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保护、展览和学术研究。博物馆维保、管理和安全保卫。 | |
住所 | 渭南市乐天大街西段南侧 | |
法定代表人 | 隋晓会 | |
开办资金 | 2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4434.22万元 | 44360.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无变更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市事业管理登记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创新展览展示,推出新时代精品展览。博物馆不断优化完善基本陈列。目前,已完成《古国觅踪:刘家洼和古芮国的故事》陈列展览,该展览已于11月22日预开放。完成《百年沧桑——渭南印记》《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丝网版画》线上数字展览,实现了六大数字展览上线。完成《渭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图片展》立项工作。深化馆际交流,创新形式举办外展。做好文物赴日本外展《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组织《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丝网版画展》赴浙江省嘉兴博物馆、江苏省江阴市博物馆外展交流,有效扩大和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优秀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积极打造“我们的节日”社教品牌。全年共推出21项社会教育活动。举办了“渭博溢彩华服秀上元灯舞踏歌来”元宵节活动、“浴兰时节共度端阳”端午节活动。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上,创新形式策划博物馆里沉浸式小学思政课。举办了“看《梦华录》,过‘宋潮’七夕”系列活动,设立“鹊桥仙·梦华夜间集市”,激发城市活力、推动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积极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展“六进”活动8次。举办渭南文博讲堂“仰韶时代的考古与文化”系列讲座,在“中国知网”线上传播量达到两万多人次。联合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举办民间藏品公益鉴赏咨询服务1次。(三)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积极参与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根据市局安排,选派4名同志参加“京昆高速改扩建项目(渭南段)”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多处墓葬、遗迹,出土各类文物百余件/组。配合富平县公安局勘查庄里镇长春村被盗古墓葬现场,发现周代古墓葬多座。与省考古研究院合作,选派1人配合澄城县刘家洼遗址东二区墓地考古发掘,发掘古墓葬多座。选派6人参与西安城南考古队翟家堡墓地,发掘墓葬、遗迹多处,参与白水杜康沟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40余处,整理各类标本数百件,参与富平县下窑堡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出土各类石器。编写《渭南市民主南路汉墓M2发掘简报》,“渭南市关于加强考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报告文件。推动业务人员在考古工地实践中尽快成长。(四)充实馆藏文物,规范文物保护工作。一是做好文物信息登录工作。不断完善文物信息登陆规范,标准化文物信息登录制式登记册,做到录入信息准确详实完备。完成新入藏1000余件(组)藏品的清理及信息登录工作;并向陕西省文物数据中心提交2464件(组)馆藏藏品信息。二是做好文物征集、移交工作。加大文物征集工作力度,规范文物征集流程,提高文物征集工作的有效性和系统性。接受社会捐赠6件(组)藏品(文物);截至目前,累计接收富平县公安局、临渭区公安局、潼关县公安局移交文物千余件(组),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文物数量。三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汇编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选编》,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落实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目前,已有22件(组)青铜器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修复中。(五)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工作能力。一是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组织(文博)干部参与全国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线上培训班、全国博物馆展览实践高级讲习班,选派馆内2名讲解员参加“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讲解员培训班”,完成2022年度事业单位招聘计划,招录1名考古学专业技术人员。二是强化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保卫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信息通畅、反应快捷、处置有效、责任明确”的应急机制。组织全馆人员观看《生命重于泰山》,学习《反有组织犯罪法》。联合物业开展3次消防应急演练,不定时对馆内工作人员消防安全知识抽查,加强了安保人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了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今年,市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陕西省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作为一个地市级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少、等级低,制约着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2.基本陈列由于筹备时间较短,加之运行时间较长,现需要全面整改提升。整改措施:1.加大文物征集宣传力度,细化文物征集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文物征集程序,争取获取有价值的文物。2.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更换展厅、展柜玻璃、灯光,消除基本陈列安全隐患。同时,增加考古新成果、陈列新征集文物,不断深化展陈内容,运用高科技手段创新展陈思路。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继续配合中省考古机构做好富平县下窑堡旧石器遗址、富平县长春墓地、澄城县刘家洼遗址、京昆高速富平县灰坡岭遗址、白水县杜康沟遗址、城南考古队(西安市)辖区内基建考古等项目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完成市文物局安排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做好调查采集和发掘出土文物的资料整理工作,并及时转化为科研成果。2.文物保护工作。根据《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渭南市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框架,加强与省文保院的沟通交流,推进战略合作工作落到实处。持续推进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争取各门类修复培训工作全面展开。推进《渭南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二期)》立项申报工作。筹划“民间藏品公益鉴定”活动。3.陈列展览工作。完成《大展宏“兔”——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渭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图片展》。引进《海上风——嘉兴博物馆馆藏海派书画展》优秀外展。推进《与华相宜——渭南故事》展览改造提升。策划一个原创临时展览,更好的丰富渭南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4.公众教育工作。一是持续提升讲解员讲解能力。通过常设展览讲解、临时展览讲解、精品文物讲解、流动博物馆“六进”主讲、讲解员考核、讲解员集中培训等工作,逐步提升讲解员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二是增加社教课程内容。推进研学课程开展,努力策划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的渭博特色课程;尝试开发节假日青少年观众体验活动,让儿童观众爱上博物馆。5.综合管理方面一是举办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省级会议。二是完成创建目标任务。三是策划文创产品设计成果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市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市博物馆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2022年市博物馆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2022年接受社会捐赠藏品共计6件(套),包括石质、陶质、青铜质及木质等各类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