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具体业务活动。1、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排查工作。由局统筹安排,中心全力配合,扎实开展2022年春、秋季农村供水敲门入户大排查活动,以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四项标准”为底线,全局动员、持续发力,按照全县地理区域,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成立六个检查组,抽调相关科室工作人员20名,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进行全方位检视,对照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四项标准”逐村、逐工程对农村饮水安全达标情况进行了核查,顺利完成省及国家脱贫攻坚后评估的第三方评估关于农村供水保障服务等各项工作。不断强化工程后期运行管理。一是全面落实镇、街政府主体、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督导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三个责任”,公布了农村供水工程责任人和服务电话,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及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群众用水安全。二是设立农村饮水安全服务热线电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微信群,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确保及时有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针对镇村及群众反映问题,执行“123工作制度”及时规范处理问题,即:1是接到反映问题,县农村饮水安全服务中心及相关科室力争1个小时到达现场,针对问题查明原因,向水务局和镇街主管同志通报情况;2是县水务局和镇街主管同志现场制定解决方案;3是明确三个时间节点,现场能够解决现场解决,需要半天时间解决报主管副局长到场解决,需要一天时间解决报局长到场解决,需要两天以上时间解决报主管县长到场解决。确保信息畅通,工程抢修及时。二、取得的主要设社会经济成效。1、发挥供水服务热线电话、运行管理微信群作用,执行“123”工作机制,全年确保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应供水问题,保障了农村群众供水安全。2、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强化水费收缴,创新管护机制,做好工程维修养护,促进工程正常运行,守住农村供水底线。3、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建成20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涉及13个镇20个行政村,受益总人口为57500人。三、存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过程运行管理的村级运行管理不够规范,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得到严格落实,导致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偶发运行故障,影响工程供水区域内农村群众的正常用水。四、改进措施。1、加强对已脱贫村、脱贫人口和边缘户,以及供水设施薄弱地区人群饮水状况的监测,保持“动态清零”;做实做细应急供水方案,确保遇突发情况不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和水质不合格等颠覆性问题。2、健全供水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依托县城乡供水公司,强化供水企业运行监管,确保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明白水”。五、下一步打算。1、进一步巩固农村供水成果。配合水务局整体安排部署,不断强化运行管理“三项机制”,强化农村供水保障动态监测。持续发挥农村供水安全服务热线电话、运行安全管理微信群效用,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继续执行“123”工作机制,确保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应供水问题,保持动态清零。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强化水费收缴,创新管护机制,做好工程维修养护,促进工程正常运行,守住农村供水安全底线。2、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对已脱贫村、脱贫人口和边缘户,以及供水设施薄弱地区人群饮水状况的监测,保持“动态清零”;做实做细应急供水方案,确保遇突发情况不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和水质不合格等颠覆性问题。二是健全供水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依托县城乡供水公司,强化供水企业运行监管,确保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明白水”。三是加大管护资金投入,通过水费收缴、财政补助等多渠道筹集管护经费,提升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管护水平。3、加强行业监督,抓好统计培训。提请水务局委托县农村水质检测中心,加大农村水质检测力度,计划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全县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末梢水检测1次,检测41项指标,确保水质安全。由水务局统筹安排,组织开展实现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培训班。对全县村(镇)级水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水管员业务技能及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