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渭南市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站)

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渭南市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3-05-25 16:33
单位名称 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渭南市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免疫预防接种、卫生监测、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住所 渭南市站北路5号
法定代表人 候兴佑
开办资金 2127.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134.07万元 8421.64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完整、全面、准确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市委“走在前、创一流”工作要求,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疾控中心创一流业绩最终目标,迅速、有效处置新冠肺炎疫情22起,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是提高站位明责任。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决扛起疫情防控“主力军”责任,承担全市疫情防控组、疫苗接种组主要责任,承担社区防控组、农村防控组、学校防控组、隔离酒店专班的培训工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技术保障核心作用。二是研判分析助决策。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专家组专业优势,发扬科学精神,参与制订、修订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27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智囊支撑。科学研判疫情形势,每日对全国、全省、全市的疫情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提交疫情研判分析和防控建议256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生疫情全程坐镇,随时分析疫情进展、科学评估风险,形成专业指导意见,确保疫情处置工作既高效有序,又规范稳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对每起本土疫情进行复盘、对每次外出支援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形成防控工作经验和建议报告50份,编发《流行病学调查手册》《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南》《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相关防护指南》2000余册,为疫情防控工作献计出力。三是扩充队伍提能力。联合组建市级流调队伍13支、300人,市县两级扩充至3000余人,提升流调溯源能力。及时组织学习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2022年累计开展疫情报告、流调、检验、消毒等培训370次,19700余人次;联合开展应急演练33次,打造一支“拉得出、上得去、打的赢”的应急队伍,为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打下坚实基础。四是迅速处置控疫情。坚持“以快制快、高效处置”工作原则,中心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处置,梳理风险点位,划定高风险区,争分夺秒流调溯源、追阳断链,及时切断疫情传播链,为防控工作赢得先机、赢得主动,最大限度的控制了社会面传播风险。全年流调A类人员1395人,排查密接36293人,梳理风险点2442个,精准划定中高风险区301个,并及时予以解除,确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五是疫苗接种建屏障。对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开展全覆盖指导,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91.52万剂次,总人群覆盖率88.25%。全程接种357.27万人,全程接种完成率92.34%,有效建立免疫保护圈。六是宣传教育筑防线。联合渭南电视台广播节日《对话渭南》《健康养乐汇》等栏目录制节目15期。利用《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发布健康防病知识309篇,开展“渭南卫健党旗红、疾病控制社区行、乡村行”活动32次,有效提升广大群众健康素养和防病技能。七是物资储备保安全。新建两个应急物资库,建立应急物资采购、安全与巡查、调拨、出入库、盘点等制度,明确专人明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存放、建立台账、动态更新,储备防护物资、消毒药品和生活保障物资等,可满负荷使用30天,完全能够满足疫情防控保障需要。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健康渭南”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疾病预防工作稳步提升。一是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截至11月30日,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0195例,报告发病率236.78/10万,发病率排全省第九位,工作始终位于全省第一方阵。1.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较去年同期下降22.42%,手足口病发病率连续5年稳定下降,无死亡病例。2.狂犬病防治工作。全市有犬伤门诊58家,其中规范化犬伤门诊17家、普通犬伤门诊41家,犬伤门诊三级暴露登记率60.74%,狂免使用率42.04%,均达到省级要求,无狂犬病病例及犬伤人事件报告。3.出血热防治工作。严格落实“三早一就”措施,出血热发病率明显下降,较去年同期下降29.57%。4.艾滋病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全国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报告发病率5.0/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7.3%。全市初中及以上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180所、安全套覆盖可留宿场所955家、医务人员“一对一”关爱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1718人,覆盖率均为100%。5.结核病防治工作。较去年同期下降19.29%。有效遏制校园结核病传播,2022年无学校聚集性疫情报告。6.梅毒防治工作。较去年同期下降15.6%。7.布病防治工作。发病率5.30/10万,较去年同期上升16.33%。联合畜牧部门及时处置1起布病暴发疫情、6起聚集性疫情,有效控制疫情扩散。二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稳中求进。规范疫苗全程管理,疫苗接种安全、便捷、有效,全市常住儿童十一苗基础接种率均达到97%以上,继续保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高接种率。三是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效明显。我市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达到国家消除标准。对全市763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开展监测全覆盖,华州、大荔、澄城、蒲城、富平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四是慢性病防治工作优质高效。全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6.15%,血压达标率70.67%;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4.55%,血糖控制率68.66%,均达到国家防控指标。五是公共卫生监测评价能力不断提高。规范处置食源性疾病事件12起。对3921名学生近视视力普查,总近视率55.43%。收集空气雾霾检测数据3780条,完成260家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审核上报职业健康体检个案报告卡27647例。全年接诊疑似职业病病例129例,确诊35例。建成病媒实验室,完成白蛉监测、蚊类抗药性监测项目,开展消杀指导169次。六是检验检测工作科学严谨。完成新冠肺炎重点人群、外环境样等核酸检测37035份。完成检测食品安全风险、城乡饮用水、重点传染病监测项目等样本9620份,顺利通过中省下发30个项目143份样品的盲样考核,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七是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进度符合预期,预计2023年4月份竣工投入使用。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引不进、留不住”问题突出。二是检验检测能力不足。改进措施:一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送出去”、拓展合作渠道、强化传帮带等形式,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一支有能力、有担当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解决市疾控中心传统招聘方式无法满足用人需求的问题。二是加快推进实验实能力提升项目。持续加快工程进程,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早日完工投入使用,助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规范应急处置、加强防病核心知识宣教,全力推进60岁以上老人接种工作、同源/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扩大疫苗接种覆盖率,共筑疫情防控安全屏障。(二)继续做好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10种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做好免疫规划、地方病、慢性病和职业卫生等疾病控制重点工作,切实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三)继续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始终保持底线思维,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意识形态、保密安全、国家安全、廉洁自律、舆情处置等安全发展底线,持续保持安全稳定廉政的良好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20年4月24日至2025年4月23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有效期2021年9月10日至2027年9月9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