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中心

汉中市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30 15:34
单位名称 汉中市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土地整理服务。实现全市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编制申报中、省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跟踪监督、检查指导和申报验收工作;市级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审批、监督管理、检查验收;土地开垦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住所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滨江路国土资源局414室
法定代表人 白晓宏
开办资金 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国土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5万元 0.7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持续加强管理,规范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2022年,复垦中心围绕实现全市占补平衡目标任务,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大力开展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建设,规范完善占补平衡项目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耕地补充保障能力。针对我市后备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安排各县区对全市残次林地园地后备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经统计,全市园地资源3.7万亩,残次林地资源4.2万亩。2022年8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规范开展园地残次林地开发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汉政办函〔2022〕39号),我局同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联合印发了《汉中市园地残次林地开发建设实施方案》(汉市自然资发〔2022〕126号),为园地残次林地开发奠定了基础。2022年10月,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印发了《汉中市补充指标使用管理办法》(汉市自然资发〔2022〕161号),对建设项目使用本县补充耕地指标、使用其它县补充耕地指标、使用市级补充耕地指标的缴费标准和办理流程。2、大力实施占补平衡和旱改水项目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年来,各县区占补平衡项目立项53个,面积7436.5亩,验收23个面积2303.78亩。全市旱改水立项32个,面积8133亩,洋县、西乡、勉县、留坝19个旱改水项目通过市级验收,面积4024.05亩。共计验收补充耕地6327.83亩。3、切实做好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补平衡工作。在我市库存补充耕地指标短缺的情况下,为保障全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报批。复垦中心一方面加强督促县区加快项目报备进度,另一方面根据项目轻重缓急,积极做好县区之间补充耕地指标借用调剂和协调工作,对重点亟需项目优先保障。为全市99个建设用地批次补充耕地4241.348亩,其中补充水田2863.06亩,补充粮食产能300.23万公斤。确保建设用地顺利报批。确保教育、航空产业园、环保督察整改类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顺利报批。4、大力做好储备补充耕地报备举证工作。按照省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新增耕地报备入库有关事项的函》(自然资耕保函〔2021〕38号)要求,我局组织各县区大力开展占补平衡项目逐一举证报备工作。2022年报备占补平衡项目44个,面积2495亩,报备旱改水项目42个,面积10520.25亩,共计报备粮食产能252.4万公斤。5、完成市委深化改革任务。2022年5月,市局将市委下达的推动汉台区铺镇工业园区外部土地改造任务批转复垦中心完成。任务内容为制订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方案,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加快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复垦中心联系汉台分局、汉中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在充分征求农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布局,起草了《汉中市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片区)及汉台城区重点项目建设区熟土剥离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以市政府文件汉政办发〔2022〕47号印发执行。目前,汉台区扎实开展土壤剥离再利用试点项目,目前已剥离熟土1万余方,按照即拨即用原则全部运送至熟土再利用区,已改良耕地面积30余亩。6、推进高标准农田收尾验收工作。2012-2018年,省级下达我市高标准农田项目71个,面积40003.81公顷,投资66922.12万元。截止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部竣工,通过市级竣工验收项目38个,面积23546.98公顷,投资38545.5万元。2022年,组织农田水利专家对西乡、镇巴、留坝7个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面积2383公顷,投资4355.39万元。7、认真完成农民工工资保障工作。根据省市关于做好农民工工资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一是积极做好与市农民工工资保障办公室的联系,及时报送相关资料数据,配合做好市农民工工资保障办公室安排的抽查检查等工作。二是督促检查县区局做好自然资源系统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确保不拖欠农民工工资。三是中心按工程建设进度及时拨付县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资金。一年来,各县区自然资源领域未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上访事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落实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任务,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报批。按照“占水补水、占优补优”补充耕地新要求,为非农建设用地99个批次补充耕地4241.348亩,其中补充水田2863.06亩,补充粮食产能300.23万公斤,保证了省市重点建设用地报批。2、健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项目实施,田、水、路、林得到综合治理,实现了路林全面配套,形成了高标准农田新格局,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明显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了粮食安全。3、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影响农业生产的灌溉、洪涝、道路和农用电得到有效解决,项目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土地开垦后备资源匮乏,完成占补平衡日益增大;“旱改水”工作全面推进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探索总结。2、改进措施(1)开展园地、残次林地开发项目申报实施工作。针对我市未利用开发后备资源匮乏的现状,根据各级耕地占补平衡的有关政策和相关地市的工作经验,对我市能够开发利用的园地、残次林地进行调查评价,纳入后备资源范围,由县区政府申报实施。(2)加强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在项目建设中,以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综合保护体系为目标,严格落实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实施、验收各环节工作要求,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和月报通报。做到程序合法、质量可靠、资金安全、档案齐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复垦中心将认真贯彻执行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围绕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建设任务,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1、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狠抓各级制定的项目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对项目实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完成省厅下达我市耕地占补平衡任务。2、全面完成新增耕地及旱改水建设任务,实现“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占补平衡新要求,保障全市各项建设用地的顺利报批。3、继续加强中心内部管理和党风廉政、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加强学习,坚持每周学习制度,认真学各级项目管理新要求,不断提高中心人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强对县区复垦中心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复垦工作管理能力。三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及党风廉政要求,增强中心人员拒腐防变意识,做到勤政廉洁。4、完成市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