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城建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管、利用城市建设档案,促进城市建设事业发展。本市城建档案资料的储存、利用、咨询及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街道办后宰门5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鹏飞 | |
开办资金 | 2840.4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054.92万元 | 18144.9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西安市城建档案馆在市住建局局党组的领导下,坚定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服务企业、方便群众”为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具体如下:一、2022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坚持依法依规,推进新馆建设城建档案馆坚守法律和规矩,按规定按程序走好每一步,建设经得住检验的放心工程。项目于2月23日取得西安市市级文明工地称号,3月28日通过省级文明工地现场复查,5月12日通过主体分部工程验收。截止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室内装修和室外绿化总平施工,目前正开展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布展工程、污水源供热工程施工,预计年底前完成各专项验收和竣工验收,达到交付条件。(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为规范业务流程,加强业务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城建档案馆积极参与地方标准的起草、完善馆内各项制度建设。参与草拟和发布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文件归档标准》。制定了《西安市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著录信息错误修正制度》《西安市城建档案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三)加强业务梳理,提升服务质效1.档案接收工作城建档案馆在服务中梳理完善业务流程,提升档案移交执行。完善了纸质审核、电子审核、入库放号的每个环节所包含的小流程,通过工程项目预约、疫情线上审核和项目核查催报等具体手段提升了工程项目档案移交效率。2022年接待工程项目咨询近3000人次,为近1600个项目提供指导服务,完成项目入库1176个,单位工程入库2678个,房建工程档案对应的接收面积为5618289.74万平方米。接收工程声像档案项目296个,入库照片18337张,视频57小时,光盘327张。2.重点工程跟进工作城建档案馆持续做好重点工程跟进指导服务。深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一线,了解项目档案当前保管情况、档案体系化进度和档案移交中的难点,开启远程指导与上门服务衔接融合的连续性服务,对档案整理方式给出科学建议,及时解释档案移交归档相关政策。对轨道建设进行专人支持,为保障六号线二期在年底通车运营,指派专员支持工程验收。(四)开展档案利用,发掘档案价值1.档案利用工作城建档案馆面向政府、企业、市民、高校等提供城建档案利用及咨询等服务。面对快速增长的查档需求,城建档案馆不断提高电子档案利用率,优化服务质效,档案利用量较去年增长了11.25%。2022年查档窗口接待1420人次,电话查档851人次,声像档案利用20次,档案内部利用135次;查档利用档案共14482卷,其中电子档案13569卷,占比93.7%;复印文字5894页、图纸828张;刻盘、拷贝档案12743卷、830999页;完成档案证明1134份。2.《西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纪事(2016—2020)》编撰工作城建档案馆经过5年素材积累,最终完成了《西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纪事(2016—2020)》的编纂工作。其全面记载2016年-2020年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的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项目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情况。(五)坚持稳扎稳打,推进档案电子化持续推进馆藏档案电子化工作,完成馆藏档案扫描3.7万卷,4563546页,为建设数字档案馆打下坚实基础。二、2022年取得的主要效益目前,馆藏纸质档案约76.5万卷,并保存大量录像带、照片,主要涉及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城市管线工程等。近年来,西安市城建档案馆不断深化服务改革,积极落实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档案接收制度改革,积极做好各个项目的前期咨询指导及档案接收指导工作。持续推进馆藏档案电子化工作,全年完成馆藏档案扫描4.8万卷,其中文字约200万页,图纸约17.4万张,为建设数字档案馆打下坚实数据基础。完成创新档案利用方式,实现查档登记电子化,查档自助化,极大地提高了城建档案的接收、利用效率,更有效的发挥了城建档案的价值,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便利,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助力。三、2022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档案宣传不足2022年对城建档案宣传不足,全体工作人员只重视了埋头苦干工作,走上街特头宣传档案事业的频次太少。(二)档案业务培训指导工作不够深入全面2022年,因档案接收业务、档案利用业务工作量加大,再加上新馆建设工作和扬尘督导工作,档案业务培训频次不够,导致培训覆盖面不够广泛,覆盖人数较少;培训内容(主要以房建工程为主)不够全面。三、2023年工作计划做好项目收尾,完成新馆建设城建档案馆将持续做好项目建设收尾工作,重点开展竣工结算和项目评审工作,安全完成搬迁新馆工作,结合展厅、服务大厅等空间,在新馆打造展览展示和业务办理流线。(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好档案验收从事中事后监管入手,配合工建改革做好档案验收工作。一方面是按照工建改革节奏做到人员、业务双到位。坚持做好信息沟通,确保档案验收环节能为改革提质增速。另一方面是通过互联网+监管平台做好违法线索移交,进一步强化执法。(三)配合一体化政务服务,推动标准统一按照“一门一网一次”落地要求跟上改革浪潮,持续优化工程档案移交归档机制,紧盯各区县住建部门改革政策,协同区、县城建档案管理部门适时推动全市归档流程、归档目录、归档数据类型的整齐划一。(四)积极配合落实,推进“四电”改革根据“四电”改革等工作安排部署,积极推进“四电”与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结合,做好档案接收转型准备,将“四电”改革落到实处。(五)推进档案电子化,提升服务质效持续完成馆藏档案电子化扫描,进一步提高电子档案利用率,提升服务质效。(六)积累资料素材,做好档案编研继续做好《西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纪事》文字素材的日常记载和积累工作,记录西安城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以起到存史资政的作用。以上内容均不涉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