.18万元;魔芋产业到户补助68户76.6亩3.83万元;烤烟产业烤烟路三条44.4万元,新建烟炉23座,维修烟炉30座81.93万元;发展羊肚菌种植8.32亩4.16万元,庙沟村陕西秦亨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木耳38万袋19万元,龙湾村香菇种植12.7599万袋6.3799万元,庙沟村园区水电建设40万元,龙湾村大棚改建项目15万元申报验收报账工作。②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涉及4853户,总面积28039.61亩,发放补助资金1682376.6元;第一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涉及3400户,总面积35811.78亩,发放补助资金358117.8元;第二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涉及3418户,总面积36359.68亩,发放补助资金181798.4元。第三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涉及3417户,总面积36258.5亩,发放补助资金199421.76元。③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籽种、肥料发放工作。第一批发放玉米种3000公斤,化肥140.64吨,大豆种9400公斤;第二批发放玉米种160公斤,大豆种2600公斤;第三批发放大豆种500公斤。④组织开展培训。在旗帜村组织开展蚕桑生产技术培训,参加培训共计37人;参加“学习一号文件、推进乡村振兴培训”14人;参加2022年实用技术培训60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37人。⑤做好农综保上报工作。农综保涉及12个村,4674户16351人。⑥大坪镇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五小”项目共计430户,魔芋10亩,天麻5亩,中药材71.9亩;猪510头,牛39头,羊115头,鸡2070只,蜜蜂294箱,鸭12只,鹅1只;菜园2亩,桃园195株;及小加工5户,小商贸9户;总发放补助资金301876元。=7*GB3*MERGEFORMAT⑦农房宅基地审批工作,2022年共审批拆旧建新36户,面积7471.28平方米;建设用地新建2户,面积367平方米。配合县农业执法大队参与占地执法三次;移民搬迁工作,包括旧宅腾退资金兑付、三个搬迁点剩余房源的销售、易地扶贫搬迁户房产证的办理发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持续帮扶“三五”机制的运行等工作。(二、林业工作)①累计综合科管板栗5000亩、核桃10000亩、红仁核桃基地建设244亩。以庙沟村、芋园村、凤凰村为重点打造红仁核桃示范基地,总投资19.52万元,建设规模244亩。②投资146.2万元启动财政造林补助项目,栽植香椿、侧柏、连翘、毛栗5190亩。发展苍术500亩、北金银花500亩,建设小通草育苗基地100亩。③每季度开展生态护林员培训。成立经济林木科管工作技术小组,对施工人员从清园、修剪、扩盘、施肥、涂白等步骤按照技术规程培训。④做好辖区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春季普查松林总面积1.57万亩,普查发现感染疫情面积600亩,涉及2个村的14个小班。秋季普查共发现枯死、濒死松树161株,均为松材线虫病致死松树,枯死松树总体数量较上年度同期下降35.3%,⑤科学防范处置外来入侵物种。对龙湾村发现五十株“加拿大一枝黄花”及时上报,组织专业人员实施除枝、除根、焚烧、用药,进行规范处置,维护绿色生态安全。⑥积极开展野猪危害防控,出动狩猎队22人次,开展捕猎3次;兑现野猪损坏农作物保险理赔83810元。(三、水务工作)①每月巡河不低于3次,并做好登记。保证河道畅通,河面干净整洁,今年累计清理河道达100多里。②认真贯彻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我镇张贴宣传标语48条,聘用护渔员名参与日常工作。③通过监测预警,发现4处集中供水存在风险,及时与县水利局对接,前后协调管道15000米,新建蓄水池一座。④每月坚持河道巡查工作,前后共发现两次河道采砂行为,分管领导带队约谈了采砂项目负责人,送达整改通知书两份,有效打击了河道采砂行为,推进了河流“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四、畜牧工作)①全面完成2022年度各项农牧生产指标:全年发展养殖大场大户8户,新建规模养殖场1个。全镇猪、牛、羊、鸡饲养量分别达1.92万头、1230头、1.83万只、5.78万只。出栏猪1.1万头、牛501头、羊8150只,鸡3万只。②动物强制免疫工作。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开展养猪场户“大清洗、大消毒”活动累计消毒场户数1588户,消毒面积25630㎡。③牛羊布病防控。对辖区范围内所有牛、羊养殖场和散养户采取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宣传培训牛羊布病防控知识。4月30日全面完成全镇81户散养户、3户规模场的入户调查、调查问卷的统计汇总及网上录入。7月10日完成全镇5个养殖监测单元内的牛、羊血液样品采集送检工作,共送检牛123份、羊130份。④从产地检疫和兽药饲料添加剂的质量上把好关,年产地检疫猪2600头、羊120只,牛132头,先后检出病害动物108头,病害猪肉200公斤,假冒伪劣兽药0.2吨,过期霉变饲料0.5吨,依据《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⑤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发展。一是抓好畜品畜禽种改良工作;二是根据各村畜牧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落实养殖专业村;三是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大力引导在家农民填槽补栏、增养家畜,增加收入;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发展养猪大户5户,养羊大户3个,规模养牛场1个。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社会效益:一是各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节本增效,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稳步提升。二是落实乡村振兴政策,实施金融扶贫、厕所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加了幸福指数。2.经济效益:2022年,农业方面落实烤烟3300亩,桑园科管3000亩,养蚕307张,食用菌种植50余万袋。林业方面设立兼职护林员12人、脱贫户生态护林员76人,发放补贴49.82万元;兑现中药材种植补贴4.2万元,兑现公益林补助资金66.09万元,兑现退耕还林资金281.5万元。畜牧猪、牛、羊、鸡饲养量分别达2.1万头、1200头、1.9万只、6.1万只。出栏猪1.1万头、牛386头、羊7132只,鸡3万只。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专业技术干部在专业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及水资源利用专业性指导不足。二是我镇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一是组织单位职工通过网络和学习相关资料等方式,加强畜牧专业方面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畜牧专业技术的认知水平。二是对接县畜牧业务部门下派专业人员指导和对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对畜禽疫病防控工作专业水平。三是提请县农业农村局业务部门对我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予以指导,组织镇村干部加强学习,确保充分理解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及时补齐短板,完善我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续工作。六、下一步工作计划。全面服从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力争全年粮食丰收丰产增效,治理耕地非粮化和土地非农化,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农田保护及新土管法和实施条例的宣传,适时开展一法一条例的专项宣传活动;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巩固已初具规模的现有产业,稳步推进烤烟产业,狠抓食用菌产业生产,助推蚕桑产业提质升级有序发展,加大技术培训指导,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2.进一步加强林木病虫害预防和除治工作,确保松材线虫病害完全得到控制;加大林政资源管理力度,严格林木更新采伐审批制度,加强林木管护,严励打击毁林案件及破坏野生动物行为,维护生态平衡;开展秋冬季造林绿化自查验收工作,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继续做好今冬明春林业生产规划。3.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常态化规划化开展河流“清四乱”行动,扎实推进河道清理工作;加强用水管理,提高饮水质量。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继续落实水费收缴工作,加强水费资金管理,完善水利工程设施。4.持之以恒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行政、技术双规责任制,加强疫病监测;稳定乡村兽医队伍。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发展,确保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做大做强畜牧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扎实搞好畜牧生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