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蓝田县> 蓝田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蓝田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26 11:09
单位名称 蓝田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做好动物预防工作,促进畜牧业发展。动物疾病测报、监测和防疫,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和扑灭。
住所 蓝田县北环路西段20号
法定代表人 史志强
开办资金 35.5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蓝田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96万元 28.15万元
网上名称 蓝田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主要业务1、业务学习深入化在《动物防疫法》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专业知识学习。组织中心及基层站全体职工和部分养殖户积极参加了市疫控网上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推广培训、人畜共患病防控技术大讲堂、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培训、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防控策略及关键技术、陕西智慧动监新平台介绍及先打后补功能推广培训等网上培训课程学习,有效增强了干部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中心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对养殖场(户)的养殖技术及免疫指导,和“犬只免疫进社区”宣传活动。2、办公环境优质化针对普化、前卫、史家寨等镇站存在房屋漏水、墙体裂缝等问题,特向财政申请资金对基层镇站房屋进行整修,目前3站已完成修缮,为基层办公营造良好的环境,大大提升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3、动物防疫全覆盖(1)中心精心部署,起草印发了2022年春季和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安排意见,实施中心各科室包片制度,制定动物防疫规范要求和严格的疫苗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免疫疫苗出入库的管理,并要求镇(街)畜牧兽医站严格把控疫苗使用计划,并建帐登记,记清来源去向。(2)开展了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狂犬病”的集中强制免疫和以“猪瘟、新城疫”的全面免疫。(3)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全覆盖。累计已免:猪口蹄疫已免14.3199万头;肉牛口蹄疫已免0.7683万头,奶牛口蹄疫双价已免0.1669万头;羊口蹄疫已免3.5223万只,小反刍兽疫已免1.9181万只;鸡禽流感已免300.4645万羽;鸭禽流感已免0.0915万羽;鹅禽流感已免0.0832万羽;其它禽禽流感已免5.0629万羽;狂犬病已免1.5322万只。春、秋两季各畜禽病种应免率均达到100%,各类家畜耳标挂标率达100%,畜禽免疫档案建档率达100%。(4)防疫物资保障有力。根据各镇街的存栏情况,提前做好了疫苗科学调配和防控物资储备工作。并在集中免疫前集中发放防疫物资,其他免疫物资供应充足,保障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5)加强日常补针工作。各镇(街)兽医站对上圈和新补栏的畜禽及时进行了补免。我县坚持实行集中免疫与常年补针相结合,规模养殖场均能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自主免疫,并按规定落实规模养殖场户自采疫苗报备制度,做到了应免尽免,不留死角,确保了辖区内免疫密度和质量。(6)全面推进“先打后补”实施。根据《陕西省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镇(街)站摸清了规模养殖场(户)数量、存栏量等情况,对我县符合条件的82家规模养殖场(户)实现了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在智慧动监平台的申报,与规模场签订了强制免疫责任书,确保免疫责任的落实,保障免疫不留空。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和养殖场(户)政策的宣传,特别是在强制免疫疫苗购买、免疫抗体检测、疫苗补助申领等方面,强化了培训和服务指导。(7)实行村级防疫人员聘任制。按照中心新制定的村级防疫人员聘任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聘任,规定了防疫员防疫经费标准及兑付标准,目前我县共105名村级防疫人员。对村级防疫人员重点培训了“陕西智慧动监”APP的录入、疫苗的保存、使用、免疫注射技术、免疫档案填写及自身防护等内容,全力以赴保障了动物防疫工作任务。4、监测流调高精准一是坚持非洲猪瘟周排查制度。坚持每周一9点前上报非洲猪瘟排查进度。截止目前进行到第43周排查,排查养殖843户,生猪存栏7.8163万头。二是扎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前卫镇开展可疑猪瘟流调4次,蓝桥镇开展可疑猪瘟流调1次、羊支原体肺炎流调1次,焦岱镇开展鸡大肠杆菌流调1次,提供可供上级参考报告5份。统计各站疫情月报945份,在中国动物疫病兽医卫生综合信息平台累计上报45次疫情周报。通过分析发现我县目前秋冬季主要以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猪支原体肺炎、猪密螺旋体痢疾多发。收集禽流感、狂犬病,小反刍兽疫、布病和结核病等流行病学报告共945份,并每月及时与人疾控业务科室对接,及时了解人间布病发生情况。三是实验室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和生物安全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春、秋两季集中抗体抽样检测,抗体合格率达到农业农村部要求70%以上,为免疫抗体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完成送市全血样品240份,共编制检测报告书127份。中心实验室开展禽跨省调运禽流感H7亚型抗体检测13批次,26场次,780份血清样品,编制检验报告书26份。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兽医实验室制定规章制度12种,制定程序文件、生物安全等体系文件12本,实验室技术培训,于2022年11月23日顺利通过省级实验室考核组验收。5、布病净化很彻底一是全县畜牧兽医站积极对养殖场户宣传“布病”防控知识;二是积极指导并严格监督各养殖户搞好养殖场环境卫生;三是中心采购充足物资为保质保量完成采样任务提供物质保障;四是加快实验室设备更新及实验试剂采购,切实增强了实验室检测能力;五是制定并印发县2022年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实施方案、专项检测调查实施方案、采样工作实施方案。中心对基层站分批次送至的血清样品及时检测并出具报告,血清10738份,其中牛血清2287份、羊血清8136份,出具报告77份,对血清呈阳性的19头牛、26只羊由相关单位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完成牛、羊布病净化阶段性工作任务。6、狂犬免疫精确化按照市、县文件要求,我中心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防控领导小组,划片包干,包村包户,责任到人。同时积极与镇政府、公安局、市场交管局等部门协作,全面开展狂犬病防控工作。由各镇政府摸清犬只存栏底数,中心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狂犬病防控工作方案,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开展犬只狂犬疫苗注射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开展了牛羊布病净化专项工作,以推动蓝田县奶山羊布鲁氏菌病净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开展畜间布病净化、切断人间布病传染源,逐步推动全县布病净化,同时对一线畜牧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旨在加强我县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中心组织科室及相关人员在县城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犬只免疫进社区”宣传活动,印发狂犬病防治宣传册2.3万份,向群众宣传为犬只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法律要求,并利用城区宠物医院作为狂犬病疫苗宣传点和免费注射点,大力宣传狂犬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极大提高了群众知晓率,推动狂犬病防控工作,形成了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让《动物防疫法》走入社区,让养犬须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法律规定深入人心。存在的问题(一)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县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缺员严重,在乡(镇)尤为突出,且基层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年龄老化,断层突出,难以适应动物防疫工作发展需要。(二)防疫经费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从当前情况看,政府虽已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投入仍然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等方面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三)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全县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占比比例较大,标准化饲养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养殖场还存在生产条件差、用药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等现象,制约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的提高。四、整改措施(一)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队伍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大对畜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全县畜牧兽医队伍。二是要切实保障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有充足时间从事本职工作。三是创新村级动物防疫员聘用制度,可以探索养殖大户或养殖场防疫人员兼职辖区内的村级动物防疫工作,为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充新鲜力量。(二)加大对动物防疫知识的学习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强化养殖、经营人员的防疫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其自觉参与防疫工作,确保养殖、运输、经营、消费安全。营造人人关心、重视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五、2023年工作计划一是持之以恒强化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确实增强对畜禽防疫工作的社会性、科学性、强制性、统一性、长期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二是重点扎实搞好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坚持春、秋集中免疫与日常补免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积极做好疫情监测,严格规范疫情报告制度,切实提高疫情预警能力。积极增强防疫物资储备能力,认真做好动物防疫物资和疫苗的接收、发放、冷链运输、储存等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基层站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扎实搞好免疫技术和自我安全防护的培训工作,围绕重点免疫病种强化技术培训,查漏补缺,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确保全县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坚持宣传、科学宣传和依法宣传的原则,继续做好“先打后补”实施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