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巴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镇巴县金融帮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巩固衔接工作提供服务保障。负责宣传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振兴调查研究,推动全县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负责社会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负责雨露计划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工作,负责金融帮扶工作。 | |
住所 | 镇巴县泾洋街道办事处育才路595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应凤 | |
开办资金 | 4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镇巴县乡村振兴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0.45万元 | 40.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聚焦重点帮扶,强化政策和要素保障。一是强化人才保障,新申报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柔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5名,累计引进优秀硕博士研究生127名挂职科技副镇(局)长,签约副高以上职称专家教授100余名,组建科技特派团、研究生助力团、专家教授团,定向定点向农业产业和乡村培养培训本土人才。二是强化项目支撑,编制《镇巴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2—2025年)》,规划实施19类355个项目,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短板。2022年计划实施的190个重点帮扶县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共完成投资18.31亿元,占年计划的99.8%。三是强化示范带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聚力推进碾子镇省级示范镇和黎坝、兴隆、渔渡等3个市级示范镇、5个市级示范村和26个市级重点帮扶村建设。(二)聚焦乡村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编制完成《镇巴县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15个专项推进方案,提早谋划安排2023-2025年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工作,建立2022年度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2022年计划实施乡村建设项目181个,总投资7.46亿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共完成投资7.5亿元,占年计划的100.5%。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动,全年实施农村改厕1139座,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建成可回收资源站(点)3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42个,镇级中转站4个,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村达到90%。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实施的5个流域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全面竣工投用。(三)聚焦社会帮扶,切实提升帮扶实效。统筹整合中省市县帮扶单位203个,重点向132个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426人。采取多种方式对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开展常态化、全覆盖培训,开展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厉兵秣马•再创辉煌”练兵比武活动6次120人;认定91家供应商、211个消费帮扶产品,销售额达5539.96万元;投入运营专馆3个、专区3个、专柜20个,销售额达136.65万元;“832平台”上线135个产品,销售额达828.74万元;争取苏陕协作资金9380万元,实施项目37个。开展苏陕协作“双向”交流,选派13名专业技术人才赴江苏省通州区挂职学习,引进江苏援派挂职干部2名、专业技术人才20名;同中国能建集团持续开展帮扶合作,与西安市阎良区、航空基地达成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不断健全帮扶合作机制,深化拓展帮扶合作领域。(四)聚焦群众增收,推动金融帮扶落实。严格执行“5321”小额信贷政策,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持续优化到期前提醒、组织贷款清收等机制,保障脱贫群众用款需求,切实解决了脱贫户及边缘易致贫户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增强了产业发展意愿。全年新投放小额扶贫贷款9542.62万元,扶持2029户脱贫人口发展种养等产业。共收回到期贷款997笔3437.7万元,逾期贷款8笔28.13万元,逾期率为0.16%,达到了中、省、市低于0.5%的标准,全县获贷率为9.23%;全县累计投放“富民贷”贷款217笔3281.2万元;全年共发放互助资金借款3195户5869万元,用于会员入园入社、发展种养业和第三产业,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巩固了脱贫成效。(五)聚焦“雨露计划+”,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联盟,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县“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的通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落实了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建立健全了发挥部门优势,共享信息数据、强化协作配合的协调工作机制,形成了工作合力。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全面摸清全县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底数,建立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入读职业院校意愿清单;全面落实雨露计划政策补助,全年落实兑现春秋两季雨露计划补助2715人4549人次682.35万元,做到了应补尽补。全面摸清了全县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底数,2022年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125人,建立了雨露计划学生相关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和“雨露计划+”数据库,做到了动态调整、动态管理。三是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建立就业情况清单,实现数据动态更新。提供适合雨露计划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建立企业岗位需求清单,畅通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渠道。启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专项招聘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等招聘方式,组织开展校园招聘、定向招聘等校企对接帮扶活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扎实推进了乡村建设、重点帮扶及示范创建、金融帮扶和社会帮扶等重点工作开展,为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的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乡村建设用地需求矛盾突出。由于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仍在编制当中,村庄规划缺乏上位规划支撑依据,涉及村庄规划编制的相关约束性指标尚未下发,导致建设用地指标在村庄规划阶段难以明确,用地布局难以准确落位;二是社会帮扶合力还需进一步凝聚。受疫情影响,部分社会力量到县实地开展帮扶工作频次、项目及资金投入均有所减少,帮扶成效有所下降。(二)改进措施一是督促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度,尽快明确和落实乡村建设用地指标;二是进一步凝聚社会帮扶合力,抢抓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定点帮扶和省发改委“两联一包”机遇,持续加强与各级社会帮扶力量的沟通交流,为我县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四、2023年工作思路(一)强化服务保障,切实抓好巩固衔接。围绕全县和全局巩固衔接重点工作任务,做好服务保障,聚焦乡村建设、重点帮扶、社会帮扶、金融帮扶等中心工作任务,多措并举抓落实促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好基础。(二)强化补短强弱,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因村施策、多规合一,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实施道路提升、供水保障、电网升级、住房改造“四大工程”,促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下沉,推动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做强镇级综合服务功能,合理配置商业、金融等设施网点,推进产业协同、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更好发挥集镇对乡村的引领辐射作用。(三)强化产业就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健全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动员社会各类帮扶力量,积极推进消费帮扶、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等金融帮扶政策落实。建立完善经营主体与低收入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千方百计把低收入群众镶嵌到致富产业链上,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造血功能,增强脱贫成效可持续性。(四)强化帮扶合力,持续推进社会帮扶。抢抓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和省发改委“两联一包”机遇,持续加强与各级社会帮扶力量的沟通交流,为我县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持续优化社会帮扶力量,不断夯实苏陕协作、区域对口帮扶、“三大帮扶体系”、社会组织等帮扶主体的责任,进一步聚集各类帮扶资源,聚合帮扶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帮扶合力,吸纳更多的力量参与支持我县乡村振兴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