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

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24 10:35
单位名称 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服务全市果业高质量发展。执行中省果业发展方针政策,参与拟订全市果业发展规划,协调全市果业生产、加工、贮藏、流通与贸易,指导果业示范园和果品出口基地建设,建设果业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果业产业化发展,开展果品品牌宣传、市场推介、展览展销以及对外合作交流活动。
住所 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西配楼
法定代表人 苏新会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9万元 7.6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定目标、明任务,推进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按照《渭南市乡村振兴果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果业“十大工程”和“六大市级示范工程”,从良种培育、果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产业后整理、果业机械装备提升、市场营销拓展、质量安全工程、科技创新、防灾减灾等方面,分解了25个果业高质量发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并落实到各县市区,建立了果业重点工作实施和督察考核标准,将其列入全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重点考核内容,扎实推进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二)优结构、提品质,全面提升果业生产水平。一是加快果树品种换优和低效园改造更新。3月-4月份,连续两次召开果园春季管理及品种换优工作推进会,重点抓好以高接换优、低效园改造、春季修剪、果树冻害防御为主的果园春管工作。各县市区相继出台政策,成立技术服务队,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新优品种推广。据统计,全市完成品种换优5.3万亩,清园涂白216.3万亩,病虫害防治194.1万亩,施基肥234.3万亩。二是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以有机肥力提升、绿色生产及高效省力化技术推广等为重点,持续抓好高质高效示范园创建工作。7月-9月份,分别进行了两次全面督导检查,对照标准、严格审核、层层筛选,评选出澄城铭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樱桃示范园、合阳县新池镇南沟社区葡萄产业示范园等一批市级高质高效示范园。(三)强技术、优服务,提升果业科技支撑能力。一是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服务。市上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果树冻害防御指导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高接换优后续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等11份技术指导类文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个果树试验站专家教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专家与技术骨干相结合、不同品种与季节相结合的多种类、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先后就苹果、葡萄、梨、冬枣等不同果树的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高接换优、病虫害绿色防控、自然灾害防御等内容进行培训。二是“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交流学习。组织市县果业技术干部赴淳化县学习“3332”苹果园旱作技术,各县市区加强县域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全面提升果业干部技术素养和服务水平。三是扎实做好果园防灾减灾及果业安全生产保障工作。我们与气象部门联合,制定预警预案,及时传递大风、冻害、冰雹等灾害天气预警信息12期。各县市区成立了技术服务队,实行干部包联,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及服务,全力降低果园灾害影响。同时,各县果业部门加大对涉果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和整顿,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机制、农药安全生产等果业专项整治活动,排除果业安全生产隐患200余次。(四)靓品牌、促营销,积极拓展果品市场。一是强化品牌宣传,增强品牌传播力。组织举办了蒲城梨花文化节,临渭区樱桃采摘节,澄城樱桃云营销季等系列活动;推进“一县一业”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建设工程,讲好品牌故事,挖掘品牌文化。与电视台合作,以《秦果佬探果》为主线,制作品牌宣传短片,深入了解区域公用品牌背后故事,编撰完成《渭南果品品牌鉴赏名录》一书。二是做好果品展销推介。组织果业主产县企业、合作社及果农参加了渭南大红市场果品集采中心招商及果品展览展示推介会,2022中国品牌农业乡村振兴大会暨大湾区品牌果蔬发展大会等推介会,积极承办“2022年陕西省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据统计,市县共开展各类品牌展销推介26场次;疫情防控期间,市县果业部门做到“抗击疫情+果品促销”两不误,各地多措并举,不搞一刀切,不层层加码,最大限度为水果销售提供便利条件,促进水果顺畅销售。三是储备网销人才,探索水果多元化营销模式。组织各县市区果农、合作社和水果直播从业者400余人参加了省果业中心举办的四期千名网红人才培训。举办了优秀学员线下培训暨澄城樱桃直播带货和短视频挑战赛,培训果品经营电商企业100余家,举办网红直播及果品营销专题培训1万人次;不断探索电商直播、短视频、网红带货等网络销售新业态,推动销售模式多元化发展。渭南市水果网络零售额实现18.36亿元,同比增长26.04%,销量产值稳居全省第一。(五)延链条、补短板,加快果业全产业链建设步伐。紧扣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营销、冷链贮运、精深加工及科技创新,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推动果业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升级。今年,结合渭南实际,制定了《渭南市苹果全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渭南市特色果业全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突出重点,优化项目,扎实推进果业全产业链项目有序开展。目前,白水县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已全面实施,围绕8个产业链条24项具体工作任务重点发力,培优苗木供应链、提升种植生产链、优化加工流通链、强化销售消费链、超前谋划创新链、筑牢安全监管链、做优培强服务链、延伸苹果关联链,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补齐产业链短板,锻造产业链长板,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为果业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六)强宣传、树样板,营造良好果业发展氛围。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主动策划、正面宣传、展示优势、赢得氛围的宣传方针,加大宣传力度。与渭南广电网络融媒体合作,推出了“渭南果业”爱系列APP宣传平台,设置了八个版块,包括我市白水、蒲城等9个果业主产区,全面展示果业发展成效。我们与华商网(报)合作,带领记者深入各果业主产县,围绕果业创亮点工作,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从果业全产业链前端、中端及后端各个环节,调研完成了涵盖果业新品种推广、果园托管、全产业链示范村建设、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等4期果业产业集成宣传,梳理典型示范样板,传播好的经验及做法;通过“渭南果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果业动态,果品购销信息等180余条,为建设现代果业高质量先行区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2年,渭南果业坚持调优果树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一县一业”“一镇一特”的特色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果业生产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果品优果率明显提高,果业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果品产销形势总体平稳向好。据统计,全年果园面积319.75万亩,总产量397.07万吨。全年共推广新优品种5.3万亩,创建市级高质高效示范园23个,改造低效果园27万亩,新增果园保险面积6.3万亩,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00场12万人次;培育果园托管企业13家,托管面积达14.5万亩,新增果品贮藏能力10万吨,建设果业产业联合体10个,规范提升水果产地交易市场2个;建设全国农业产业链典型县1个,果业全产业链示范村(镇)9个;九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到216.51亿元,较上年增加30.51亿元。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果业区域布局及品种结构不优。二是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三是品牌效应不明显。四是产业运行机制不优。五是产业体系建设不足。六是产业发展保障后劲不足显。改进措施:一是以高质高效示范园创建为抓手,全面引领果业基地建设高水平发展。二是继续加大果业技术培训力度,为全市果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果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四是持续讲好品牌故事,促进果品销售工作。五是提高果业产业化水平。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以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任务,建设现代果业,助力乡村振兴。以苹果、特色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目标,扎实推进《渭南市乡村振兴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