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劳动服务局

洋县劳动服务局

发布时间: 2023-05-23 16:59
单位名称 洋县劳动服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就业服务。培训与就业服务,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
住所 陕西省洋县真符路6号
法定代表人 李建民
开办资金 1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2.56万元 200.16万元
网上名称 洋县劳动服务局.公益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2022年,洋县劳动服务局以“稳就业促增收”为工作目标,紧盯就业、创业、培训三大主业,通过狠抓“六个聚焦”,强化工作作风,切实巩固和拓展稳就业促创业成效,全力推进劳动就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聚焦招聘用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特别是应对疫情在全市首先创新探索开展“直播带岗”招聘活动,以网络招聘助力转移就业。全年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17场次,其中直播带岗4场,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0596人,助力60家重点企业实现用工461人次。二是聚焦劳务输出,有序外出转移就业。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11.22万人,创经济收入28.7亿元。发放脱贫劳动力一次性求职补贴463人23.15万元、一次性交通费补贴15980人706.2万元。三是聚焦就近就地,拓宽本地就业渠道。新认定社区工厂4个、就业帮扶基地2个。目前累计认定社区工厂28家,吸纳就业1008人;认定就业扶贫基地20家,吸纳就近就地就业1572人。四是聚焦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充分就业。在市内率先组织举办了退役军人专场创客沙龙活动,累计认定信用村6个、创业孵化基地4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14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65.5万元,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200人、市场主体605个,带动就业2500余人。其中为陕西乐诚建筑有限公司发放的300万创业担保贷款,属全市首笔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的企业贷款,解决了部分企业想贷款发展却无实力担保的窘境,实现了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新突破。五是聚焦技能培训,提技赋能促创业稳就业。全年开展各类培训354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1689人、创业培训249人,培训后成功创业36人,培训后就业率达43%。六是聚焦重点群体,兜底保障困难群体就业。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有就业意愿的“三无劳动力”“零就业家庭”户劳动力及“三类人群”和监测户中的就业困难人员。今年累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336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紧盯市人社局、市劳服局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加快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三项指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培育认定创业孵化基地和信用乡村等指标按季度推进落实,高质量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二是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大力实施延伸产业链条吸纳一批、新建产业项目创造一批、对接园区企业开发一批、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开发公益公共岗位安置一批的“五个一批”拓岗就业工程,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极大提升了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三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方案,落实好人社服务专员制度,完善了破解本地企业用工难题的长效机制。四是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提升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园区等载体建设质量,精心培育认定创业孵化基地或返乡园区、信用乡村。五是充分发挥就业培训机构的主体引领和管理作用,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紧缺急需、企业生产必需、就业前景好、取证相对容易的领域集中,大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逐步提升了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1.受制于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社保缴纳、工作时间等因素影响,县内部分企业用工招得来留不住,阶段性缺工状况仍然存在;2.受疫情影响,个体创业者信心不足,贷款积极性明显削弱;3.新增就业数据收集难度大,行业主管部门及镇(街道)配合积极性不高;4.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享受人员有待扩面增量。(2)改进措施:1.高质量搭建人社服务平台,建立好缺工企业信息台账和劳动力求职信息台账,做好中介对接。2.配合县相关部门做好对县内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改善企业工作环境,提高薪资待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确保能招得来,留得住。3.继续扎实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支持鼓励更多人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全县所有就业、创业者动能充分涌流。4.加强和县内相关部门合作交流,加大对镇(街道)劳保所督导检查,快速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到位、服务到位、享受到位。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我们将直面问题,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探索突破,通过以下几项措施,努力实现新的工作目标,促进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高质量抓好就业数据管理工作。常态化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台账,做好就业信息、培训意愿、创业台账的录入和更新,定期对台账数据进行分析。对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员、长期登记失业人员、大学生未就业人员进行跟踪服务,确保“动态清零”。二是持续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活动,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通过开展专项活动,不断扩大就业创业政策知晓率、覆盖率,以重点保障本地企业用工为重心,采取就近就地就业+有组织外出转移就业+技能提升赋能就业+自主创业,全方位为各类就业群体提供高质量服务,实现就业创业质和量同步提升。三是积极开展各类基地创建,提升家门口就业容量。持续加大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劳务品牌培树、零工市场建设等基地创建认定工作。通过各项补贴及政策支持,引导市场主体在稳定现有岗位基础上不断挖掘潜在资源,扩大就业岗位,实现更多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稳定就业。四是扎实开展各类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就业质量。落实培训机构红黑榜制度,对参与我县培训的施训机构,从培训资质、培训实绩、培训口碑等方面集中审查确定,围绕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加大培训机构监管,紧盯培训后就业创业成效,确保有培训意愿人员应训尽训,培训后就业无缝衔接,培训后就业率和稳定率、工资收入等逐年提升。五是扎实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鼓励更多人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最新政策宣传力度,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深度挖掘新业态、新经济行业,主动出击上门服务,特别是针对首创人员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加大信用村建设,特别是针对整体信用评级高、农业产业发展丰富、经济能力强的省、市乡村振兴重点村优先创建。六是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作用。持续做好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使用、监管等工作,特别是加大对脱贫劳动力中“三无人员”“零就业家庭”“易地搬迁户”“三类人群”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岗位开发力度,符合使用条件人员应用尽用、应保尽保。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度,被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分别授予“全市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和“全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示范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