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佛坪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科技培训,进行科技计划,科技基金项目、开发项目的申报指导,组织科技力量,提供以科技为主的各种信息与服务,建立人才、技术和信息数据库,组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推广,培育和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体系。 | |
住所 | 佛坪县新街2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荣 | |
开办资金 | 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佛坪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贸局、科技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06万元 | 6.47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佛坪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我局坚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农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汉中市科技资金计划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市科技局《关于征集2022年度汉中市科技资金计划项目的通知》汉市科发〔2022〕25号文件,在今年项目征集中,充分结合本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从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扶贫等方面,面向全县广泛征集,共征集并上报项目6个。二是全面对接我县各企业,申报创建成功高新技术企业2家(含引进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创建省级星创天地1个,市级科技示范村1个,县级创业创新孵化园1个;新增研发机构10个;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280万元。通过“揭榜挂帅”上报技术需求3项,共征集并上报市科技项目6个,落实2个项目资金15万元。招引市域外高层次人才341名(科技创新人才81名),完成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科技特派员备案(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10人、法人科技特派员22人)、新增科技经纪人4名,弥补了我县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缺乏的短板极,极大促进了我县科技创新能力的迅速提升。三是利用“科技之春”、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科技者工作日等大型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服务,邀请县电视台参加“科技周”拍摄活动,向公众提供宣传报道的素材,通过组织广场宣传、送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入宣传了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共展出各类宣传版面、黑板报10余期,散发各类资料1000余份(册)。四是积极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主动对接中国科学院老专家工作站、陕师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成立了佛坪县山茱萸中药材加工院士工作站,对我县山茱萸、中药材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研发产品,取得科研成果8项。主抓了佛坪县爱尚菇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佛坪县爱尚菇粮食用菌产业融合专家工作站”申报验收,推动县域珍稀食用菌产业二、三产业发展,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做技术保障,推进两链融合,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升级。五是2022年市级下达我县任务38名,目前已选定下派36名自然人科技特派员和2名法人科技特派员,服务于全县6镇一办,4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5个脱贫村全覆盖。服务带动农户1100户,服务企业或合作社72个,创办领办企业和合作社33个,引进新品种10个,推广新技术16项,建立示范基地3个,培养农村技术骨干96人,举办各类培训70场次,培训农民1500人/次,累计帮助受援单位增收约110余万元,完成陕西省科技特派员云平台系统注册40人。六是印发了《汉中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佛坪实施方案》《佛坪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2022工作要点》等文件,加快秦创原佛坪分中心建设工作,向市科创委提交《关于设立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佛坪分中心的请示》,等待市科创委批复后即可挂牌。落实了佛坪县分中心设立地点、办公场所和运营公司。起草了《佛坪县人民政府驻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佛坪分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正在上报县政府待批复。七是通过“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入驻专家工作站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大力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全县新成立9个专家工作站,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已下派科技特派员中有4名高学历技术人才入驻其中,一方面对自己掌握的相关技术进行推广,另一方面提高我县专家工作站研发能力,后一步将推动有条件的专家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三结合”模式工作基地,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产业化向纵深发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通过下派科技特派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促农增效和带农增收的目的,有效地发挥了人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科技特派员实现贫困村全覆盖。2022年共选定下派36名自然人科技特派员和2名法人科技特派员,服务于全县6镇一办,4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5个脱贫村全覆盖。服务带动农户1100户,服务企业或合作社72个,创办领办企业和合作社33个,引进新品种10个,推广新技术16项,建立示范基地3个,培养农村技术骨干96人,举办各类培训70场次,培训农民1500人/次,累计帮助受援单位增收约110余万元。共征集并上报市科技项目6个,落实2个项目资金15万元。招引市域外高层次人才341名(科技创新人才81名),完成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科技特派员备案(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10人、法人科技特派员22人)、新增科技经纪人4名,弥补了我县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缺乏的短板极,极大促进了我县科技创新能力的迅速提升。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县在科技创新方面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相对薄弱,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少、比重低。二是需加县域外科技人才柔性引进,提升我县企业科学技术水平。改进措施:一是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为我县科技企业发展做好后备力量培养;二是县域外科技人才柔性引进,我县相聚出台了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精准实施了“天汉精英”计划,加大“双招双引”力度,采取“人才+项目”捆绑式引进模式,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高层次专家引进力度,实施新时代311人才培育工程、人才梯度支持项目,新建5个专家工作站,完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的人才成长全周期支持机制。加大与上级部门和科研院所联系,以“天汉精英”、“三区人才派出机制”为契机,合理利用专业人员,为企业、科技示范基地、县域经济服好务。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明确工作重点,做好周期规划。按照省市科技工作总体安排,及早对照目标任务,谋划确定我县工作要点,召开全县科技工作大会,立足本县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紧紧围绕食用菌、中药材、猕猴桃、中蜂、土鸡、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发展,以项目为切入点,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任务。加大科技工作的组织架构,争取资金人员,充实科技队伍;分解落实全年任务,严格实行负责分工制,让每一项考核任务落实到人,按期完成。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主动下沉第一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增加企业收入,完成涉关指标。(三)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科技管理部门及县域内科技人才的招引新机制,继续开展招商引智工作,密切联系组织、人事部门,加大本地科技人才的培训,有计划组织科技人才外出学习、参观,开拓眼界,引进新技术。进一步扩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储备大量实用技术人才,开展有效的采取激励措施,建一支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更好服务农业农村。(四)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继续加大科技示范园区创建、申报力度,进一步提高科技示范园建设水平,硬件条件,规范管理,巩固、提高建设成果,切实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力争新建一批科技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置换一批实用技术成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先进实用技术与示范样板,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五)切实加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搞好“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工作,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服务内涵,使人才、技术、信息和资金等各种要素相互结合,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投入与回报机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团+专家工作站(研究院)+基地”“三结合”模式,创建产学研基地,及时解决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六)加快建设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佛坪分中心,充分发挥分中心功能。充分发挥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佛坪分中心“窗口”作用,积极招引域外高端人才、研发团队、优势科技成果、创新创业平合、科技型企业以及金融资本与佛坪产业发展精准适配。进一步深化与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工作站、西安交大、陕师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理工等各大高校、中省科研院所或建立稳定的技术协作关系,统筹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开展精准对接、深化合作,研究确定我县科研需求,加快推进适用技术开发、产品研发,推出我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通过“揭榜挂帅”形式解决佛坪企业“卡脖子”技术问题,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孵化转化科技成果,促进“产之需”和“研之能”的深度融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