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佛坪县> 佛坪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佛坪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3-05-26 22:57
单位名称 佛坪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规划、市政工程、城市公用、园林绿化、城市节水和停车场管理中的专业性行政执法工作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
住所 佛坪县袁家庄镇熊猫大道33号
法定代表人 刘鹏
开办资金 10.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佛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8万元 10.8万元
网上名称 佛坪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建立工作制度,强化联合执法。将单一的城管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并将部分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逐步理清。一是建立部门协调机制。针对城市管理中的边界职责,充分依托城市管理委员会,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二是以综合创建为契机,建立联合执法工作制度,与交警部门对交通秩序开展联合执法。三是以生态环境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抓手,联合运管、交警、水利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有效地治理了道路扬尘污染和建筑垃圾乱倒现象。(二)大力整治市容市貌“十乱”。整治占道经营2300余次,倚门经商800余次,拆除各种违规设置横幅、标语260余条,清除乱贴乱画非法广告1700余条,查处非法张贴广告行为3起;清理取缔流动摊点累计1200余次;加强执法巡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周边的市容秩序,杜绝市场外溢。(三)加大车辆乱停乱放治理力度。严禁车辆违规占用人行道、广场等公共区域违规停放,联合交警部门开展乱停乱放整治行动10次,现场查处乱停乱放车辆120余辆次,贴罚机动车占用人行道《违法停车告知单》41份,拖移违规停放摩托车40余辆。(四)加强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制定了《佛坪县城区户外广告设施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按照户外广告设置要求,重点对画面褪色、破损等影响市容市貌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进行整治,通知督促经营单位自行整改到位,摸排附属式户外招牌设施436块,发现锈蚀问题9处,责令广告设置产权单位完成加固处理9处;摸排独立式户外广告设施21处,拆除无人管理破旧广告牌匾26处;完成户外广告设置审批36件。(五)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联合交警部门,采取处罚、限制办证等惩罚措施,对渣土车逆行、超速、闯红灯、滴漏抛洒、私拉乱倒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渣土运输集中整治,开展渣土运输联合执法11次,检查渣土运输车辆56辆次,查处未覆盖运输行为8起,乱倒建筑垃圾行为2起。二是扎实开展餐饮油烟和“清炉”行动检查。开展城区餐饮油烟检查14次,检查餐饮单位124家。开展清炉行动12次,检查餐饮单位108家,发现违规使用小煤炉行为7起,暂扣小煤炉7个。三是加大乱搭乱建的查处力度。增加日常巡查频次,针对违建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拆除,拆除违章建筑2处。(六)加强公用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管理。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城区损坏雨箅子、井盖、路灯、花箱、座椅、花草树木等行为进行了监管查处并进行规范管理。对占用公园、广场举办大型活动前,督促指导相关单位认真开展风险评估,科学编制活动方案,完善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处置预案,防止出现踩踏事件。查处破坏城区道路护栏、垃圾收集设施、照明设施等违法行为3起。(七)强化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为了进一步落实各单位及商户门前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将门前“三包”责任制更新为门前“五包”责任制,大力宣传门前“五包”内容,每月进行检查评比,督促沿街商户店铺做好门前环境卫生的维护。(八)为高、中考保驾护航。向商户、建筑工地、小区居民发放了《“静音护考”行动的倡议书》1300余份,引导全民参与爱心护考行动。同时加大考试期间巡查力度,严厉查处纠正非规定时段施工、噪声超标等施工作业行为。并在考试期间设置现场驻勤点和“助考凉棚”,安排执法人员定岗值守,加强对考点学校及周边区域的巡查监管,及时排查整治占道经营、乱摆卖等影响市容及交通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取缔制止不利于考试的相关因素,并为考生及家长免费提供纯净水、医疗用品等物资,为高、中考保驾护航。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鼓励户外经营,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按照疏堵结合原则,在城区综合体育场、农贸市场、迎宾大道等路段,利用闲置空地设置临时便民摊点3处,设立临时摊位50个,解决就业75人,为弱势群体提供经营场所。(二)进一步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利用城区拆迁闲置空地增设临时停车泊位3处,规划停车泊位80余个,改建小区停车泊位160个,进一步缓解县城停车难的问题(三)城区道路反复开挖问题得到有效管控。建立了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要求供水、天然气、供暖、通信等企业和涉关部门每年年初报送城区道路施工挖掘年度计划,统筹协调城区道路施工挖掘,共建共享,形成部门协调、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减少和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全年办理挖掘道路审批8件,查处擅自挖掘城区道路行为5件。(四)县城区综合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是推动完成新街、后街、黄家湾路、椒溪西路4条主要街道架空通信线缆入地工作,拆除无人管理破旧广告牌匾26处,城区空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建立了住建、自然资源、乡镇社区等相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城区新增违法建设基本实现了“零增长”。三是建立“城管+交警”的城区交通综合环境联合执法机制,城区交通秩序进一步提升。四是规范共享单车管理,设置停车点位17处,为群众使用公共服务提供便利。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主城区流动设摊、占道作业、违章停车等热点难点问题依然突出,且在日常执法管理工作中,管理方式往往以搞突击式、运动式整治为主,一些城市管理顽疾问题反复反弹,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二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日常执法管理工作中,在“精”和“细”上下功夫还不够,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市容市貌巡查监管尚未做到全覆盖,重点路段倚门经商、占道经营、流动摊点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市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基础条件薄弱区域仍存在“脏乱差”问题,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城市智慧化管理手段不足。目前我县智慧城管系统尚未建成,当前城市执法管理仍旧以执法人员机动巡查和徒步巡查为主,科技化管理手段不足,“非现场式”和“非接触式”执法较少,执法办案效率较低,特别在违法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况下,对违法主体的认定、调查取证、行政处罚的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明显不足。(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围绕市容市貌管理、大气污染防治等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通过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城市管理意识,扩大城市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激发群众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热情,努力营造和谐的城市管理环境。二是稳步提高市容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市容顽疾攻坚战。加大“门前五包”落实力度,切实解决沿街门店占道经营、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餐饮油烟污染等突出问题,规范摊点管理工作,完善城市“牛皮癣”清理整治长效机制,为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积极贡献力量。三是加强城市市容秩序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充分运用科技化管理手段,做到市容市貌日常巡查监管全覆盖。持续在“精”和“细”上下功夫,以县城新街、河堤街、老街、站前街、熊猫大道等11条路段为重点,综合整治城市“十乱”现象,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我队将继续以“县城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和“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工作为抓手,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顽疾,扎实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城市长效常态管控机制,努力建设“安居、宜居、乐居”家园。(一)严格执法,净化环境,提升县城品位。一是统筹推进城市环境秩序整治,针对环境秩序突出问题,加大市容市貌“十乱”整治力度。二是全力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全面加大城区执法检查力度,严格查处无照经营、非法小广告等违法行为,加强指挥调度和应急值守,全力确保节日期间重点地区周边环境秩序整洁有序,圆满完成重大活动保障任务。三是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渣土车、“清炉”行动、禁煤等专项执法,持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四是加强与自然资源局、属地政府、村委的协作联动,强化沟通,实行信息共享和违法建设通报制度,完善违法建设管控网络,有效震慑和打击违法建设行为。(二)服务大局,全力以赴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一是积极申请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完成佛坪县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项目的洪评、环评、地质灾害评估、林地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用,进一步提高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效能。三是做好“县城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和“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工作,推进县城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规范行政执法。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住建部“721”工作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城管执法人员管理规定和考核办法。二是进一步畅通城市管理问题投诉渠道,及时处置各类投诉。持续开展城管执法宣传活动,加强与市民群众的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城管执法氛围。三是认真落实“强转树”专项行动,强化队伍教育管理,提升队伍形象。不断规范执法程序、执法行为,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执法公示、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推行执法过程全记录,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衔接,依法打击妨碍城管执法和暴力抗法的行为,为执法队员提供安全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