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汉台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区粮油作物裁培、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旱作节水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等重大技术及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农业植物检疫管理,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与审定及种子市场监督;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和农田墒情与旱情监测预报;种子、农药、肥料质量监督检验;农业信息管理、统筹规划、业务指导、技术升级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天台路7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徐庆安 | |
开办资金 | 385.9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汉台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46.64万元 | 1090.4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不涉及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深化实施水稻提质增产扩能示范工程。项目区覆盖汉王镇、武乡镇、老君镇、河东店镇、宗营镇、龙江办事处6个镇(办)72个村及23个新型经营主体。项目共组织实施水稻提质增产扩能示范7.1万亩,其中示范推广水稻轻简化栽培1.7万亩(水稻机插秧1.1万亩,直播稻0.6万亩)。同时结合汉中粮油主产区“优质粮油增产节本增效百千万示范工程”推进,在河东店、宗营镇建立万亩示范片,示范片单产635.7公斤。在汉王镇七曲村、武乡镇王岭村、老君镇皇塘村、宗营镇上街村、龙江办事处西郑营村等村各镇建设一个千亩示范方,示范方面积5100亩,平均亩产645.3公斤。在河东店镇张寨村以青禾田合作社为主,打造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核心示范片,该示范片生产实现了机播、机耕、机插、机械施肥、无人机飞防、机械收获、机烘全程机械化。以黄华占、美香占2号优质水稻品种为主,创新硬地育秧方式,深化机械育秧技术、优化育插秧期衔接、探索侧深施肥技术、推广水稻“两增一控”技术,并推选该合作社参加陕南色高产竞赛活动及绿色高质高效范基地建设等活动。大力推广大豆油料扩种及带状复合种植。在龙江办事处竹林村玉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宗营镇新下村恒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汉王镇白庙村村级合作社建设三个总面积为450亩的区级核心示范片。玉米品种以登海605、冠玉7号、郑丹958、眉单4号等紧凑型品种为主;大豆以中黄13、齐黄34等耐荫抗倒品种为主。承担省、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比较、玉米种植密度、大豆品种比较、大豆种植密度4个试验,分别对各作物农事、物候期、农艺性状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详实田间观察记载,通过种植表现、产量结果、经济效益综合分析比较,获得了我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品种适应性、种植密度等客观一手数据。做好种子备案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今年9月召开了全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培训会,对所有种子企业和种子经营户面对面的进行了现场培训。加强农资市场日常监督管理,以规范农资市场管理为切入点,对辖区内农资生产企业及经营门店进行了拉网式监督检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提升区域耕地质量。根据我区土壤类型设定3个监测点(丘陵、平坝、沿江三大区域类型),按月定时了解掌握监测点各种情况并及时上报,开展墒情监测30次,肥情监测12次。抓好老君镇邰家湾村、铺镇李冲村、徐望镇徐湾村、汉王镇七曲村4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划分了常规施肥区和无肥区,设立了标志牌和隔离带,共计采集监测样8个。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宣传与推广,增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肥翻压还田、秸秆还田技术,有效减少化肥投入,实现化肥零增长。不断提升病虫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控能力。以“绿色植保、公共植保”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措施,规范监测技术,加大监测频率,提升监测质量,重点抓好田间病虫调查和分析。加大植物检疫管理力度。对汉中市得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面积15亩10个油菜繁殖材料,从苗期、花期、收获前依法实施了产地检疫。狠抓中省市农作物病虫害救灾防控项目,以项目带动并落实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积极做好全区高素质农民培育衔接工作接续。对2021年培育的152名高素质农民学员继续开展理论、实训实操、参观学习、线上教学以及跟踪服务等培训,2022年3月底,根据培育学员考试成绩、课堂出勤率、学习任务完成等综合考评,认定合格152名学员,发放了高素质农民培训证书和初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同年5月,经市农业农村局考核项目验收合格。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有序推进,培训时间从12月开始,时长6个月。(七)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试验示范工作。今年共开展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40个,其中水稻新品种24个,玉米新品种16个,对展示品种进行科学规范田间管理,详尽记载各阶段所获生产数据,及时开展了田间实测产并全面进行了分析总结,适时组织镇办及相关生产经营主体召开了观摩会,现场介绍了各品种田间表现和优缺点,以及种子选购、经营注意事项。有效防止品种“多乱杂”,特别是一些劣质产品甚至是未审定品种充斥市场现象,确保粮食生产用种安全。(八)圆满完成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项目。2022年建成一所集智慧教学、远程视频为一体的现代化培训教室,配套办公室、阅览室、教师休息室、餐厅、公卫、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和教学平台等任务,,实现与省级培训会场的实时交互,为乡村振兴培育人才奠定了基础。(九)稳步推进农业外来入侵生物普查。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农业外来生物普查技术小组,制定了《汉台区农业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技术方案》及《汉台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方案》。8月中旬召开了普查动员会,并就普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先后组织普查小组进行4次内部培训,初步了解了普查作物和普查对象。及时协调镇办处置了徐望镇草塘村等2处“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协助处置河东店镇花果山“齿裂大戟”外来物种入侵。针对在我区的猕猴桃溃疡病和番茄烟粉虱陆续进行了普查,掌握了部分资料,其它作物的普查正在进行中。(十)农业信息宣传及时有效。持续抓好农业系统动态信息宣传,认真审核编辑农业系统各单位工作信息。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1、粮油生产获得丰收.全区粮油生产实现持续连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082万亩,实现总产12.42万吨,其中,水稻生产面积14.16万亩,平均亩产604.14公斤,实现总产8.56万吨;小麦面积10.07万亩,平均亩产为303.6公斤,实现总产3.06万吨;玉米种植2.4万亩,平均亩产376.8公斤,实现总产0.5687万吨;薯类生产面积0.446万亩,实现总产0.24万吨;油菜播种面积5.9万亩,平均亩产151.4公斤,油料实现总产0.89万吨。2、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净化农资市场环境。严格生产经营制度落实,规范市场经营农资行为,从源头上保证了农资产品质量,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权益。全年共出动监管人员752人次,检查农资门店及经营网点135家次。全年完成主要农作物备案的种子经营网点63个,其中经营不分装备案51个,委托代销备案13个。共计生成备案单共747单,其中经营不分装备案689个,委托代销备案58个。3、病虫防治水平有效提高。建立系统观测田15块,系统观察175项次,全年完成监测农作物主要病虫害36种,书面汇报144期,向省市有关部门电话汇报85次,发电子邮件325项次,发布病虫情报16期1800多份,预报准确率95%以上,为指导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完成小麦重大病虫统防5.83万亩、油菜病虫统防3.6万亩、水稻病虫统防统治12万亩,其中粮油病虫飞防10.2万亩,有力促进了水稻、小麦、油菜病虫害防治工作。统防覆盖率达到5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45%以上。4、化肥减量耕地质量有效提升。共计推广有机肥0.13万吨,面积达0.9万亩。抓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通过召开技术培训会、张贴宣传挂图、技物配套等措施,2022年在我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和轻中度安全利用区大力推广有机肥施用,累积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00余份,张贴宣传挂图60余副,召开技术培训会2场次,现场会1场次。5、农业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通过“汉台农业”微信公众号,通过“汉台农业”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各类信息270余条,推荐上报40余条信息被省、市、区网络宣传平台采用。其中发布在省农业农村厅4篇、市级农业信息网5篇、区级农业信息网7篇、汉中日报1篇、学习强国1篇。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一是历年来单位编制不断压缩,干部职工老龄化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断层现象,后续力量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农技推广工作需要。改进措施:加强对现有工作的人员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是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种植方式与机械装备不太配套,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还不完善,服务范围窄、服务能力低,达不到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改进措施:继续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与扶持力度,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职业培训,提升现代农业专业技术技能。三是农作物气象灾害、病害高发多发,特别是受周边区域病害传播影响,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农业减收风险加大。改进措施:提高各级主体的抗风险应对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稳定粮食综合产能。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0万吨,油料总产达1.3万吨。二是抓好增产增效技术措施的落实。积极探研完善水稻机插秧技术、油菜机械精量直播机播机收技术以及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示范带动全区粮食生产增产增效。三是提搞病虫害防控能力。加农作物强病虫监测预报,重点抓好油菜、小麦、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融合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实施无人机飞防示范1万亩。四是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抓好耕地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工作,做好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工作,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现化肥零增长。五是加快经营主体培育。以推进规模化生产和农机化发展为目标,扶持壮大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4个高标准集中育秧点,在育秧规模、育秧主体、关键技术、育秧设施等方面实现明显突破。六是加强种子管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认真抓好种子备案及测定工作,对区内种子储备、销售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做好品种展示,重点筛选市场需要的、符合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适合我区生态条件种植的主推品种,改变品种多、乱、杂现象,提升良种覆盖率和普及率。七是强化农技推广服务。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力度,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入户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八是提升农技队伍素质。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正风肃纪,强化责任担当,创新推动落实,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勤政廉洁的农技推广队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