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镇安县> 镇安县水产工作站

镇安县水产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3-05-31 08:23
单位名称 镇安县水产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水产技术,促进渔业发展。贯彻执行《渔业法》,加强渔业渔政管理服务;编制和实施渔业发展规划,引导渔业可持续发展;开展全县水产渔业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渔业新品种引进试验和水产渔业病虫害防治;保护水产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及稀有水生野生动植物。
住所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办事处后街82号
法定代表人 刘小明
开办资金 1.5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镇安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73万元 4.1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镇安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3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项目资金上做好扶持引导。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渔业发展,在项目资金方面做好扶持引导。一是争取渔业发展的项目资金180万元,通过项目引领,由5家企业承担了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项目,扶持集中连片池塘改造和尾水处理等项目资金100万元,帮助完善了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二是由3家企业承担了省级渔业绿色发展项目,扶持资金80万元,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大鲵资源繁育保种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增值放流项目10万元,放流苗种10.3万尾,其中鲢鳙10万尾,大鲵苗种3千尾。四是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项目5万元。五是2022中央财政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资金项目170万元,其中陆基圆桶维护养殖项目完成3000m3,补助90万元;渔业信息化基地建设4个60万元;开展渔业资源养护项目1个,在旬河干流柳林公园处建设养殖放流平台1处,补助20万元。(二)生产结构方面做好结构调整。一是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项目600亩,其中在西口镇青树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0亩;在西口镇岭沟村稻渔综合种养200亩;在月河镇西川村稻鳅综合种养200亩。二是发展了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在木王镇米粮寺村建设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100亩,安置陆基圆桶100个7500m3;投放鲈鱼苗种30万尾,项目竣工之后将开展鲈鱼、黄颡鱼、虹鳟鱼等鱼类养殖。三是利用冷水资源,开展冷水鱼养殖,在高峰镇渔坪村建设高密度流水养殖15亩,养殖名贵冷水鱼种,年产100吨;在木王镇桂林村结合木王森林公园,融合观光、旅游开展冷水鱼养殖8亩,年收入100万元。四是开展小龙虾、大闸蟹养殖。在西口镇青树村修建小龙虾、大闸蟹精养塘300亩,其中小龙虾精养塘3个200亩,大闸蟹精养塘1个100亩,实现优质水产品,年产量150吨。(三)安全生产上做好生产监管。一是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巡查,对照“五项制度”“两项登记”内容,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予以消除;二方面,配合省市县的工作安排,开展专项鱼病测报、产地水产品检测检疫等工作,确保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配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的水产品市场抽检专项行动,确保流通环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四)法制监管方面做好“十年禁渔”。一是出台了《镇安县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垂钓管理暂行办法》(镇政办发[2022]1号)文件,强化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有效遏制了利用垂钓工具非法捕捞违法违规行为。二是按照秦岭生态整治专项整治、五乱治理、2022中国渔政亮剑专项执法行动,实施开展了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整治、“四清四无”回头看专项整治行动、市场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长江禁捕“清源”和2022镇安县长江禁渔夏季行动、重点水域联合执法夜间巡查行动,全面实现了“四清四无”目标任务。(五)日常工作上做好工作部署。一是做好外来入侵物种资源普查取样工作,根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等关于印发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方案的通知》自接到任务以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镇安县水产工作站关于开展外来入侵水生动植物实地踏查调查的报告》(镇水产字〔2022〕4号),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了责任分工。旬河、乾佑河共设置6个踏查点,6个踏查点于今年11月16日全部踏查完毕,并收集影像资料,下一步将根据踏查结果设置标准样地,掌握外来入侵物种的密度,危害情况等。二是做好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根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陕农便函〔2022〕543号)要求,确保年底前实现镇安县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全覆盖。主动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对接,商讨相关审批事宜,已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完成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发证的通知》(镇行政审批发〔2022〕75号)文件,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已与水产企业完成对接,下发水域滩涂养殖申请表,确保如期完成发证登记工作,为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社会效益:水产行业发展迅猛,水产养殖企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全县水产养殖企业24家,养殖个体户4家,其中大鲵养殖企业10家,大鲵经营利用企业3家,冷水鱼类养殖企业2家,小龙虾和大闸蟹养殖企业1家,中华鳖养殖企业2家,东北林蛙养殖企业1家,大宗鱼类养殖企业3家,稻渔综合种养企业2家。(二)经济效益:1、渔业产业发展稳中有升。水产养殖面积700亩,同比增加15.7%,其中池塘养殖面积480亩,大鲵养殖面积70亩,中华鳖养殖面积30亩,冷水鱼养殖面积25亩,设施渔业95亩;水产品产量750吨,同比增加15.4%,其中鱼类产量545吨(冷水鱼类产量250吨,大宗鱼类产量295吨),甲壳类产量110吨(小龙虾产量90吨,大闸蟹产量20吨),两栖类产量95吨(中华鳖产量25吨,大鲵产量70吨);渔业经济产值4200万元,同比增加29.2%。3、项目储备增加,项目资金增大。储备2023年中省渔业项目一大类四小类6个项目,涉及水产养殖企业6家,项目投资578.5万元,其中申请省级渔业绿色发展项目补助资金23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41.5万元。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渔业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二是巴山区土壤条件差,砂土占比大,造成设施渔业成本加大,严重影响生产积极性。三是养殖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接受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慢。五、整改措施。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发展,促进渔业转型升级。通过项目引领企业承担省级、国家级发展项目,协助其对自己企业完成改造升级,如优化尾水处理、池塘翻修、清淤、配套电力设备改造等增强其企业竞争力。二是增大资金投入,储备高质量渔业绿色发展项目。协助企业申报中央渔业发展项目、省级财政渔业项目等。创建商洛市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及商洛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帮助企业更快发展。三是推广新技术、淘汰旧思维。大力推广稻田生态渔业和大力推广循环水生态养殖。稻田生态渔业发展具有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效果,既破解了国家要粮、社会要美和农民要钱的矛盾,又能解决渔业要空间、要效益的问题。循环水生态养殖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养殖水体中的固体物、悬浮物、可溶性物质等从水体中排出,并补充溶氧,使水质满足鱼类正常生长需要,并实现水体循环利用。具有节水节地、节能减排、易操易控、保护环境、提质增效等优点。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积极开展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技术推广依托镇安鲤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木王镇米粮寺村完成80亩50个37500m3陆基圆桶建设,在庙沟镇中坪村完整80亩60个45000m3陆基圆桶建设,项目竣工后,实现产地水产品产量达到9000吨,产值过亿元。(二)积极开展稻渔综合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依托镇安金宏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月河镇西川村发展稻鳅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00亩,依托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西口镇青树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00余亩,依托岭沟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西口镇岭沟村发展稻渔500亩。(三)积极开展“长江十年禁捕”工作积极开展“长江十年禁捕”工作,将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整治、更加健全的机制,不折不扣把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做到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坚决打赢长江十年禁捕攻坚战、持久战。(四)积极开展鱼病检测和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特别是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产地水产品的监管力度,鱼病测报、抽检、监测检疫等,配合国家、省市县等职能部门,规范养殖生产档案管理,特别是五项制度”(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制度、水域环境监控制度、产品标签制度),“两项登记”(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登记、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登记),抓好产地水产品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产地水产品零事故。全年完成水产品样品检测150个。(五)积极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后续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完成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后续工作,特别是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后续工作,要做好完美收官。落实后续的任务内容,按时卡点、准确及时的上报各项普查报表、核查各项普查内容。为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