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组织全区群众文化活动,培训业余文艺、文化骨干;组织文艺创作和理论研讨;开展图书收集、借阅活动;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青少年台球培训基地。 | |
住所 |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东木头市114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冬 | |
开办资金 | 23.8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02万元 | 16.8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和非遗文化活动2022年,碑林区文化馆发挥文化引领,坚持文化惠民,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今年共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培训、展览、讲座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163场。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视频号等宣传平台发布文化宣传作品,其中,微信公众号发布了87篇,微信公众号浏览量1万次,微博发布了80篇,微博浏览量20.9万次,在视频号推出文化宣传视频151个,视频号浏览量8.3万次,浏览量共计30.2万次。2022年,碑林区文化馆开展的活动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文旅中国、中国文化报、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晚报、西安发布等媒体报道,共计135条。其中“云游非遗·戏曲容妆”影像展、碑林棉絮画传承人线上制作虎年棉花灯等活动被学习强国报道;非遗助力冬奥线上展示运动风采、非遗|西安市碑林区:百变非遗“冰墩墩”惹人爱、非遗|西安老菜场非遗·雅集在市井烟火中弘扬传统文化等活动被文旅中国报道;非遗助力冬奥线上展示运动风采、西安碑林区:让孩子们在非遗文化市集上过“六一”等活动被中国文化报报道;“手牵手向前走”香港青少年寻根夏令营活动拉开序幕被人民日报报道;“行走的非遗”为陕西旅游添风景被中国旅游报报道,以多样化、多角度的方式对碑林非遗文化进行了宣传和推广,也为碑林非遗进一步走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碑林区文化馆升级改造2022年4月,碑林区文化馆开始进行升级改造,本次整体提升改造工程风格采用古建样式,具体包括前楼屋面、中院、后院过道、活动部室、办公楼、展厅外立面的改造等,于7月顺利完成此次升级改造。(三)碑林区文化馆建立志愿者队伍碑林区文化馆组建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较高质量的文化馆青年、青少年志愿者队伍。从招募、培训、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文化馆志愿者服务工作制度、志愿者管理制度,引导志愿者本着自愿参与、义务工作、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的工作宗旨,在全社会营造“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良好氛围,碑林区文化馆现有志愿者2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数十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2年,碑林区文化馆在有序开放期间,组织开展了线上、线下文化艺术活动、培训、展览、讲座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163场,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认可。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社会审美教育,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文化馆一直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文化政策,虽然占地面积小,文化“味”很浓、很符合文化馆氛围,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文化馆虽然是文化事业单位,国家拨款是资金的主要来源,文化馆建筑面积有限,但是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做好群众文化活动,使文化馆的事业更加蓬勃发展,通过更多渠道的申请资金来源,提高经济效益,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因受疫情影响,碑林区文化馆进校园、进社区等线下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碑林区文化馆通过直播、录播的方式开展线上活动,以切实解决因疫情影响线下活动减少的问题。(二)改进措施: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活动对接上存在一些问题,碑林区文化馆应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确保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持续增长。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反思、总结,查找不足,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筹划2023年群众文化活动筹划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等活动,以宣传节庆活动为契机,精心策划,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精美绝伦的文化盛宴。碑林区文化馆发挥文化引领,坚持文化惠民,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培训、展览、讲座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二)持续开展非遗三进活动碑林区文化馆将持续开展“老手艺·小工匠”——非遗文化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推动学校非遗流动博物馆的建设,我们力争将更多优秀的非遗项目引入更多的校园,让孩子们对碑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更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碑林非遗文化的兴趣,加深碑林非遗文化的推动与宣传。持续开展非遗“进社区、进基层”文化惠民活动,让更多的群众近距离体验非遗,真正让非遗“活起来”,走进群众的生活当中。(三)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保护和宣传工作碑林区文化馆将持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提高非遗传承人宣传展示非遗项目的积极性,培养非遗传承人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努力营造群众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四)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碑林区文化馆计划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以公众号、视频号、微博平台为主,在国家公共文化云、西安市群艺馆数字平台、碑林区文化馆数字平台发布群众文化活动、非遗活动、公益课等信息。我们计划运用更多数字媒体,利用我区文化资源,筹备艺术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的拍摄,打造精品文化活动,实现文化的共建共享共赢。我们会继续紧紧围绕文化馆工作核心,认真扎实、积极推进,为繁荣公共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做出努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绩效情况:优秀2、受奖惩情况:无3、涉及诉讼情况:无4、社会投诉情况: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接受损赠资助情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