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招商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延安市支会、中国国际商会延安商会)

延安市招商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延安市支会、中国国际商会延安商会)

发布时间: 2023-05-24 16:12
单位名称 延安市招商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延安市支会、中国国际商会延安商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招商引资提供管理与服务。拟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及年度计划并指导、监督执行;参与全市重大经济活动,外来投资者的服务、协调工作;引进国内、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统计、信息收集和传递工作。
住所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综合楼一楼
法定代表人 刘炜
开办资金 9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8万元 34.5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招商局.公益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市招商局(贸促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习近平来陕回延考察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招商引资(贸促)工作,创新招引方式,狠抓项目落地,提升服务水平,全市招商引资(贸促)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再创新业绩。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96个(当年新签约534个,续建162个),总投资2197.60亿元,到位资金827.64亿元。其中省际项目674个,到位资金801.66亿元,同比增长18.25%,完成省考指标任务的110.63%;利用外资2.89亿美元,同比增长42.97%,完成省考指标任务1.5亿美元的192.38%,利用外资任务完成进度居全省第一。一、深入研究产业,项目谋划水平显著提升。按照延安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目标,重点围绕现代农业、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能源化工、文化旅游、先进制造和数字经济等产业,统筹全市各级各部门谋划包装招商引资推介项目,制作了《朝夕奋斗在延安》《我要去延安》《产业投资导引》《招商引资项目册》等宣传推介资料,重点介绍延安市情市貌、投资重点、承载平台、投资保障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素供给、投资指南、投资服务等相关情况,筛选推介项目158个,总投资1685亿元,为全年招商项目对外推介奠定坚实基础。精心编制了石油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招商路线图和县域首位产业投资地图,各县(市、区)、管委会根据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谋划首位产业36项。组织班子成员赴高新区、延长县等县(区)开展招商需求对接专题调研,夯实细化局班子成员责任,每人包抓研究1条产业链,包联1个产业招商专班和2-3个县(市、区)、管委会,每年落地2个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二、紧抓各类平台,投促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招商引资工作,坚持“线上对接”云上招商,“见缝插针”小分队招商,“渠道拓展”中介招商,“桥梁纽带”以商招商,大力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平台招商和定点招商,确保项目洽谈“不断线”,招商引资“不断档”。全市共组建90个招商小分队,派驻京津冀(北京)、长三角(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等3个驻外招商联络处,共举办364场“云洽谈”和34场“云签约”活动,各级各部门累计外出招商546批次,拜访考察企业1269家(次),洽谈跟进项目1317个,邀请接待382家商协会和企业来延考察。先后参加第六届丝博会、厦门投洽会等专题投促活动10余场次。谋划实施了“我要去延安·云上招商”系列活动,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105.17亿元。第六届丝博会,按照“1+1+3+N”活动方案,自主举办了16场推介会,参加省团开幕式、秦商大会、RCEP圆桌会议等省团活动,精心组织举办延安榆林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省委书记赵一德,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市委书记赵刚亲自参会,会上签订了《延安榆林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该活动是我市近年来举办的最高规格投促活动。丝博会期间,累计邀请和对接企业、商协会400余家,共计签约项目167个,总金额1114.04亿元,特别是先进制造项目首次超过能源化工项目,总投资占比达37.68%。陕西-京津冀产业合作线上活动,积极参加先进制造外资企业合作交流会和签约仪式,邀请德国西门子歌美飒、法国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华润新能源有限公司等10家外资企业参加活动,活动中共签订了7个合同项目,总投资41.5亿元。陕西-长三角经济合作线上活动,组织参加5场专题招商活动。全市新签约合同项目534个,同比增长104.6%,总投资940.04亿元,同比增长47.12%,实际到位资金558.05亿元,同比增长71.89%,其中省际到位551亿元,同比增长80.99%。三、聚焦强链延链,招引项目质效稳步提升。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和煤炭电力、石油化工、能化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等6条工业产业链,苹果、畜牧业、设施农业、小杂粮等4条农业产业链和文化旅游产业链,积极引导各级各部门紧盯主导产业、关键区域和重点企业开展强链延链补链招商。今年新签约项目中产业类项目数量和投资占比分别为95.51%和97.97%,其中,能源化工(包括新能源)项目121个,总投资370.4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同比增长112.28%和72.22%;现代农业项目164个,总投资125.3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同比增长141.18%和47.62%;文化旅游项目32个,总投资23.87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同比增长166.67%和-41.89%;先进制造项目67个,总投资200.03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同比增长131.03%和207.6%;数字经济项目12个,总投资27.62亿元,投资额同比增长72.09%。产业类项目投资、制造业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7.96%、207.6%和47.12%。四、持续优化服务,项目建设进程加速推进。坚持以高质量考核为导向,重点围绕《陕西省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和《延安市重点项目及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实行“月通报、季监控、年终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有效推进各项任务指标超额完成。健全完善项目落地跟踪服务流程,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和项目代办领办制服务,宝塔区建立了“无事不扰十不准、有求必应十必须”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安塞区推出“约法三十章”,打造“张思德服务员”,全程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严格执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管理办法》,实行领导包抓项目、督导检查、预警提醒、联席会议等一系列项目推进措施,积极督促各招商主体责任单位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今年新签约项目履约率99.63%,已开工建设531个,开工率99.44%,到位资金558.05亿元,年度资金到位率59.36%,当年建成307个,建成投产率57.49%。志丹年产6000吨石油助剂、宝塔区因诺无人机制造、黄陵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吴起他达拉非片制造基地、延川华延服装永坪分厂等一大批项目已落地延安。国电投、中林集团、隆基股份等一批央企和知名民企在我市投资落地。省委书记赵一德在省委办公厅《要情快报》中批示“延安招商引资措施扎实、履约率高”。五、推动贸易投资,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和贸易促进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引导推介我市外向型企业拓宽产品市场和销售渠道,及时为会员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援助和国际经贸摩擦相关信息。先后组织参加中国贸促会建会70周年大会、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圆桌座谈会、省政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会议第十一届线上全体会议、省政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单位走进秦创原专题对接会、省服务外资企业专班工作座谈会、2022中国-拉美国际贸易数字展览会、中国(陕西)-泰国投资合作线上交流会、沿黄河流域贸促会联盟线上年会等20余场贸促工作会议。积极推荐延安制药有限公司为陕西国际商会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主动加强与涉外企业联系对接,邀请接待了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西安代表处来延考察。分别与浙江舜宇集团、北京风行国际文旅公司、伊朗商会、柬埔寨冠军农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商协会)洽谈交流,有效推动贸易合作。成立了延安市贸促系统服务外资企业专班,先后赴延川县壬庚新材料、富县法国液化空气、宝塔区三达膜等外资企业专题调研,发放重点和异常外资企业情况表、问题投诉情况表和营商环境调研问卷65份,积极为各会员企业提供境内外经贸发展形势、合作商机和经贸摩擦预警信息,助力企业扩展业务与防范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六、狠抓教育培训,全面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精心组织开展“2022年招商引资岗位大练兵”活动,积极参加省商务厅和省贸促会举办的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县(市、区)、开发区招商部门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陕南陕北片区RCEP主题培训、全国贸促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暨“投资中国”平台实务线上培训会、贸促会法律部业务知识培训、全省贸促会系统干部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培训五期,重点学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系列专题内容。借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培训中心平台优势,组织全市招商系统干部开展网上培训24期。举办全市招商引资专题培训班,市直各相关部门单位及县(市、区)、管委会各分管领导、业务骨干110人参加专题培训。组织局机关3名干部赴海口参加商务部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平台建设交流培训。选派1名干部赴无锡市商务局挂职交流学习,在长三角地区主动出击、精准对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市招商系统及市级产业招商专班干部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招商干部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招商队伍力量不断增强,13个县(市、区)单设招商机构由过去的7个增加到10个。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