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共佛坪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信息技术与保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和管理工作;机构编制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工作,为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提供数据依据和决策支持;承担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电子政务内网、事业单位登记网和中文域名管理网的日常管理与运行维护工作。 | |
住所 | 佛坪县新街2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尚春 | |
开办资金 | 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佛坪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万元 | 1.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不断优化登记管理服务。事业单位登记和党政群机关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工作持续向好。持续提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完善“不见面、网上办”工作模式,完成了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和党政群机关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年报工作任务。年初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佛编办发〔2023〕2号)和《关于2022年度党政群机关年报工作的通知》(佛编办发〔2023〕1号),对事业单位和党政群机关年度报告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年报时间节点,年报内容,以及年度报告书填写规范等。把年报工作作为对各单位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估的基础依据,为开展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选取评估对象做了先期准备。全年全县所有事业单位、党政群机关均按要求进行了网上年报,年报率100%,年报质量大大提高。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及时高效完成党政群机关事业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申领、变更、注销等工作。扎实做好了机关事业单位网上名称审核管理,耐心指导相关单位做好中文域名注册、续费、网站挂标。(二)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在县委编办的部署和指导下,多频次参与对部门“三定”规定执行、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推进等持续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财政、人社、审计、巡察的配合联动,强化监督检查质效。做到对县委编委会研究决定的机构编制事项,持续跟进,监督问效,强化机构编制工作权威性和严肃性。(三)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完善畅通举报受理渠道,及时受理机构编制举报“12310”电话的干部群众来信来访事项,做好问题查处和政策解释,杜绝了各类违纪违规现象发生,持续推进机构编制法治化进程。对各镇(街道)和部门单位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了“回头看”,并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发挥机构编制问题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四)积极配合完成了自然资源系统改革任务。按照市委编办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县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完成机构组建设立、机构挂牌、印章启用等工作,稳妥推进人员转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是按规定在互联网公开了编制政务信息,并不断进行梳理、补充和完善,使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做到四个到位:信息公开到位;应公开项目的内容准确到位;网上信息的规范性到位;各类数据及时更新到位。二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进一步规范。深入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年检程序,严把审验项目关,全面推行网上登记管理。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确定的几个重点领域未全覆盖,还需要加大力度;二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质量不高,还需提升;三是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力度还不够。2、改进措施:积极参与省、市事登局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强素质抓提升,高质量推进好各项改革任务,严格坚持政策规定,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监督检查,不断推进我县机构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追赶超越;不断完善和健全信息库建设,切实做到专项经费、专业人员、专机操作,所有进人核编手续及机构、编制变更事项都通过实名制信息库办理。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持续做好依法依规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年检年审工作。及时公布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变更,年检年审情况,采取单位自查与组织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抽查及法人运行情况调查,深化事业单位法人依法经营,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2.继续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强化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配合财政统发工资工作,全面完善好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力度,防止人员逆向调配和超编进人现象的发生,不断改进管理办法和措施,加强事前管理和事后监督。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台帐建设,力争实施电脑系统化日常管理。3.配合县委编办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积极参与开展统筹使用基层各类编制资源试点,探索赋予镇(街道)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进一步落实好“按岗管理”“按绩取酬”等创新举措,严格落实“县上人、镇上用”改革要求,统筹使用县镇(街道)编制资源。通过简政放权、控编减编、深化事业单位履职评估等调整出来的编制向镇(街道)调剂补充,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积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政策。加强县域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在卫生编制总量内统一配备各类卫生人才,强化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探索实行“县聘乡用”和“乡聘村用”。积极争取使用“人才编制周转池”编制,将招聘计划向镇(街道)医院、学校、产业专家等领域倾斜。4.服务重点领域,用好编制资源。服务民生事业,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对生源萎缩学校,配备保运转编制,腾出编制向重点集镇学校、城区学校集中,为推动城镇化建设服好务。服务基层,为“四个一”基层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保障。在用好现有镇(街道)机构编制资源的同时,大力推进编制资源下沉,将在机构整合、撤销职能弱化事业单位等工作中收回的编制,优先补充给镇级,使基层人民政府更好地发挥服务百姓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 5.创新挖潜,盘活编制资源。一是坚持动态调整,通过事业单位履职评估,用好评估结果,对出现编制沉积、职能消失的单位,收回沉积编制,打破编制“只增不减”的僵局。整合设立部分机构,优化机构设置。对承担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增加职能较多且人员严重不足的部门和单位,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提升机构编制资源有效使用效益。二是创新教育集团管理模式,探索集团内部教师使用一体化,打通内部用编渠道,集团内部编制资源按需分配,用编计划由集团根据成员校编制数统一申报,新教师到岗后统筹调配,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任教成员校,保持教师队伍结构正态分布。三是创新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方式,探索推动公立医院人员备案制管理,充实公立医院医务人才。在基层卫生院推行“县管镇用”,从全县基本医疗职能弱化的镇卫生院调剂编制,统一招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的需要,派遣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