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碑林区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群众、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组织实施区级部门行政审批项目集中办理;对审批事项进行督察、督办和统计;受理服务对象对工作人员的投诉;全区政务及行政审批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东大街8号东门商贸中心2号楼1-3层 | |
法定代表人 | 高海娜 | |
开办资金 | 23.7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碑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53万元 | 3.3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碑林区政务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2年,我单位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认真完成各项业务。(一)通力合作,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一是加速“四电”改革。将我区64套电子印章归集至一体化政务平台,在“i西安”移动端上线415个事项,为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推行“一证通办”。通过数据共享、告知承诺等方式,实现申请人只凭身份证即可办理社会保障卡申领、婚姻档案查询等279个政务服务事项。(二)整合资源,积极拓展“一业一证”改革范围。在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改革的基础上,主动拓展,将7个行业纳入改革范围,开展综合许可办理,实现办理环节平均压缩57%,办理时限平均压缩80%,申请材料平均压缩47%,企业群众的办事成本明显降低,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三)审批提速,创新开展“大综窗”集成服务。将108项高频行政审批事项纳入23个综合窗口办理,推行“0.5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服务套餐,实现企业注册登记业务当场受理、当场审核、当场办结。积极开展“歇业休眠”制度,让企业在困难时进行“停机保号”,而非“被注销”,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四)项目跟踪,强化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服务。深入开展“五进五争五比”和“三送一解”工作,全力解决项目立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碑周到”代办队职能,推出“市民中心帮办代办服务平台”,扫码即可查看项目审批进度及申报材料等信息,实现精准代办。(五)延伸系统,构建政务服务综合评价体系。一方面积极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活动,组织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窗口人员”和“办事群众”身份深入一线,查服务疏漏、择优化方案。另一方面不断延伸西安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分两批次向99个社区布设评价系统。(六)立足职能,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碑林样本。指导全区8个街道分别设立“综合窗口”。组织各街道梳理了统一的帮办代办事项清单,进一步优化帮办流程,充分激发基层政务服务便利化效能。2022年累计代办政务服务事项42136件。创新在线帮办导办方式,推出“足不出户·云办事”智慧指引,集成一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减少群众跑动次数,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七)模块梳理,开展“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将开店创业主题涉及的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整合,分情形颗粒化、模块化,梳理出180个服务套餐。通过整合政务资源,精减重复材料,采取“前台一次收件、后台分类同步审批、结果统一送达”的模式,实现办理时限平均压缩91.3%,申请材料平均压缩23.8%,往来政府次数平均压缩80.7%。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2年,区市民中心累计接待群众247251人次,办理行政审批事项64656件、公共服务事项182595件,事项按时办结率100%,满意度99.9%。行政审批现场踏勘标准化建设获评“西安市审批服务十佳创新案例”;“一业一证”改革作为首批10个复制推广的政务服务工作创新案例中的首个案例在全市范围推广;率先在全市实现“好差评”系统区、街、社区三级线下评价渠道全覆盖,西安日报以“碑林区累计收到百万条评价”为题进行报道。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业务培训不够全面。市民中心办事群众数量庞大,业务量大,业务培训只能利用下班时间开展,培训内容主要以解决审批难点和学习最新政策为主,针对温馨服务、柔性服务、爱心服务的培训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宣传总结亮点不多。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关注的是工作落实和推进,在提炼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思路、工作特点、工作亮点方面做得不够及时,改革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2.改进措施:(一)聚焦需求,深化审批改革力度。以“营商环境突破年”为契机,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持续优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拓展“一业一证”改革,精环节、减材料、压时限,努力做到让企业群众办事“零跑腿”是常态,“跑一次”是上限。(二)强化培训,提升大厅服务温度。高频次开展审批研讨培训会,交流、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服务心得,提高政策运用能力和服务亲和力,实行“有温度的审批”。积极开展“最美服务之星”评选活动,立标杆、树榜样,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做好事项取消、下放和承接工作,确保我区简政放权工作高效完成。二是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全面深化“四电”改革,推进电子证照梳理应用工作,确保电子证照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认,推动相关审批系统数据共享,为实现深层次“一网通办”奠定基础。三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深化“大综窗”改革,实行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以及社保、公积金开户全流程服务,实现开办企业0.5个工作日办结常态化和同城通办。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绩效情况:无2、受奖惩情况:无3、涉及诉讼情况:无4、社会投诉情况: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