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有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洋县有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30 18:36
单位名称 洋县有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发展有机产业,振兴县域经济。建设有机基地;收储、出让土地,建设有机园区;推广有机技术;推介有机产品。
住所 陕西省洋县文明路363号
法定代表人 杜立民
开办资金 18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22.04万元 2866.55万元
网上名称 洋县有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农业农村局党组的支持指导下,县有机中心以“有机、品牌”为核心,以“多区联建”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引领,狠抓基地建设、园区建设和品牌打造,全面建设有机洋县,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基地建设稳步发展1.加强有机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加强基地管理和认证指导,全年新培育汉中宇畅源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汉中新秦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洋县英伦之恋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洋县银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洋县关帝厚朴专业合作社、汉盛丰公司等有机生产加工企业6户,新认证有机生产基地38498亩。全县累计发展有机生产企业41户,其中加工企业15户;认证有机或有机转换产品15大类110种17.08万亩,认证总产量4.01万吨,实现产值16.4亿元。有机生产基地面积稳居全省第一,其中有机厚朴7137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厚朴之乡;有机魔芋取得中国、欧盟“双认证”,为洋县有机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2.加大技术培训指导服务。3月份,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专家教授,组织企业有机生产技术管理和内部检查员共计90多人开展了2022年度有机产业发展暨产品认证在线培训会。全年开展技术培训会、现场会20场次,培训农民1200多人次,发放技术操作规程2000余份;通过电话咨询、田间指导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85人次;积极引进无人机统防统治新技术,开展黑谷基地统防统治3次。3.构建有机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落实《干部联系包抓有机生产企业责任制》,加强对有机生产企业的联系包抓服务指导;建立了《不合规企业退出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加强对有机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强化产业监管力度。洋县益民科技公司、洋县朱鹮生态公司、洋县裕玺茶叶专业合作社等3户企业因不符合国家有机标准,退出有机认证,构建完善了洋县有机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二)黑米生产稳定扩大1.加强品种保护。在平溪村建立以黑米为主的名优特品种观察、选育、试验田,引进名优特水稻品种6个(黑谷品种1个、糯稻品种2个、香稻1个、粳稻1个、金叶稻1个),开展名优特品种观察、选育、试验及种质资源保护品种(系)76个(黑谷42个、香谷12个、优质米7个、红谷3个、粳稻7个、糯稻5个)和7个黑谷品种(系)对比试验,预留47个名优特品种,目前共保存名优特品种资源123个,保障了我县黑米及特种米产业健康长远发展。2.扩大种植面积。在洋州办平溪村、纸坊办周家坎村、马畅镇留村、黄安镇石家湾村建立黑谷绿色(有机)先行先试示范2600亩,开展稻鱼、稻虾、稻蛙共作示范,全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带动全县种植黑谷面积5万多亩,为做大做强黑米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黑色有机食品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三)中药产业异军突起围绕我县重点道地药源,按照“一镇(域)一品”“一品一链”要求,制订《洋县道地中药材生产种植标准》,大力建设关帝“厚朴之乡”、华阳“枣皮之乡”等特色道地药源基地,初步建成以秦龙药业为龙头的厚朴产业链、以志建药业为龙头的银杏香橼产业链、以庆瑞丰公司为龙头的食药用菌产业链和以医药公司为龙头的销售流通产业链,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推进洋县中药产业快速长远发展。全县累计发展中药材基地面积16.52万亩,实现产量5.2万吨,产值5.56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关帝镇有机厚朴之乡、华阳镇有机山茱萸之乡及金水镇站房村“千药谷”万亩仿生态中药材有机种植基地,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的又一主导产业。4月份,县有机中心被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评为“2021年度中药材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四)园区建设快速推进积极利用有机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企业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快速进行。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6.511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15亿元,入园企业建设投资10.4963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1.66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0.48亿元,入园企业建设投资1.183亿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2年度,洋县有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朱鹮、生态、有机”核心,全力打造“洋县朱鹮有机产品”“朱鹮之原·有机洋县”“洋县有机·朱鹮代言”等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已完成马畅、纸坊有机粮油基地道路、渠系基础设施及隔离、绿化、监控、堆肥池等配套设施建设,共计硬化机耕路12258米、新建渠道12522米、堆肥场1800平方米、围栏4100米、土地平整510亩、栽植绿化树木2357棵、绿篱面积670平方米,核心区540亩已投入运行。加工生产线建设已完成马畅粮站招拍挂,初步规划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场地道路硬化及厂区给排水系统等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55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受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放缓影响,有机品牌打造难度加大,有机产品市场开拓缓慢,洋县有机产品“优质不优价”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群众发展有机产业的积极性。二是园区土地供给滞后。有机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已争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2亿元,由于规划项目区土地报批程序时间长,致育才路、标准化厂房和滨河西路北段等建设项目无法如期开工,也影响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2.改进措施一是全力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紧紧围绕“朱鹮、生态、有机”的核心,全力打造“朱鹮之原·有机洋县”区域公用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打造有机品牌强县,进一步助推洋县有机产品向有机品牌转变。二是加快多区联建,积极利用有机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企业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快速进行。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以有机基地及仓储加工建设项目为依托,全力提升有机生产基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与水明楼集团的联系协调,加快加工区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运,辐射带动全县有机生产基地实现特色化布局、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品牌化发展。2.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国家生态产品供给基地深度挖掘洋县黑米及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坚持“有机+”发展模式,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洋县黑米和“洋八味”(厚朴、山茱萸、香橼、银杏、乌药、元胡、天麻、茯苓)区域特色中药材优势,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全力打造国家生态产品供给基地。3.以品牌打造为引领,加大有机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依托优质粮油品牌创建宣传项目和“洋县黑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项目实施,全力打造“洋县朱鹮有机产品”“朱鹮之原·有机洋县”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和“洋县黑米”“洋县红米”“槐树关红薯”3大地理标志产品宣传力度。组织参加2次以上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全面提升“朱鹮·有机”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全力打造国内知名、国际闻名的中国有机产品高端品牌和国家有机品牌强县。4.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依托,推动洋县三产融合和三生融合发展加强联系协调对接,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推动三产融合、三生同步进程,进一步加快洋县县域经济社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