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农业病虫测报、防治和植物检疫;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 | |
住所 | 蓝田县北环路西段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浩 | |
开办资金 | 101.5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蓝田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0.89万元 | 101.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蓝田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主要业务1、全力开展粮食重大病虫防控(1)小麦病虫防控。4月17日在华胥镇东邓村召开了小麦条锈病暨“一喷三防”统防统治现场会,根据条锈病等小麦重大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华胥、洩湖、三里镇等病虫重点发生区域开展统防统治2.5万亩,并向三官庙等四个镇发放防控药剂3万亩,依托镇街组织群防群治,通过统防群防有力结合,全面推进防控工作,确保了防控全覆盖、无死角。(2)玉米病虫防控。7月28日向草地贪夜蛾及粘虫重点发生区域的三里镇发放10000亩防控药剂,依托镇村干部组织群众开展防控。8月17-18日由专业化防治组织利用植保无人机在草地贪夜蛾及粘虫重点发生区域的汤峪镇开展了16000亩应急统防统治,压低了虫源基数,有效防控了草地贪夜蛾及粘虫危害。2、扎实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在全县19个镇街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60万亩,减少化肥用量0.14万吨,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2%以上,建立化肥减量增效“三新”示范区0.25万亩。3、农业环境保护项目进展顺利一是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做好耕地质量监测和土壤及农产品协同采样工作。二是巩固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三是认真做新型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工作。四是开展全县地膜残留监测评价工作。在我县19个镇街,共完成37个踏查点位54个标准样地调查。普查了12种外来入侵植物及病虫害,基本摸清了我县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及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情况,为以后的防控和长期监测奠定了基础。4、积极实施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在小麦播种面积大,且播种时间晚,二三类苗基数大的4个村,共实施小麦促弱转壮面积3500亩。在夏播大豆上实施落实抗旱减灾技术措施10000亩,统一发放抗旱剂10000袋,氨基酸水溶肥20000袋,开展统一飞防作业面积400亩,有效减轻了高温干旱对大豆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秋粮丰产丰收。5、省级粮食单产提升示范项目接续实施今年在汤峪镇、普化镇、三官庙镇各建立1个小麦万亩播种质量提升综合示范片,总面积30000亩。为提升小麦播种质量,在汤峪镇肖坡村、焦岱镇柳家湾村共建立150亩宽幅沟播技术展示田。今年秋播分别在县汤峪镇、普化镇、三官庙镇各建立1个小麦万亩播种质量提升综合示范片,总面积30000亩,同时建立9万亩辐射带动区,在焦岱镇柳家湾和洩湖镇绿岭农场分别建立主推技术展示田和宽幅沟播展示田,总面积200亩,关试验5个,目前苗情长势良好。6、粮食主产县绿色示范区建设项目效果显著在汤峪镇小寺村建立1个小麦千亩示范区,面积2000亩,并建设200亩固定示范园。在汤峪镇龚家村建立1000亩夏玉米千亩示范区,在厚镇东咀村建立1000亩大豆千亩示范区,并分别建立100亩和106亩核心示范区。7、开展特色粮食种植,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依托蓝田荞麦种植历史悠久,在灞河西段沿岸、九间房镇峪口村、普化镇民李村等地种植荞麦2500亩,今年秋播期间在玉山镇桐峪村、汤峪镇肖坡村、灞河洩湖段沿线等镇村种植特色黑小麦2810亩,示范引导群众种植。8、食药用菌生产技术服务高质高效今年在灞源、葛牌、辋川、安村、玉山等镇开展香菇、平菇、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20次。据统计,2022年全县食用菌上料693万袋,其中香菇220.5万袋,平菇472.5万袋,其他菌类大球盖菇20亩,羊肚菌102亩,全年食用菌鲜菇总产量达到5500吨。全县发展中药材7255亩,产量达到2495吨,实现产值7500万元。其中主要药材品种种植面积:苍术1004亩、黄芩1100亩、猪苓1020亩、连翘1000亩。9、履行公益职能,积极为农服务(1)、开展苗情、病虫、墒情调查全年开展各类苗情调查16次,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调查107次,出动调查人员428人次,上报各类病虫发生防治报表116次,编发《病虫情报》10期,制定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5个。2、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宣传全年累计完成科技大培训2305人次。制作并发放施肥建议卡35000余份,施肥配方上墙200个村,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会3余场次,培训人数200余人,开展小麦促弱转壮、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等技术培训共计6场次,受训人员300余人,培训农技干部、村组技术骨干、各类专业合作社成员20余人。蓝田融媒体制作专题宣传节目5期,发放技术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开展香菇栽培、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4场次,培训群众260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80余份。3.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积极配合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农药、化肥市场日常监管。累计开展执法检查28次,出动检查人员116人次,检查农药化肥生产企业3家次、农药化肥经营门店157家次,农药化肥产品84种。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通过各类项目实施,经区县防效互评,平均防效达92.5%,总体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三、目前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治学习忽紧忽松。2、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3、一些规章制度还需继续完善。四、整改措施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抓学习,树新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也是一个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载体。对促进单位活力,提升干部素质,凝聚团队力量,鼓舞职工士气,树立行业形象,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自加压力,寻找差距,在工作中增强干劲。2、加强现有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农技服务能力。农技中心积极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及鼓励技术人员参加农学自考深造办法提高现有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以提高农技中心整体农技服务能力。3、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单位有序运转的保证。农技中心修订完善各项制度,有令则行,按章操作,良好的制度会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在单位形成一种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五、下一步打算1、做好粮油作物主推技术、主推品种推广普及,开展“三情调查”及科技大培训。2、做好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等粮食作物各类试验示范。继续开展市级粮食主产县绿色示范区建设、粮食单产提升等项目实施。3、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指导,建立防控示范区,开展专业化防治作业示范,引领群防群治。认真做好植物检疫及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工作。4、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外业入侵植物普查及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等相关工作。5、做好全县食用菌、中药材的生产技术指导工作。6、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等相关工作。7、抓好党建工作,持续强化干部队伍纪律作风建设。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