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碑林区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医疗保险服务工作、个人账户管理、办理医保卡;医疗(定点)协议医药机构指导、考评、监督;提供医保运行分析、决策和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及进行管理、维护;医保政策咨询;医疗、生育零星医疗费报销申报;异地就医申办、人员门诊特定项目审批。 |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东大街8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禹 | |
开办资金 | 6.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碑林区医疗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13万元 | 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规定申请年度报告、变更登记等;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聚焦“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优化作风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创先争优,荣获全省首批“经办服务示范窗口”称号,为加快构建“价值医保”体系贡献碑林力量。现对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聚焦民生福祉,待遇保障全面落实采取“一站式”和医后救助相结合方式,指导做好政策更新衔接,立足民生职责,确保应收尽收。高位有力推进,申请政府督办,采取周进度通报制度;根据8个街办需求,主动上门进行“一对一”政策讲解;创新宣传方式,内外并行,发挥“两定机构”特定群体宣传作用,结合实际,联合区教育局,向全区教职工及学生家长致信宣讲医保政策;协同街道、社区,摸排核实,对接上级部门,开展无效参保数据治理工作。基本保障到位,待遇全面落实。2.打击欺诈骗保,基金监管成效明显中心立足年度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走千家访万户”助医帮困活动等契机,采取义诊、海报、折页、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宣讲解读,年均发放海报、折页20000余份;立体化提升监管水平,委托商保稽核,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监督员和专家库职能,对监管全过程进行把关,强化执法队伍政策培训,强化部门衔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运用信用惩戒,联合监管,严查严打违规违法行为;高强度夯实两定机构管理,坚持新机构准入规范和日常监督检查“两手抓”、“同步走”,多形式加大稽核力度,营造震慑氛围。3.积极担当作为,医保改革稳步推进优化异地就医服务,落实新增慢性病定点零售药店常态化受理,做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区已开通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244家,累计结算2343.7万元,全面满足参保群众流动就医刚需,解决群众跑腿垫支难题,助力营商环境攻坚提升;推进医药集采使用,落实药品集采定点机构审核报量续签,完成率100%,集采药品金额使用达518.8万元,中选药品价格有效降低。落实结余留用考核,累计拨付14家机构相关费用36.35万元,降药价惠民生成效显著;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区管定点医疗机构实施按病种付费病种156种,日间手术病种13种,按床日付费病种9种,有力支持医疗服务高效开展。4.打造“身边医保”,服务质效全力提升。优化完善医保服务网络,建设覆盖区-街道-社区服务专线109条,设立基层医保服务站点107个,配备专兼职经办人员108人,下沉经办服务事项13项,场所固定,人员到位,管理规范,三级经办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提升医保信息化服务水平,完善“碑林医保”微信公众号,搭载医保电子凭证激活、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医保智能客服等功能,即时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方便参保企业群众随时随地办理,让“最多跑一次”落到实处。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强化待遇落实,实现应保尽保。截止目前,全区参保总人数突破36.43万人,全年待遇支付5779.57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15.83万人,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税务回盘)人数达20.6万人,居民大病保险报销13118人次,全区4061名特殊困难人群,参保率100%,年度救助金额120.25万元,最大限度确保“应救尽救”,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就医负担。2.加强检查力度,保持高压态势。2022年末,全区定点医药机构共535家,日常巡查深度达400%,现场检查率实现100%全覆盖。累计处理违规医药机构25家次,暂停2家,限期整改379家,追回扣除各类违规金额累计72.87万元。累计追回扣除473.34万元,对欺诈骗保行为形成有效震慑。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层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区经办中心正式干部仅有10人,其余皆为临聘人员;下属服务体系中8个街道办事处、99个社区也均无正式专职医保专干,临聘队伍流动性大,极不稳定,存在一定业务风险;且随着参保人数增加,业务量增大,职能范围扩展,加之医保工作有极强的专业性,政策性,延续性,现有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二是我单位8个医疗保障服务窗口全部进驻区市民中心,受制于现场条件,暂未按照《医疗保障经办大厅设置与服务规范(试行)》和《中国医疗保障官方标识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要求,完成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三是因经费保障相关问题,我区部分街道社区未能及时完成医保专网系统的接入工作。2,整改措施:一是尽快配备懂医懂药懂政策,专业,专精,专职人员队伍。二是相关问题需与区行政审批局进一步协调解决。在不影响大厅整体条件的情况下,进一步更好的完善、完成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清晰、统一、规范设置标识标志,在显著位置显示“中国医保一生守护”服务口号等。三是我单位会查漏补缺,加快进度,在新老系统并行运行结束前完成106个街道社区医疗保障服务站(室)专网接入、调试等工作,并多轮次组织基层经办人员新系统业务培训,确保经办服务质量。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突出宣传宣讲,拓宽医保惠民政策全面覆盖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发挥基层医疗保障队伍作用,重点突出报销比例、常见慢性病和特殊慢性病鉴定、医疗救助等群众关心关切的医保政策,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参保积极性和医保政策知晓度、满意度。2.突出改革创新,保障医保改革红利落实落地配合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落实我市DRG付费政策及经办管理流程,开展DRG付费模拟运行和绩效考核评估;扎实推进药品和高值耗材集中采购,持续跟踪掌握已启动各批次中选药品耗材采购使用情况,确保集采工作平稳有序运行;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价格信息常规跟踪监测制度,有序推进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医保支付标准。3.突出流程再造,优化医保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结合“14551”工程,进一步推进医保公共服务标准化,实施统一的医保公共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争创全国医疗保障服务窗口示范点;持续统筹推进医保信息平台落地应用和三级经办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实现80%的医保公共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继续全面拓展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推进异地门诊慢性病联网结算,扩大门诊慢性病定点机构和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异地刷卡结算医药机构覆盖范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