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博物馆
渭南市临渭区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3-05-26 11:12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博物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发现征集文物,保护利用展出馆藏及田野文物,对公众进行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负责区内文物交易的监督和管理。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老城街95号东邻
法定代表人
李明
开办资金
92.1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63万元
29.9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博物馆.公益
从业人数 3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及时办理申请登记手续,规范使用印章、证书。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围绕年初制定的博物馆总体目标,主要开展以下业务: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是加强馆藏文物管护工作。定期对馆藏文物进行管护工作,强化文物出入库的核定、档案登记工作,文物登记无遗漏;完成馆藏文物分类存放、整理工作,做到帐实相符;完善总、分类账登记工作;2022年,经省局文物专家重新核定,新增珍贵文物38件,使我区珍贵文物数量由73件增加至现在的113件。2、是公众教育活动精彩纷呈。2022年,我馆围绕《文物保护法》和《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文物法律法规,文物知识宣传活动;联合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活动,参观渭南皮影、石刻长廊;积极利用文物法律法规、渭南名人、文物景点等宣传展板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广场、进机关“四进”活动。石刻碑廊全年免费向市民开放。2022年开展的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引起高度赞誉。3、是文物保护制度、预案健全。制定了田野文物安全保护应急预案、古建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代表区政府与各街镇签订了《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和文保员签订了《安全承诺书》;编写完成区级以上文保单位“四有档案”。4、是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工作。(一)严格落实文物安全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文物部门的监管责任、管理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给49处重点文保单位栽立了安全责任人公示牌,达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覆盖。(二)田野文物安全检查。2022年,我们加大田野文物巡查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对文保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使该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全年共出动巡查288人(次),确保了田野文物的安全与稳定;(三)文物的修缮。我们争取省、市资金500余万元对省保单位王进哉故居、崇宁老爷庙等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四)抢险排危工作。我们争取市、区资金对县保单位北城门、老城书店城墙、关帝庙等文保单位进行维修及抢险排危工作,及时消除古建筑安全隐患;(五)建设项目选址前期文物调查工作。2022年,完成18处建设项目选址前期文物调查工作,纠正违规建设方案2个;(六)考古发掘工作。今年来,我馆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省保单位北刘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共同撰写了发掘报告。(七)健全完善文物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落实文保单位专人管护,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起区、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并在文保单位所在地聘请一到两名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保护员,目前,全区共有群众文保员50余人,并与他们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八)革命文物调查。我馆对全区革命文物进行了摸底调查,上报市局、省局,确定革命文物旧址23处。在打击文物犯罪方面,田力同志荣获全市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先进个人。5、是多措并举争取项目资金。国保单位慧照寺塔、庆安寺塔防雷,渭南鼓楼、文庙大成殿安防资金已经下拨;省保单位渭南鼓楼消防工程方案省文物局已批复;省保单位孝义涝池、渭阳楼维修方案,渭南鼓楼、文庙大成殿消防工程,火车站旧址陈列展览项目方案,以上报省文物局,等待方案批复;编制县保单位北城门抢险加固方案,已上报市、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博物馆争取文物资金在全市排名前列。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